新盐城乐聚社区

标题: 我 与 婆 婆(作者 郝红鸾,72岁)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帮    时间: 2015-6-12 09:13
标题: 我 与 婆 婆(作者 郝红鸾,72岁)
我 与 婆 婆
作者   郝红鸾,协助收集整理   小刘帮
我的婆婆叫樊小妹,比我大37岁,我到董家时,我婆婆已是59岁满头白发的老人了。她只有三四寸的小脚,人长得很清秀。个子也不高,不识字,勤劳一生,从23岁嫁到董家生活了五十五个年头。
    我婆婆只生四个孩子,两男,两女,我到董伙时,董家耕的姐姐早已出嫁,他哥哥已有五个孩子,最大的孩子比我小五岁,我到董伙他哥哥又生了三个孩子,这样他哥哥家共有八个孩子,我婆婆早在1950年初就和他哥哥嫂嫂分开过,我公公53岁就在三年困难时期的1960年春被饿死,我婆婆带着加耕和他妹妹加耘,母子三人一起生活,他住在董伙村东南角一华里多的一个小孤岛上,连哥哥家只有破草房5间,其实我嫁到董伙时,我婆婆勤劳,能干,爱干净,她身上看不到一点脏斑,头上好亮,小脚走路很快,房子是泥墙、地是泥地,但是家打扫得很干净,虽然没有多少家俱,但是那些坏家俱上看不到一点灰,婆婆不但人爱干净,做事也快,她看到事情从来不指派别人做,总是她亲自去做,让别人感到能立即抢着去做,我对婆婆的印象是从没有看见过她打过孩子,包括她的儿女,孙子、孙女。她什活做多了,我们看她生气的样子,就抢着把事干完,她就不生气了。
    我婆婆最大的特点是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为重,比如:我家住在单人舍子上,我到董伙时还是大集体劳动,无论是大热天有人到我家乘凉,或者是大冷天到我家避风取暖,她总很快的给来人喝水或喝粥取暖,我婆婆排行老三,全村都说“三奶奶太好了”,特别是宣传董加耕力度很大的时期,董伙当时有工作组,有六个知青从南京来本队插队,淮剧团的、外来参观的常常到董伙,,一有人来,就有小孩跑到我家叫董奶奶说他们要喝开水了,我婆婆不仅对人特别客气,还总有求必应。可这样一来问题有点严重,自家省吃少吃给招待来人,弄得自家人不够吃,可那时的粮草很金贵,我记得她在全庄子上都借有粮食,和草,她从不叫一声苦,从庄上把这东西运回家还要二里多路,过去没煤,更没有煤气,这些草还要晒干才能烧,真不容易,因为粮食上计划,我家只有四、五个人口粮,你来他去的肯定不不够吃,所以只好借,我记得借的人家东西等董加耕深挖5.16出来落实政策时补了一千七百多元钱,才还清八年超支400元,剩下才全部还给人家。
    我跟婆婆一起过了20年,二十年来我记得她生了几次病,她主要是晕病,她主要不放心她儿子,睡眠少,这病一发起来就大小便失禁,无论冰天雪地,还是炎热夏天,我都尽到一个做儿媳的责任,帮她清理干净,还有一次站在尚庄大桥上朝北看,希望能看到儿子加耕回家,可被尚庄北堡一个农村青年小孟无意撞了,跌伤了大腿,她没拽住小孟,说人家无意就算了,我把她带回家,请医生贴膏药,几个月才好转,那时我已三个孩子,董加耕在南门小班上,家里还有责任田,我还要教好书,婆婆的大小便都要我拉,穿衣服,我看婆婆天天说好话,说郝宏鸾才是也的真心人,我只说一句话,叫她不要常说这话了,因为爱你儿子当然要爱他母亲。
    我婆婆83年秋,生病,经过多方治疗无效,当时我笨,家里条件也差,家里没有取暖设备,一个冬天,除了每天到河边把冻冰敲开,蹲在河边船上,帮她洗东西外,她身上怕冷,我们家里轮流帮她捂脚取暖,给家里三个孩子都捂了有细菌性痢疾,这个印象特深,84年春,我78岁的婆婆,在我的怀抱里去世。这些举动,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现在我的孩子们也都孝敬我,他们只要回到家,抢着做饭打扫卫生,尤其是我走到哪里,孩子们将我的茶杯就捧到哪里,我也真正理解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作者: 小苦菜花    时间: 2015-6-12 09:28



身教重于言教,这才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呢

作者: 瓢城闲客    时间: 2015-6-12 09:38



78岁的婆婆,在我的怀抱里去世。好媳妇。





欢迎光临 新盐城乐聚社区 (http://www.xycs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