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标题: 郑若麟 精神殖民之外国电影 [打印本页]

作者: stephen    时间: 2016-6-27 22:39
标题: 郑若麟 精神殖民之外国电影


电影从来不是一种单纯的娱乐工具。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多少美国好莱坞对世界历史的诠释? 从《巴顿将军》到《独立日》、从《第一滴血》到《美国往事》,美国就是“救世英雄”,美国人就是“人性高尚”,美国体制就是“尽善尽美”。

戛纳电影节更为高明。他们通过“选片”方式,鼓励中国人自己拍摄“丑陋的中国人”电影。在这里我要提出一个细节来说明他们是如何通过电影来对我们进行精神“殖民”的。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戛纳电影节的入选片都是由各国自选自送,也就是说,影迷们在戛纳看到的电影,真的是各国选送的本国最佳电影。这时的戛纳电影节还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世界电影盛会。但从七十年代末期开始,戛纳电影节开始不再由各国选送电影,而是由电影节自己组成了一个选片班子来选片。于是,地下电影、反叛电影、反政权电影等所谓的“独立电影”就开始成为东方国家能够进入戛纳的惟一的“窄门”。从这时起,戛纳电影节便成为西方最为有效的宣传工具。入选戛纳电影节就成为“负面化”东方国家和“美化”西方国家的代名词。电影就是这样通过对历史的诠释,来再定位各国电影观众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正因为电影的这种超乎寻常的“洗脑”功能,美国、法国等所谓的电影大国都将电影作为世贸谈判的重点,甚至不惜为此在盟国之间大打间谍战:如法美之间。

电影“洗脑”的主要方法除了情节以外,就是细节与画面:我们忘记了情节,却记住了形象。在西方和中国入选西方各大电影节的电影中出现的中国人形象基本上都是一脸猥琐和邪恶的。通过定格中国人的丑陋形象,来解释中国的历史也是丑陋的,最终达到使观影者厌恶中国人……这就是通过电影对我们进行精神“殖民”的一大发明。


作者: 盐城越野行走    时间: 2016-6-28 08:31
不无道理呀。





欢迎光临 新盐城乐聚社区 (http://www.xycs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