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标题: 乡土风情之社会见闻录(十五章今天已全部发完) [打印本页]

作者: x老人家    时间: 2015-6-18 23:02
标题: 乡土风情之社会见闻录(十五章今天已全部发完)
本帖最后由 小苦菜花 于 2015-6-22 11:01 编辑

乡土风情之社会见闻录(每天整理三集)
嫖客猝死之谜---社会见闻1
       我们安丰人比较忠厚,普遍有包容的心态,比如,藏在巷子深处的暗娼,邻居大都不闻不问,一来是事不关己,二来是也怕报复。
       所谓暗娼这是书面词语,我们这里的老百姓则称为"开半扇门的",因为操此营生的女子不能公开,且不说不能挂招牌,连门都不敢大开,但也不能"大门紧闭",否则来了客人以为屋里无人,或者会导致此店倒闭,所以把门半遮半掩、似开不开,以方便客人疾速闪身而入。这些"开半扇门的"大都一人独处,终日无人干扰,其实那个去处,安丰人都晓得,我猜执法部门可能也早有耳闻,但这类事"不告不发",落得清闲。
      当然进那个门也只是极个别的,只占本地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几。安丰人还是有道德底线的,那个地方去不得,弄出病来事小,家庭破裂事大。曾经有一位小干部去那地方几次,老婆晓得了,竟满街宣扬,目的是公开此事丈夫才不敢再去呢,谁知弄砸了,丈夫恼羞成怒,从此分居。
      只有事情闹大了,出了格,派出所才介入,那年安丰破获一起组织容留卖淫案,别的事我不表,单说派出所按鸨母留存的"花名册"传唤各嫖客判定每人罚款五千元,其中有一老年嫖客喊冤,说是没有能碰到,不成事实,但我们乡间有一约定俗成的"法规":"系裤就为奸"。五千元一分也不能少,不然就去""
      有一知名人士某某,七十多岁的人还好此道,他在本街也跑"半扇门",一次他访到离街十几里的某村有一"暗女"颇有姿色,他去过几次,这天晚上,他又骑了电动车到了那家,也是合该有事,一高兴喝了点酒,随即乘酒兴"上床"。待那女人一觉醒来时,发现某某直挺挺地仰在床上,一动不动,死了。女人害怕起来,如不报警查实,会被认为是她害死的,几张嘴都说不清;报警吧,自己的事肯定会败露,但也顾不得了,逐选择后者。
     事后家人多方打招呼,低调处理后事,对死因也讳莫如深,而社会上则流传几个版本,我也说不清。




t01cf2dab86f8f895ef.jpg (27.8 KB, 下载次数: 1)

t01cf2dab86f8f895ef.jpg

t01dfe5ea9bddfa6a1b.jpg (6.62 KB, 下载次数: 0)

t01dfe5ea9bddfa6a1b.jpg

t0143e25780511b19e5.jpg (12.88 KB, 下载次数: 1)

t0143e25780511b19e5.jpg

t0195c5fc4d433e7b22.jpg (11.69 KB, 下载次数: 0)

t0195c5fc4d433e7b22.jpg

作者: x老人家    时间: 2015-6-18 23:06
便宜的牛肉---社会见闻2
     世人都欢喜买便宜货,一听哪里有促销打折降价的商品卖,则趋之若鹜,殊不知"只有错买的没有错卖的,"便宜没好货,有些便宜食品不是过期就是变质。
       安丰菜市场有一处牛肉摊点,生意很好,而在新华书店隔壁一家牛肉店生意却很清淡,原因是牛肉摊的牛肉便宜,牛肉店的牛肉七十八元一斤;牛肉摊的牛肉只卖四十元一斤,当然买的人多了。他这牛肉为什么这么便宜,没有人深究。但也有识者对这便宜的牛肉提出质疑,牛肉摊点某老板就切一块给你看,赌咒说这是正宗黄牛肉,有牛筋为证,并切下一小块让人尝一尝,还真有牛肉香,至于为什么便宜,生产量大,成本低,利润看得小,是薄利多销,经如此这般一解释,疑问者也就相信了。
       正当这位牛肉摊某老板生意兴隆"银沟往家淌"的时候,今年某一天,江苏省有关部门一行若干人在东台执法人员配合下,直奔城东一牛肉批发处查获一千多斤假牛肉,老板被带走;然后又马不停蹄到安丰菜市场将牛肉摊点某老板连货一起带走。
       原来南京有一制造假牛肉窝点,经侦查取证一举破获,然后顺着这根腾摸到东台安丰。安丰某老板被罚五万元,先交三万元放回,最近才补齐罚款,据说城东那老板还没有回家。
      据介绍,南京这个假牛肉加工点己存在多年,有一套假牛肉制造方法,这些假牛肉全部用的猪后腿的瘦肉。在瘦猪肉上切成几处口子,然后涂上某种胶(一说是明胶),经压缩后再放入大锅加入牛精粉(牛肉香源于此)等作料煮烂,"正宗"牛肉完成"
      我有时到人家吃晚饭,常有这种牛肉上桌,尝了一块咬不动,可能胶放多了(真牛筋是吃得动的)。不过酒席上有一道红烧牛肉,说明有档次,虽然主客心知有异,但吃不杀人。
      业肉人士说,南京这个窝点老板买的是便宜的十一二元一斤猪后腿瘦肉,加工成假牛肉后卖给城东老板是二十多元一斤,城东老板批给安丰老板是三十多元一斤,"终端"老板卖给顾客是四十多元一斤,算算看,这是多大的利润。


t01b7fdcef2924e0638.jpg (16.26 KB, 下载次数: 2)

t01b7fdcef2924e0638.jpg

t01ca8af7fe78649e0c.jpg (19.89 KB, 下载次数: 0)

t01ca8af7fe78649e0c.jpg

t016bf055fe0b1f2164.jpg (19.77 KB, 下载次数: 2)

t016bf055fe0b1f2164.jpg

t018dfa725a1068fcb7.jpg (14.9 KB, 下载次数: 1)

t018dfa725a1068fcb7.jpg

作者: x老人家    时间: 2015-6-18 23:09
不堪入目---社会见闻 3
    上街。迎面走着一位美女,面容姣好,三层装的裙子,高级凉鞋,脖子上挂着白金项练,用一句陈词,"摩登"女郎,文明女士。
      突然,令人感慨的一幕发生了,她用手擤鼻子,擤好后那液体就在手上,然后很自然地用两只纤纤玉手一搓,液体没有了。
      有这样动作的时髦女士风度男士我看到不止一次,纸巾买不起吗?不是,是不习惯。
      在菜市场门口,有一家卖包子的店,此时购买高峰己过,营业员坐在门口,跷着二郎腿,一只手搭在光脚上,那手不时在光脚上移动,间或手指还伸进脚丫,我不忍卒看。我猜,如有人来买包子,他会很自然的用这手拿包子给顾客。
      随朋友到某饭店吃饭,逛到厨房里玩,只见一厨师叼着香烟在炒菜,那烟卷上约有三分之二的烟灰连着欲掉不掉,待我转身再看时,那香烟灰不见了,看看旁边又没有烟灰缸,大概是那烟灰作为添加剂入到菜里面去了。
      还有。。。不写了,再写下去大家会恶心。


t01ab281eda2e81f1b9.jpg (31.56 KB, 下载次数: 2)

t01ab281eda2e81f1b9.jpg

t015e578c854a757ee6.jpg (21.81 KB, 下载次数: 1)

t015e578c854a757ee6.jpg

t0148339d77d73e7a60.jpg (26.55 KB, 下载次数: 0)

t0148339d77d73e7a60.jpg

t01334482b9e760141a.jpg (17.48 KB, 下载次数: 2)

t01334482b9e760141a.jpg

作者: x老人家    时间: 2015-6-18 23:13
无人能断---社会见闻 4
      一大早,住在巷子里已经退了休一人独居的某某在街头告诉左右邻居。昨晚有坏人到他家把他手上的金戒子抢走了。大家先是一惊,接着问他报警了没有,他说没有,又问他为什么不喊叫,他也说没有,再问他有没有反抗,他说是在他不留神的情况下被抡走的。其中真相如何。
     无人可知。
     过了几天,他才在人们面前断断续续说出了事情经过。
     他在闲逛安丰菜市场的时候,遇到一个外地中年妇女和他搭讪,说是来此地收购小玩意即文物之类,问他有没有,他回答没有,交谈后各自离开,待某某回家吃过晚,这时白天在市场上转悠的那个外地中年女来敲门,某某觉得,白天有一面之缘,可能有什么事,遂让她进了家,经过几次解释家中并没有什么宝物卖给她,此时那女人竟趁他不注意强行将他手指上的大金戒子抢走,据某某说,等他回过神来,那女人己夺门逃走了,某某看似追不上,只好作罢,自认倒霉。这种说法,
     无人能信。
     首先,这女人怎么知道某某的住处的,是不是某某有意约她;
     其次,为什么白天不来晚上来,特别是单身外地女;
     再次,那女人抡金戒子,这不是随便在桌子上拿一件东西跋脚就走,金戒子从手指上抹下来必有一个过程,这时某某就这样站着不动,任她""走吗,一个大男子斗不过一女人?两边都有邻居,只要大喊一声就可以有人来;
     复次,某某住处是在街北较偏僻的一条巷子,那女人不熟悉地形,某某是可以追上的。
     无人能断。


t01a893c8506c4814ee.jpg (8.62 KB, 下载次数: 2)

t01a893c8506c4814ee.jpg

t01ec1c2714ea31079a.jpg (17.94 KB, 下载次数: 0)

t01ec1c2714ea31079a.jpg

t01f31b3a808b62869b.jpg (25.83 KB, 下载次数: 3)

t01f31b3a808b62869b.jpg

作者: x老人家    时间: 2015-6-18 23:16
誓圆作家梦---社会见闻 5
      我有一个表亲,上学时就喜爱文学并经常投稿,地方报纸也给他一二"豆腐块",这鼓励他要走写作这条路,他己不满足豆腐块大小的文章了,要写大部头,后来他参加了工作,在空余时间大量阅读中外文学名著,为今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作家这件事,很多文学爱好者都有响往,既有名又有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作家是"三高"人士,高工资高稿酬高知名度,当年丁玲写了那个《桑干河》后曾提出"一本书主义",即写了一本书出来,出了名不算,单稿费和版税就够吃好几年;刘绍裳还是个中学生,也是"一本书"《桨声》出了名。我这位,决心在这条道路走下去倒不是为了钱,是一种执着的兴趣爱好(到目前还赔了不少钱)。他原本是某食品站一位领导,忽然这一天他放弃好工作使人莫名其妙的提前退休了,好多年看不到他的人影,不知到哪去了,问他夫人也回答不清楚,各种猜测都有,原来他是到外地找了一个地方"闭关"写作。当他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手捧一部二百多万字的书稿《东方世家》,真是"皇天不负苦心人",辛辛苦苦敲(用的电脑)出来当然要出版,他联系几家出版社没有成功,他觉得当今出书要有名人推荐才行,于是找了几位熟悉的东台文化界政界知名人士,也将打印出来的书稿送给他们看,我猜想,比砖头还要厚的书稿,那些工作很忙的名的名人不可能看完,最后都婉言爱莫能助,只有一位,认为这部书是有一定的文学价值,选题另类,但现在纯文学的作品不畅,不可能像韩寒郭敬明的作品受欢喜,即使出版社接受出版大概连成本也收不回,再说也太长了,叫他改短一下,他舍不得,只好将书稿束之高阁,他坚信,总有机会出版的(可不是,《哥达纲领》拖了四十年才出版呢)
       虽受此一挫他没有灰心,又写了一个长篇,选题很独到,可读性很强,此时东台有一个有影响有品味的东台作协主办的《海韵》杂志向他招手,连载用高寒笔名的新长篇小说,很受欢迎,我这位表亲心气很高,接下来他向网络文学这个领域进军,在中文网上连载长篇小说,跻身网络作家之列,他的这个长篇在中文网上点击量很高,己被推荐参赛。


t01b4bb6a2106aa52d2.png (94.37 KB, 下载次数: 4)

t01b4bb6a2106aa52d2.png

t01c79d2f27dfb63723.jpg (23 KB, 下载次数: 2)

t01c79d2f27dfb63723.jpg

t0135de689abbabb3a6.jpg (8 KB, 下载次数: 3)

t0135de689abbabb3a6.jpg

作者: x老人家    时间: 2015-6-18 23:19
一百年以后()---社会见闻 6
     安丰是古镇,开发旅游景点善打名人牌,如王艮吴嘉纪等,但名人的故居及王家祠堂、吴家祠都在革命运动中捣毁,各祖宗的画像及"亡人牌"全被烧光,现在不知是根据什么资料造了两尊王吴塑像,其形象都是瘦削的脸庞,一样的发式,如在这塑像面前随便挂上其他任何名人的牌子都可以,这倒也罢,时间一长大家也可以认了。有意思的是,在安丰兴丰路上的"心斋园"里还砌了一个王艮的水泥坟墓,是王艮的衣冠冢呢还是其他什么冢,安丰人糊弄不了但可以糊弄外地人,后来有人提意见说,造假不能这造法,一大早来晨练的人一进园门就看见它,这像什么活。负责人接受意见遂将其拆除。
      吴嘉纪吴野人本是一市衣诗人,生前生活在不太平的世事里,现在还不得安生,最近他老人家搬了三次家。
      最初,老人家是在安丰文化站落户,吴老是坐像,是坐在文化站一个荷花池内,待到水池放满水。凡经过文化站,从敝开的大门看到这情景时都不免叹息:竟将吴老坐在水里,太不尊重了。不久,有关人也觉不妥,就将吴老先生的塑像搬到"心斋园",安置在紧靠大门的一个角落里,似为"心斋园"看门。吴老偏居一隅己是不敬,这里本是王艮的地盘,吴老怎能屈居檐下,最终还是内行人提出建议,将吴野人的塑像请到重新修好的吴家祠堂,总算回家定居了。
      安丰目前也和其他地方一样大兴土木,多处建庙。安丰原有七十二座庙,古迹之多,这在苏北集镇当中是没有能比的,但己全毁,现在新建的庙宇是根据投资者的意见,在别的地方"另起炉灶",另起庙名如安丰净土庵原为南都天庙;这些新建的庙都是混粘土结构,追求豪华宏伟热闹,但没有根,没有历史传承,而有悠久历史有开发价值的古庙却不受重视任其荒芜。安丰的东岳宫,那全木结构大殿二百年丝毫没有变形,如好好开发重建十殿闫君阴曹地府,还是有积极意义,这不能完全看成宣扬迷信,那些根据神话故事泥塑成的场景都是劝人向善,泰州有一庙宇也有这种泥塑群雕;再如有二百年历史的安丰北都天庙,这是与安丰北极殿并列的两大名庙,也在革命运动中全毁,现在由安丰名僧在北都天庙出家的笫三代僧人定海法师出资在原址重建,原址原庙名的优势吸引四方香客,特别是北都天庙被毁时,有心人定海法师悄悄抢回一些庙中物件,有砖雕木石雕等,现在庙中陈列。
      正如游客所言,安丰新建的庙宇景点虽然没有根,但一百年以后就是古迹。
   


t01ab311e8e7fd01eb9.jpg (18.91 KB, 下载次数: 2)

t01ab311e8e7fd01eb9.jpg

t01e9f0f8a5269fcfc3.jpg (19.88 KB, 下载次数: 2)

t01e9f0f8a5269fcfc3.jpg

t01f82059064b5f420b.jpg (14.38 KB, 下载次数: 1)

t01f82059064b5f420b.jpg

t012dca84a719e02b87.jpg (29.79 KB, 下载次数: 1)

t012dca84a719e02b87.jpg

t0191a17504d02529dd.jpg (21.94 KB, 下载次数: 3)

t0191a17504d02529dd.jpg

t0196f37ef63f045cca.jpg (20.6 KB, 下载次数: 3)

t0196f37ef63f045cca.jpg

t017762000cae80a3a7.jpg (15.37 KB, 下载次数: 3)

t017762000cae80a3a7.jpg

作者: 猫大王    时间: 2015-6-19 08:05
每次看到老人家的故事都受益匪浅。

作者: 小苦菜花    时间: 2015-6-19 08:07
每天三回,今天看到了六回,老先生威武

作者: 陈平    时间: 2015-6-19 08:54
好贴,好精神。

作者: 湿地树人    时间: 2015-6-19 09:03
楼主老人家,观察社会洞察社会的能力的确非同一般。
老人也新潮,向楼主学习,一定做好新盐城!

作者: 男人心    时间: 2015-6-19 10:14
安丰的故事不少!经常去安丰钓鱼!顶一个!

作者: 西域恋歌    时间: 2015-6-19 12:21
顶一个,支持!

作者: 云中漫步    时间: 2015-6-19 13:40



老先生辛苦了!

作者: 小苦菜花    时间: 2015-6-19 16:23
男人心 发表于 2015-6-19 10:14
安丰的故事不少!经常去安丰钓鱼!顶一个!

这是东台安丰!

作者: 男人心    时间: 2015-6-19 16:55
小苦菜花 发表于 2015-6-19 16:23
这是东台安丰!

对不起搞错了!我以为是兴化安丰呢!

作者: x老人家    时间: 2015-6-19 18:53
淘书记---社会见闻 7
    东台人民医院前一条小街路边摆有旧书摊,一共三家,除了雨雪天及什么检查,摊主都按时出摊,稍有规模的是一位刘姓老板,他在这里坚守二十多年,以此为生,还过得不错,最近买了一辆"皮卡车"不时到各乡镇设摊。都说国人不爱读书,但从旧书摊经营情况来看,爱书的人还是有的。
      旧书摊上的书可分两类版型,一是旧版书一是盗版新书,这些旧书的来源都是摊主从遍布各地的"收荒货"者中购得,很多好书乃至绝版书都是论斤计价,然后摊主按书的价值几元十几元的卖出,其利润还是不低。这里也有一份功德,这些书本是去造纸厂,现在被爱好者买去,继续实现它的价值。大部分旧书上面都盖有公章,如某厂工会某某学校图书室。我曾看到过,在革命运动中安丰中学图书室的窗户多被打破,那些消遥派还又爱书的学生常光顾无人管理的图书室,"各取所需",现在有不少到了刘老板的书摊上。我就有幸觅得四册装的蒋学模译的老版大仲马《基度山伯爵》及大托尔斯泰的《复活》(文学史上有大仲马小仲马大托尔斯泰小托尔斯泰之名的作家),两套只卖十五元,现在书店卖的新人翻译的豪华本《基度山伯爵》一套近百元而且译文也不佳。
      有一次我头天看到有《金瓶梅》《肉蒲团》(不是电影肉蒲团),再去时该书已卖出。
      另一种类型是盗版书,不能不佩服盗版书商的本事,畅销书才出版刚上架不几天,书摊上就有这种盗版书卖了,价格只有正版书的十分之二三。就如温州的一些商人,国外新款打火机才出来两天,温州市场上就有这种仿制品在批发。还真可以说,有的盗版书质量也不逊正版书,但价格很便宜。
      东台街上旧书摊主论品位都不如一位叫华叶的旧书商,华老最初是在向阳桥河边设摊,后来在三中旁边租了一间店门面,旧书杂乱无章的堆了一屋子,他不卖盗版书,他那里绝大部分都是可以收藏的文学类及工具书,一套一套很齐全,我曾到过他家,他住在东台前造纸厂宿舍,他那住房里也是满坑满谷的旧书,我在他那里买了一套十卷本还珠楼主作的《蜀山剑侠传》,这书己绝版,我在南京山西路上那规模很大的旧书市场也没有买到;他有全套《三国演义》
   《红楼梦》等连环即小人书,收藏这类书能增值,但他不卖,虽然他生活困难。据说他这些书得来并没有花什么本钱,他原是老造纸厂一员工,在革命运动中大量的所谓封资修图书被送来准备打成纸桨,"得天独厚"一本一本地拣回家,十多年就积累了这么多旧书。
      其实他不完全是旧书摊主,除有收藏癖,他也爱好舞文弄墨,他曾在一些报刊上发表过文章;设计的一个图案还得了奖,最近还在伏案写作,谈起这些事,他常有怀才不遇之感。


t01fb074c2754654fdf.jpg (20.25 KB, 下载次数: 1)

t01fb074c2754654fdf.jpg

t01313c95de7677e7f3.jpg (28.1 KB, 下载次数: 3)

t01313c95de7677e7f3.jpg

t01551ed93aea690b80.jpg (27.39 KB, 下载次数: 1)

t01551ed93aea690b80.jpg

作者: x老人家    时间: 2015-6-19 18:57
父子如路人---社会见闻 8

     街北头有一对父子,老父另居出租屋,父子二人十几年如一日不来往不说话;在亲朋面前亦从不提对方什么什么;碰巧早上都上茶馆,父子各买各的各处一桌;在公共浴室洗澡,儿子在老父座位前经过,也当视而不见,平时老父也是"几个其门而不入"。我想,即使到了一人巷相向来,大概也是默默地擦肩而过吧。
      但有一次是例外。
      今年这老人的孙子结婚,只有其孙子来出租请爷爷去吃喜酒,做爷爷的自是一个大红包,在此情势下父子二人说活了,儿子向父亲要母亲留下的两件手饰,为父不给,于是发生口角。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位父亲在五十多岁时老伴去世,为有一体已的好说说话的人做伴,经人介绍与一丧偶女同居,儿子不同意,几经较量还是没有解决共识,儿子的借口是这个女人有问题,不能进门成为继母,且女方己有一子在身边,实际上是怕老父的钱财旁落,但老父坚持与那女人结婚,儿子一怒下了逐客令"你和那女人去过",将老父原在家的物件扔在天井里,强行扫地出门,老父由此寒了心,另租公房与那女人一起生活。
      这里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名分,中国人重视"名分"讲究"夫妻合葬",双方百年之后能不能"求合葬",这是女方常纠结的一件事。儿子曾放言,老头子到了要""的时候当收回家,不承认女方。
       这类因老人再婚引起家庭闹矛盾的事我们这里有好几例。
      有一家店铺,本是父子共同打理,也因老父再婚闹了很大矛盾,为老父要拿走一件东西,发生过肢体冲突,最终老父搬出,从此不管店理的事。
      不过也有正面的例子。有一位校长七十四岁再婚,还举行简约的婚礼,在外工作的两个儿子均携妇参加,其乐融融,在本地传为美谈。儿子们说,我们工作都忙,不可能常在身边照应,现在老父有了做伴的,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这是好事。
   


t01d85d65f4a19c257f.jpg (16.53 KB, 下载次数: 0)

t01d85d65f4a19c257f.jpg

t016b22a8d43b2646c0.jpg (18.93 KB, 下载次数: 1)

t016b22a8d43b2646c0.jpg

t0104aef042f300ddc9.jpg (3.83 KB, 下载次数: 1)

t0104aef042f300ddc9.jpg

作者: x老人家    时间: 2015-6-19 19:03
怎是一个拆字了得---社会见闻 9
     安丰街在近半个世纪经历了两次大拆。
       一次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且不说七十二座庙宇被拆,就那年代久远穿堂五进苏北少有供奉王艮列祖列宗的王家祠堂也被拆了,其砖木运到太平巷田河边砌了一个粮公所;吴家祠堂也被拆空做了派出所后来成了居委会办公处;蒇有关老爷青龙偃月刀的关帝庙拆了建成安丰卫生院;有苏北乃至苏南堪称独一无二雄踞街的两北两端的南石桥北石桥,也由于某领导拍脑袋决定乱改河道被拆,那些巨大的花岗石也不知去向;至于那有百十年的石牌坊及袁家古塔,也逃不了被拆的命运,很有特色四面环河(海河,田河,北为串场河支流,南是三仓河)曾经繁华过的七里长街只剩下一半,在古镇街上几乎看不到什么古迹古建筑了。
      另一次大拆迁是近年来的旧城改造,这是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的好事。笫一期工程是改造安丰街中段,拆迁较顺利;二期工程准备改造南段时,有识之士看到那历尽沧桑的石板路时,想到应该保留。这时正好安丰古镇被国家认可,现任领导遂决定将这段古南街开发成旅游景点。
      笫三期旧城改造原是规划从新坝巷向北两千多公尺的街区,并动员拆迁,开发商也进行了测量等前期工作,看来又要进行一次大拆了,但是,有了争议。拥护拆迁的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因为有一部分人己迁居台城或其他地方,老屋空置在这里会逐渐消失,如拆迂将得到可观补偿;反对拆迁的认为这房屋还好好的,世代居住己不愿离开,即便补偿也会有很大损失,争议达到白热化时,双方都写了人民来信到上一级,拥拆者以杨某为首还将这段北街几处临街几近倾圮的房屋拍照,上传到省有关部门,认为这样一个古镇的这副破败形象有碍观瞻,一时间,天平倾向拆的这一边。
       谁知峰回路转。反拆方也不甘示弱,最初也有人民来信到上级,但没有效果,后来重新组织力量,以方某为首联名几十人签字的人民来信到省到北京,历数这条老街不能拆的理由,最有说服力的是人民来信列出几处古民居价值,有一万姓民居的大厅有四百多年历史,并附有专家鉴定书及专家建议保留的意见的复印件;有一古民古客厅的雕梁画栋也很有历史(幸喜曾做造反派办公室未毁)。有一户天井里有一棵二百年历史黄杨树,有人出五六万主人都不卖,这些都是不能拆的,安丰街上己拆得够惨的了,要求将仅有这条古街保留。最终镇领导接受这个意见保留古街,破旧的将进行修旧如旧。
      回想台城的拆迁很彻底,我好像再没有看到,台城还有像安丰这条有着经风雨浸湿斑剥店门板的古街古巷了。


t019dbae25bb7618ec2.jpg (18.19 KB, 下载次数: 2)

t019dbae25bb7618ec2.jpg

t0182d87eaba72e559a.jpg (20.03 KB, 下载次数: 1)

t0182d87eaba72e559a.jpg

t01717186c598f1367d.jpg (18.58 KB, 下载次数: 1)

t01717186c598f1367d.jpg

作者: x老人家    时间: 2015-6-19 19:07
自有对策---社会见闻 10

    中国人很重视殡葬仪式,几千年的传统到现在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人们的殡葬观念根深蒂固,还是恪守的老一套,即使在革命运动年代,在那高压下,政府虽采取各种措施革除旧习,老百姓自有对策:严禁土葬,那就在夜里偷偷土埋;不准用棺材,木材凭证供应,那就高价购买民间的旧木料连夜做好,包括请和尚念经,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在夜间秘密进行,邻居知道了也不过问;居委会干部都是街坊里的熟人,佯作不知。
       到了改革开放后,宗教信仰自由,上述习俗都恢复了,但遗体火花必须执行,这是目前唯一能得到普遍落实的政策,这里有经济上的考量,要罚款的。但群众仍心有不甘,逝者到那个世界要有房子住,棺材就是房子,骨灰盒则不是,对此老百姓自有对策,于是做棺材这个行业兴旺起来了。安丰大港河西有一做棺材的据点,以退休木工吴某为为主约三四人,每天都很忙,每口白身子棺材一千元至二千元不等,视材质而定;有时他们也到门户上去做,无人干涉,因为一些当权者本身就或多或少存有这种观念。当然。治丧人家也遵照政策去火化,也买骨灰盒,不过是将装有骨灰的盒子放入棺材或干脆不用盒子直接用红布包着骨灰放入棺中入土为安,"这不能说是违法吧?"
      发展到现在,那顽强的观念认为,遗体火化成灰,没有人形,这是难以接受的,人虽死,形状还在,到了那个世界还可重投人身。
      于是,对策有了。
      我的一位老姑母去世,按规定去台南火化,事先买通操作人员"手下留情",要求遗体不必化透,仅将皮肉烧去就 行,待出炉时那铁板上整个是一付人形骨架,头颅臂腿骨都在,经冷却后,由常做此类事的专业人员将骸骨分别用红布包好,再由孝子捧着坐车回家,这时客厅里己安放好棺材,因为无肌肉可腐烂,也就没有以前那种许多石灰包填在棺中。接下来,专业人员用寿纸将骸骨一层层地裹好代替皮肉,再套上寿衣,显得肢体饱满,头骨也带上帽子,布鞋填满寿纸作两脚,看上去俨然一个人安详地睡在里面。
      做七,虽没有明文规定,现在也有人家与时俱进作了一些改革。朱某夫妇二人随女儿移居美国,仅老母一人留在安丰老家,老母有病时他回来侍奉汤药,老母去世后一切行礼如仪,但做七作了改变。总不能呆在安丰四十九天吧,,有对策,按此地新例,采取一天一个"",一个星期完成七个""
      此地农村很多老人生前交待,去世后不入公墓,一是花几千元很贵;二是公墓不能安葬棺材,所以下灶村虽建有灵堂专放骨灰盆,就是没有一个去的,大都安葬在某边角荒地自然形成的墓地。


t01ac25fed9d3c710b9.jpg (18.45 KB, 下载次数: 1)

t01ac25fed9d3c710b9.jpg

t01bda9b6c0522a3a6c.jpg (24.74 KB, 下载次数: 3)

t01bda9b6c0522a3a6c.jpg

t014bbe4e339de89548.jpg (29.22 KB, 下载次数: 1)

t014bbe4e339de89548.jpg

作者: 小苦菜花    时间: 2015-6-19 20:29
真是不错

作者: 小苦菜花    时间: 2015-6-20 08:28
顶,学习

作者: 古月照今尘    时间: 2015-6-21 19:20
社会风情,写得真好

作者: x老人家    时间: 2015-6-22 10:34
失踪失联---社会见闻 11
    小区某村干部王某(化名)下班回家,看到楼梯口有一卷行李,这是他在现代中学读初二儿子的铺盖,他想大概今天放假了,又跑出去玩了吧,直到吃过晚饭,还不见儿子回家,遂打电话问几个同学,都回答没有看到。到了第二天还不见儿子的身影,又急忙打电话到学校班主任,班主任回答说没有放假,昨天一天没有来上课,再打儿子的手机,一直关机。
     王某的儿子上中学时成绩一直不好,几次流露出不想上学要外出打工的念头,王某以为这次可能跟熟人外出打工了,打工赚钱倒也罢,过一个时期会有电话到家。但是,一个多月过去了,仍没有儿子的消息,这下全家惊慌起来。
      有一次王某在无意中与小区一熟人谈起儿子不知到哪去的事,这人才想起来,就在王某儿子离家的这一天,他从王某门前经过,曾看见有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停在王某家门口,不知是什么事,现在分析起来,他儿子可能被那小轿车带走了。王某告诉人说,有小轿车的不是一般人员,现在竟有如此身份的人带儿子去打工这当然很好了,但为什么至今没有电话呢,因为没有发现出大事所以没有报警。
      这事在小区传开,有人猜测,也许是被传销人员带走了,更可能是他儿子在上学时就己经在网上与传销人员有了联系;现在人们都知道,一旦上了传销这个"贼船"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当然不能与家中联系了。
      这一天,本镇丁某(化名)还在上班,忽然安徽某地公安部门来了电话,叫他去一下,一听是公安部门的电话,先是一紧张,他二十三岁的儿子就在那个城市打工,难道闯了祸吗,赶紧开了自家搞运输的小货车去了安徽,听当地公安部门一介绍,丁某如雷轰顶,原来他儿子从一宿舍楼坠亡,后来查明,这宿舍楼的某一室是一传销窝点,此时传销人员己逃离,推测这丁某的儿子是被骗加入传销,现在想跳楼逃走不幸坠亡。丁某悲痛中想向儿子曾在打工的厂索赔,但该厂说他儿子好长时间没来上班了,当初来厂又没有行什么手续,没有责任。无奈丁某将儿子的遗体搬上车开回家,丁某妻子哭了好几天,邻居多知道是传销惹的祸,但又不便多劝,只是暗中叹息。
      传稍害人,报纸上常登这种事,但仍有人执迷不悟,小小的安丰也出现这种事真是不幸。但在早期,传销的名声还没有这么坏,很多人发财心切,屡屡上当,那年我也遇到过。
      一次我到一朋友家玩,朋友的儿子向我宣传如何发财,要我帮他推销商品说提成颇丰,他领我到楼上一房间,里面堆满了保健品化妆品,牌子是叫什么"",让我拿一些回去叫家人帮助卖,利润很高。细问之下他说,总公司在南通,参加者要投资,他还定期去开会学习。我明白,这是传销,我不想发这个财也没有参加,后来我到台城住了一个时期,就不清楚这位结果如何了。



作者: x老人家    时间: 2015-6-22 10:36
安丰古街访衙门()---社会见闻13
      俗话说"黑漆大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是对旧时官府衙门的生动写照。原来安丰就有一座衙门。
     安丰的衙门,实际是叫"安丰盐课司",顾名思义就是管理安丰场的盐务及当地的社会治安,老早的安丰衙门在今下灶村五组居民耿某房屋处。后来衙门被毁,但大门的样子及门前广场铺的条石还保留好长时间,有来人问路,常以"衙门口"为标志回答,如今安丰领导为打造古镇旅游景点,在古南街按原样修建了"安丰盐课司",国庆期间游客不少。


t01d3e38ad6271bb841.jpg (19.63 KB, 下载次数: 0)

t01d3e38ad6271bb841.jpg

t01ebc447ff5b35bf87.jpg (19.4 KB, 下载次数: 0)

t01ebc447ff5b35bf87.jpg

t0141acadfe532b725f.jpg (21.91 KB, 下载次数: 1)

t0141acadfe532b725f.jpg

作者: x老人家    时间: 2015-6-22 10:37
天上在掉馅饼 社会见闻14
      近来有某公司来到安丰借一活动室场地搞推销,先是发放印刷精美的小广告,并在小广告上即时填写上在约定的时间内向老人增送神奇的纳米(现在纳米是一个时髦用词,什么都标上纳米,加上"纳米"身价就不同了)老花眼镜,这老花眼镜的功能竟有近十种之多,一时间平时较安静的活动室门庭若市。每次发放老花眼镜是有定额的,迟到的某位女士没有领到,心有不甘,到了指定的另一天时间早早地一个人坐在那里等。小广告上说这种神奇的纳米老花镜平时市场出售价为388,如今为安丰老人作贡献分文不要,单凭退休证领取。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还真不小。
     但是,请别忙"偷着乐",天上果真掉馅饼吗?
     原来这个公司是在推销一种羊奶,在宣传喝羊奶好处的小广告上列出的功效很多,简直是你需要的营养都有了,适合任何人群,这的确是很吸引人。但很多人是玩"白大",讲座也听,眼镜一拿拔腿就走,哪管你公司人员欢喜不欢喜;也有的眼镜拿到手,经过放羊奶盒子前拿起一盒羊奶看看,说回头再来买,而一去不复返;不过也有讲座照听眼镜照拿羊奶照买。有一位可能是有酬谢的宣传员揣着一卷小广告向我介绍,劝我买一箱羊奶。且不说我不喜欢那味道,我怀疑这羊奶的成份和安全性,我们连正规公司生产的牛奶都不能完全放心,何况这才入世的羊奶了。我到没有听说过,我国有如奶牛场那种规模的奶羊场,以及现代化的生产羊奶的公司。
     像这种推销活动在安丰经常有,一次不知是什么公司的人在剧场搞活动,什么证书一大堆(这类证书任何人都能弄到),也是先免费发一些牙刷筷子之类价钱不大的小物件,很多人为一把牙刷起大早去等,推销人员发过东西后就叫大家买不知是什么牌的疑似药品或保健品,经不住推销人员天花乱坠介绍所卖保健品的好处;还抬出一位穿白大卦"医生"来证言;再请"迷子"(托儿)现身说法,如此一来买保健品的人还真不少。事后得知,有一位买了价值600元说是对腰痛有独特疗效的几瓶黄色液体,回家服用几天,效果如何,旁人不得而知他也不说,想必是上了当不好说;还有一位买了能治好几种病的药水,只喝了一半,没得效,气得在街头上当着大家的面将药水全倒了。据知上当的人不少又不懂得投诉。
     



作者: x老人家    时间: 2015-6-22 10:38
地下婚介所---社会见闻 15 结束语
      安丰北头一偏僻处有一独门独户人家,男主人姓沈(化名)年约四十多岁,在通往他家的泥土路上,每隔一个时期就见一二男女来往,有年轻的有中年的。实是这沈某夫妇专为单身男女青年牵线搭桥,说白了就是一家婚姻介绍所;这家婚介所不挂牌不做广告更没有注册,但沈某说,他不违法,不去拉马带缰(拉皮条)不拐卖不容留住宿,规规矩矩做好事,居委会明明知道它的存在也不闻不问。这个婚介所己存在多年,沈某操此营生日子过得很好。
       纱厂有一位保全工某青年,三十几岁还没有成家。我们这里有一约定俗成的规定:"要娶婆娘,先砌搂房,"没有搂房是娶不到婆娘的,当然这是指普通群众,那些干部及吃财政饭的不在此列。这位青年家中只有三间平房带一间半厨房,凭他的工资和二老的退休金,是砌不成搂房的,这一条他没有办法;还有,我们这里多年形成的风俗做亲时女方是要礼金,随着社会的发展,礼金也与时俱进水涨船高,动辄十几二十几万,虽然这钱随姑娘出嫁还到男方,但这位保全工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岁月一天天过去,年纪一年年的大,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他们找到这家婚介所,"所长"介绍了一位在某酒店打工的湘妹子,届时这湘妹子也来男方相了亲,看男方本分,虽是平房总比山区老家土坯房好多了,再说她也不想回那山区,正如俗话所说"茶壶碰茶盅,一碰就成功"。如今他们的儿子己上幼儿园小班了。
      这种因家境不太好娶外地打工女所费不多的例子安丰有好几个。
      沈某的住房本是一出租屋,房东是一位干部,他老早就另砌别墅去住,有一个儿子三十出头,至今未婚,这么好的家庭条件为什么还没有婆娘呢,自有隐情,按下不表。
      这位干部也找姓沈的,请他帮忙给儿子介绍一个婆娘,许下的报酬是将这出租屋贱价卖给他。沈某原掌握一些资源,很快就物色到一位农家女,农村的女孩子都喜欢嫁上街,成为街上人,所谓"三世才修到一个城角落",可见农村人是多么巴望变成城里人,而这男方搂房是现成的,礼金几万不算多也照准;各款手饰俱全,男方采取现代的"闪婚"形式,也没有办订婚仪式,男方说"两场小麦一场打。"女方见上述条件都能满足也就不计较这个了。
      办了喜事还没有满月,姑娘带着妈妈闹到沈某那儿,要离婚,说男方有病,是骗婚,原来这位干部的儿子精神上有点问题,生理上也有缺陷,姑娘毫不避讳说不能同房,也不可能生育,为此女方要求赔偿,男方自知理亏,打起官司一公开对自己不利,沈某原也略知这干部的儿子有些问题,不想如此不济,遂从中调解私了,不谈赔偿不赔偿,一应手饰衣服也不退,礼金只退了一半。
                                        (社会见闻至此结束,如各位对我的帖子感兴趣,将再奉献)



作者: 小苦菜花    时间: 2015-6-22 11:08
好文章顶上来。

作者: 古月照今尘    时间: 2015-6-22 14:11
支持老人家,祝您健康长寿。

作者: 隐以为乐    时间: 2015-6-23 21:14
下午也曾细细读过。行文如流水。挺好的

作者: 小苦菜花    时间: 2016-1-16 13:38


作者: 昧思居主    时间: 2016-1-16 17:09
老人家辛苦了

作者: 小苦菜花    时间: 2016-1-17 01:38
安丰识郁老,高情古韵长。人物夸清俊,才学甲一方。





欢迎光临 新盐城乐聚社区 (http://www.xycs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