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其他] 有一种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的方式叫“认知失调”

[复制链接] 0
回复
144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616

主题

2647

帖子

8906

积分

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8906

首届研讨会纪念勋章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12-29 18:0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认知失调理论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于1951年提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在做出决定、采取行动或者接触到一些有违原先信念、情感或价值的信息后,所体验到的冲突状态会造成心理紧张情绪。例如:人们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却抵制不了烟瘾的诱惑,这时候就会产生认知失调感。  跟我学物理网贾兰华老师说: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为了克服这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
  费斯廷格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被试做1小时枯燥无味的绕线工作,在其离开工作室时,给其少量报酬,请他告诉在外面等候参加实验的人,绕线工作很有趣,很吸引人。然后再请他填写一张问卷,以了解他对绕线工作的真实态度。结果发现,被试提高了对绕线工作的评价,变得喜欢这个工作了。这是因为当被试对别人说绕线工作很有趣时,与内心想法不一致,产生了心理上的认知失调,为了消除紧张感,只有改变自己对绕线的态度,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认知失调理论在教学中有许多重要应用,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之间也常会产生矛盾与冲突,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前后知识认知不一致,甚至“制造”认知冲突,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供与学生已有知识相矛盾的信息,引发学生认知失调,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如在讲述摩擦力时候,老师可以提出,是摩擦力是动力,是摩擦力每天把他们送到学校的,大部分学生会感到非常奇怪,因为在他们的概念里,摩擦力是阻力,是阻碍物体前进的,怎么又变成动力了呢?摩擦力又是怎样把他们送到学校的呢?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学习中不完整的认知体系,给学生造成认知失调,激发学习动机。如讲液体压强对底部压力时候,学生常常认为会等于物体的重力,老师可以播放帕斯卡一杯水压碎木桶的实验,然后告诉学生一杯水产生的压力可以相当于一辆坦克的重力,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和学习动机。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结构的不完善,知识运用灵活性不够等特点,适当制造认知冲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的效率与目标达成度。
文章转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