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其他] 中学生学习中的“四三法则”,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复制链接] 0
回复
156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616

主题

2647

帖子

8906

积分

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8906

首届研讨会纪念勋章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1-3 11:35: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个人都有每个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就同时决定了学习方法有好有坏。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有效的呢?小编觉得,首先你得知道学习三个境界,然后养成三种学习习惯,接着是把握三个学习要点,培养三种学习精神。相信只要你掌握了这“四个三”,学起起来就会变得很轻松!  三种学习境界
  1.第一层为苦学
  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
  2.第二层为好学
  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3.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三种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1.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2.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3.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
  三个学习要点
  1.多读书,注意基础
  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就是指课本知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2.多思考、注重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对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力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3.多重复,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道尽学宗,不断的重复显然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这种重复不能是机械的重复,也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记忆。我们主张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目的,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一次比一次获得更深的认识。所谓温故而知新也。
  三种学习精神
  1.不唯书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我们的学习中,教科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材料,学好课本基础知识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里应当明确两个问题;一、科学总是发展着的知识体系,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可能都是毫无缺陷的。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总是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一味死记硬背,即便把课本背熟了,也难以灵活运用。这是为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
  2.不唯师
  在中学生的学习中,很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讲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把什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知识容器”。同学要多与老师交流,当对老师讲的有疑问或有不同看法时,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老师质疑,甚至与老师争论,这有助于智力的发展,还有勇气和信心的提高。
  3.不唯一
  对于一个知识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具备这种“不唯一”的意识和精神,尽可能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文章转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