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时事众评] 抱大腿、混圈子、别让官场陋习毁了大学生(转)

[复制链接] 0
回复
65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8-8-31 07:4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抱大腿、混圈子?别让官场陋习毁了大学生中国青年报    2018-08-30 09:23:10
之心 时评作者
一些学生想当“学生官”,是因为能给自己带来申请奖学金、保研等实际利益,高校在这方面也应当重新整理思路,尽量避免事关学生重大利益的事宜与“学生官”牵涉太多。
据《半月谈》近日报道,部分高校学生组织就像“小官场”,“抱大腿”“混圈子”“打招呼”等不正之风盛行。请吃奢靡浪费、选举前各种手段拉选票等都只是常规动作,甚至有个别人为了谋得“一官半职”,要通过与学生组织干部谈恋爱来获得“提拔”。
其实,一些大学学生组织“官场化”、学生干部“官僚化”的现象,可谓由来已久。笔者在10年前上大学时,宿舍一姑娘正是我们院的学生会干部,由此知晓了某些学生组织的日常和细节。比如,几乎每周都有几场“重大且紧急”的会议,隔三差五地要外出聚餐,餐桌上要给“领导”敬酒,一些成员之间不喊名字,而以“部长”“秘书长”相称,等等。坦率地说,学生组织的有些活动是有实际意义的,比如“暗访”学校食堂,发现问题并敦促学校整改,就维护了学生利益,促进了学校改进工作。但在不少时候,对于普通学生而言,一些学生组织太过“高冷”,对普通学生的诉求和学校工作关心不多,倒是每天深陷于形形色色的寒暄、应酬、会议。
前段时间,某大学学生会换届选举的名单,也因为冗繁的机构、名目繁多的官职、等级明晰的职位而引发社会热议。此次《半月谈》的报道则又填充了此陋习具体的细节。有理由担心,这些深谙甚至积极钻营的“小官迷”们,将给周围同学造成负面的影响。对他们自身而言,热衷于“当官”,拼谁的职务大小、级别高低,心理扭曲是迟早的事。这样的“学生官”会带来怎样的校园风气,可想而知。
要革除学生组织内的种种弊端、陋习,首先当然要从大学生内部入手。最重要的当然是要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学生组织内任职,不是为了“过官瘾”“耍官威”,而是要抱着热忱奉献之心,为同学服务,为学校与师生搭建桥梁,为学校分担一部分工作。唯有踏实勤奋地工作,才能不辜负同学与学校的信任。另一面,也要从严格管理入手,对学生组织的经费开销、活动申报等理清脉络,规范程序,强化落实,让一些真正想干实事的学生干部有发挥余地,帮助他们免除不必要的人情与社交。并且可以引入退出机制,避免日常事务不合格的学生干部靠“混资历”任职。另外,一些学生想当“学生官”,是因为能给自己带来申请奖学金、保研等实际利益,高校在这方面也应当重新整理思路,尽量避免事关学生重大利益的事宜与“学生官”牵涉太多。
此外,“学生官”的问题也是一些社会潜规则潜移默化的结果。比如,一些高校里的教师与领导之间等级分级,普通教师想要晋升、评优,也需要“走后门”、拉关系等。社会上、学校里的类似“潜规则”,难免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带来不好的示范。
大环境或许一时难以改变,但大学生却可以从自己做起,改变校园里的陋习。不忘“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良言,谨记“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的教导,配合多方努力,“学生官”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少。

THE END






我不是好人,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