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煮酒论史] 北闸“天妃寺”应为“天妃宫”

[复制链接] 0
回复
97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22

主题

1073

帖子

4956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4956

人气网友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7-4 08:3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盐城晚报讯,本报登出瞿文华寻找到“广福桥”旧址的消息后,引起本地文史爱好者徐先生的关注。他给盐城晚报记者打来电话,“瞿先生寻找到的‘广福桥’旧址应该是正确的,但文中所提到的‘天妃寺’应为‘天妃宫’。”

徐先生介绍,盐城北门电厂附近的北闸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因闸旁有建于明代的天妃宫而得名。盐城北门外的新洋港河天妃口,古来系高邮、宝应、兴化等上游水系的入海要道,河口宽阔,为盐城南北交通之要冲。明末清初,盐城屡遭海潮入侵,房屋淹没,农田渍卤。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秋,直隶安平人武皋任盐城知县时,带头捐资,筹集资金,在天妃口河面兴建通惠桥。

该桥建成后,交通虽有所改善,但洪涝、海潮交替为患的状况仍然如常。清乾隆四年,拆除通惠桥新建天妃闸,于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竣工。该闸对农业生产起到了一定作用。至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因年久失修,闸下淤塞,闸门失去作用。

光绪二十三年重修天妃闸。天妃闸一分为二,南五孔、称大闸;北二孔,称小闸。两闸之间有一石墩连接,长约百米,该闸在蓄淡防卤、灌溉良田、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46年,盐城人民为悼念不幸遇难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曾将天妃闸改名为叶挺桥,并刻石纪念,后又恢复原名。1969年,改天妃闸为204国道公路桥梁,时称北门闸桥。1975年,在疏浚新洋港工程中,将该闸拆除,新建了城北大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