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2018.02.06投资铁律-----不迷信研报

[复制链接] 0
回复
916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8

主题

70

帖子

300

积分

宣节校尉(正八品)

Rank: 4Rank: 4

积分
300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8-2-6 09:2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瓢城小财迷 于 2018-2-6 09:24 编辑

不迷信研报  



      近年来,对股评的抨击时有所见。股评被抨击的原因,恐怕有两个:一是预测不准;二是技术含量不高。但这两个理由都较为牵强。与形形色色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比,技术指标知识要相对简单一些。但各种定价模型也不能包打天下,数学系的博士生导师未必就是最会赚钱的投资大师。当然,股评发布的频率要高于研究报告。这就大大增加了“犯错”,次数。并且股评即时预测的准确性会被即时检验,而研究报告一般不作即时预测。

研究报告同样存在预测错误。2016年春节刚过,就有报刊报道:“权威研究机构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沪市上市公司的整体赢利将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2774元。”而截至4月15日,已公布2015年报的827家沪市上市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是: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2543元,同比增长3.61%。在2015年报公布开始后,权威研究机构的预测不仅比实际高出不少,而且在同比增减问题上,其结论与事实正好相反。因此某些专家的预测错误并非只是股评的专利。


既然研究报告预测也有错误,那么如何阅读研究报告,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理财时,人们会阅读一些研究报告,读研究报告要养成的习惯是:一是关心其资料价值。如果资料片面甚至有错误,这种研究报告不看也罢。二是关注其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方法各有长短,但是,只用一种模式思考的人,可以得出一些好的结论,却很难得出不同凡响的结论。因此,读研究报告首先要“读”作者。但要切记,预测终归是预测,并不等同于事实。


    股评和研究报告都是人写的,有主观的因素在起作用。这就像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不过是在现行的会计政策下,通过人的主观判断来实现一样。对研究工作而言,即使资料无懈可击、方法科学合理.预测也只能做到接近即将发生的事实而已。因此,破除对研究报告的迷信,也是成功理财的重要前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