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标题: 优秀企业管理方法集锦 [打印本页]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9-25 08:01
标题: 优秀企业管理方法集锦
    优秀企业管理方法集锦  



一、 人性化管理


以尊重、理解、宽容等非强制性手段的管理,充分享用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二、 柔性管理


以沟通为主,说服教育为辅的具亲和力的感化手段以达管理目的。


三、 日清日结法


海尔张瑞敏首创“日清法”,原则是事毕日清,推崇事有计划,事必当日处理,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行政管理低效重复的方法。


四、 目视管理


通常理解为用眼睛看的管理,表现在各种管理活动均一目了然。


五、 三现管理


三现是指现场、现状、现物的管理方式,现场表示管理者要亲自到现场,要了解现场的状况,要知道现场的何人、何事、为何。


六、 脑力激荡法


又称头脑风暴法,发挥小团体的自主思考,提出主题相关的看法措施,发掘众人智慧潜力的方法,重要原则是不加以干涉。


七、防呆法


指防止呆笨的人做错事。亦指连愚笨的人也不会做错事的设计方法,故又称为愚巧法。,理解为充分提供适切的资源方法,设置无法犯错的机会,即最为简单、普通的方法。


八、 三不政策


三不是指不接收前工序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把不良流入后工程。


九、 PDCA循环法


PDCA循环法是指(Plan)计划(do)实施,(Check)反省,(Action)改善,即PDCA循环。


十、红牌作战法


对工作现场的不合理处以红牌警戒,以便整改而使各项不足超于完善的方法。


十一、5W1H


5W1H是指:What何事?Where何处?Who何人?When何时?Why为何?How如何?处理事情之前考虑周全,多问几个为什么?


十二、QCC品管圈


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的活动。


十三、5S活动


5S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


十四、QC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偏重于统计分析,针对问题发生后的改善,新QC七大手法偏重于思考分析过程,主要是强调在问题发生前进行预防。


十五、4M1E


4M1E法指Man(人),Machine(机器)Material()Mothod(方法),简称人、机、事、物方法,告诉我们工作中充分考虑人、机、事、物四个方面因素,Environment(环境),另外环境也是工作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故合称4M1E法。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9-25 08:04
优秀企业管理方法之1-人性化管理  
简介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
概念
人性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针对人的思想的“稳定和变化”同时进行管理的新战略。人性管理理念的确立,以思维方式从线性到非线性的转变为前提。线性思维的特征是历时性,而非线性思维的特征是共时性,也就是同步转型。在表面上混沌的纷杂现象中,看出事物发展和演化的自然秩序,洞悉到下一步前进的方向,识别出潜在的未知需要和未开拓的市场,进而预见到变化并自如地应付变化,这就是现代企业人性管理的任务。人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它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它依据信息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知识由德到显的转化,创造竞争优势。
人性管理是企业在已有先进生产技术和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经过系统思考,改变心智模型,提高学习能力,实现自我超越、主动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实现经营管理状态的变化,为用户提供质优、价格适中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必须坚持“复限式”的经营原则,打破原有的分工边界,充分利用各方面信息,采用人性的生产技术和动态的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基点
注重人的潜能开发是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基点。
注重人的潜能开发,是提高员工素质的一个根本途径。企业的管理者好比是一个建筑师,他善于因材施用,将各不相同且不完美的人像石头似的精心安排,砌成坚固的房子,既将各自的优缺点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又能因此组合出万千风景的图案,管理者的才能在这里便是珍贵的凝聚剂。
进一步说,企业的经营者又好比是一个球队的教练。他必须具备:合理观念,知已知彼,甚至要知道整个战局的发展;合理调配使用本组织的资源,让每个成员都在合适的岗位上得到表现的机会;善于对各成员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员工的素质对于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因此,现今不少企业便将人事部改为“人事培训部”,一改过去忙于员工的调进调出的作法,将各层次员工的培训作为人事部的主要工作。
一些公司认为,提高员工的能力便是最好的善待员工,他们将目标确定为让每个员工在本企业工作三、五年之后,能力和实力都能跃上一个台阶。员工在这里感受到的是不努力就会落伍的压力,而不是感受到企业摇摇欲坠即将破产的恐惧。员工的成长是企业成长最好的推动力。企业对有一定才干的员工因才施用,让员工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也就增强了企业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营盘建在稳固的基础上总比建在流沙上强。还有的企业对招聘人员动则就是要求“硕士以上**”,却不顾企业所提供的岗位是否需要这么高的**,一来造成人才的浪费,二来“大材小用”,也难以留住人才,其结果是人事部濒于刊登招聘广告,人员依然是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因此,要真正实行人性化管理就必须花大力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夯实企业的人力资源基础。  
本质
“员工也是上帝”是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本质体现。
现代西方企业管理学家近期提出了一个颇具新意的观点,认为企业有两个“上帝”:一个是顾客,另一个是员工。美国罗森布鲁斯旅游公司更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大胆提出了“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口号,并将其确定为企业的宗旨付诸实践,使该公司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便跻身于世界三大旅游公司的行列。
西方人已经意识到了员工的重要性,意识到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创造性的大小、素质的高低、凝聚力的强弱深刻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员工队伍的稳定可以说是效益稳定的一块基石。频繁的进进出出,实际上付出最大机会成本的,还是企业,或者说,员工有可能找到一家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而企业要是不内在地包蕴着重视员工的理念,那它就永远也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员工。员工需要激励,这种激励一方面当然是精神上的,但物质激励在现实工作中往往能发挥更直接的作用。企业有时候过高地估计了员工的思想境界,认为员工提出福利待遇方面的要求是过分的,这无疑是戴着“老眼镜”在看新问题。
摆正了企业与员工的位置,才有人性化管理可言。人性化管理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将人当人看。先有将员工当人看,才有将员工当上帝看。管理者如果在一般员工面前缺乏平等意识,不给予员工关怀、理解,让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而是对员工不屑一顾,这种企业就会缺乏凝聚力,缺少形成合力的基础。当然,说管理者与一般员工的平等并非要求二者什么都一样,重要的是要有平等意识,要尊重员工,将员工当回事。
对员工最好的奖赏莫过于重用员工。独具慧眼的领导往往不是等到员工具备各种能力时才去用他,而是只要他具备基本素质,就给他职位、责任、压力,让他在管理实践中磨炼,在磨炼中展示各种潜能,提高管理技能。在人才们干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之前,他们多与常人相差无几,但只要一有合适的机会,他们就会一鸣惊人。所以,领导如何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不光影响到个人成长,更会关系到组织的发展。不能否认,错用一个员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对于企业,如果员工感受不到管理机制的规范性与合理性,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途,那这个企业也就毫无发展前景而言。这种企业如果不加以全面改造或彻底修整,就会陷入深重的危机而难以自拔。
不可忽视的是,虽然员工多能默默奉献,但企业却不能只将员工当“奶牛”。只有企业视员工为上帝,员工才会视企业为家园。  
方法
第一,情感化管理。情感化管理,就是要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消除职工的消极情感。
第二,民主化管理。民主化管理就是让员工参与决策。企业家在作出涉及部属的决定时,如果不让经理以外的其他人来参与,就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引起他们的激烈反对,如果你能让其他人参与决策,即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你非但不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反而还会提高他们的士气,被征求意见的人多一些,人们的士气就会更高一些。民主化管理就是要求企业家集思广益。办企业必须集中多数人的智慧,全员经营,否则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要真正做到管理的民主化,还需要建立一种企业与员工的关联机制,如让员工持有一定的股份便是较好的方法之一。
第三,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可以说是民主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其大意是职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自主制订计划、实施控制、实现目标,即“自己管理自己”。它可以把个人意志和企业的统一意志结合起来,从而使每个人心情舒畅地为企业作奉献。
第五,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层次,它通过企业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文化管理充分发挥文化覆盖人的心理、生理、人的现状与历史,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全面地显示出来。文化是一整套由一定的集体共享的理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形成的,使个人行为能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规范、模式的整合。  
人性学
1.自然属性的三个定律:
(1)人的生理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要求拥有快乐而不是痛苦。”
(2)人的心理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要求得到尊重而不是贬抑。”
(3)人的心灵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希望有长久的目标而不是虚度一生。”
2.社会属性的三个定律:
(1)对行为后果的考虑。
(2)对自己长远目标的考虑。
(3)对人生价值的考虑。
企业只有了解了人性中这些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才能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职工的行为和动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才能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更高的更能发挥全员潜能的管理目标。
思想意识在现代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识的先进性是社会进步、企业蓬勃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抓教育,抓培训、抓文化已成为现代管理成功的必由之路。企业家必须牢牢掌握企业文化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方法,根据不同的企业特点,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
发展阶段
人性化管理其实是对企业文化培育和发展的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对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表现形态进行有序组织和改造的过程。人性化管理大体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人际权力管理阶段、人际沟通阶段、合作管理阶段、奉献管理阶段。这个发展阶段实际是企业文化与员工个人意识或文化意识进行整合的过程。
人际权力管理阶段由于员工来自四面八方,员工的文化意识不一样,而可能出现混乱和冲突,因此在这个阶段应建立统一的行为规范,并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促使员工服从企业管理。
人际沟通阶段其实已进入人性化管理的意识培育和调整阶段,是为企业发展、成长塑造企业文化的开始。在此阶段应着重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并开始逐步建立共同的价值观。
合作管理阶段是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阶段,企业领导如不注重研究分析自己企业的特点就没有文化上的创新,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而且这一个阶段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奉献管理阶段是全文化管理阶段,就是企业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全体员工也融入到了企业文化之中,这时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自觉地在企业文化的支配之下,并能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很快地联合行动,采取对策。  
要点
1.承认人性的自然属性,满足人性自然属性中的基本需求。
2.承认人性的社会属性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
(1)不同行业,应培育不同风格的文化意识,使人的社会属性组织化。
(2)思想意识的第一任务是为其生理、心理满足服务。因此,企业组织要有合理、明确、科学的分配制度和规章。
(3)思想意识完成第一任务之后就要为长远目标或其他目标服务。因此企业要有满足这种欲望的措施,要塑造自己的行业意识和企业文化,使来自四面八方,在社会属性形态上有差异的人逐渐统一于企业的行业意识和企业文化之下。一旦这种文化意识达成共识,团体的工作效率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类的职业有成千上万种,社会组织的功能也千差万别,即使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也存在着职业上的很大差异。因此,它们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属性形态是有选择的。企业家在组织领导企业时,应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否则将会导致由于社会属性形态与职业差异太大而使管理失败。
3.承认人类自然属性和其心灵意识中有竞争与合作的双重天性。
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有符合这种双重天性的机制。为了使合作与竞争的自然属性能有序高效地得到发挥,必须通过一种社会化组织结构和一种社会化的意识文化加以联结、控制和导向,使人性中这种竞争与合作天性在企业家的组织领导下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9-25 08:04
优秀企业管理方法之1-人性化管理  
简介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
概念
人性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针对人的思想的“稳定和变化”同时进行管理的新战略。人性管理理念的确立,以思维方式从线性到非线性的转变为前提。线性思维的特征是历时性,而非线性思维的特征是共时性,也就是同步转型。在表面上混沌的纷杂现象中,看出事物发展和演化的自然秩序,洞悉到下一步前进的方向,识别出潜在的未知需要和未开拓的市场,进而预见到变化并自如地应付变化,这就是现代企业人性管理的任务。人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它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它依据信息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知识由德到显的转化,创造竞争优势。
人性管理是企业在已有先进生产技术和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经过系统思考,改变心智模型,提高学习能力,实现自我超越、主动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实现经营管理状态的变化,为用户提供质优、价格适中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必须坚持“复限式”的经营原则,打破原有的分工边界,充分利用各方面信息,采用人性的生产技术和动态的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基点
注重人的潜能开发是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基点。
注重人的潜能开发,是提高员工素质的一个根本途径。企业的管理者好比是一个建筑师,他善于因材施用,将各不相同且不完美的人像石头似的精心安排,砌成坚固的房子,既将各自的优缺点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又能因此组合出万千风景的图案,管理者的才能在这里便是珍贵的凝聚剂。
进一步说,企业的经营者又好比是一个球队的教练。他必须具备:合理观念,知已知彼,甚至要知道整个战局的发展;合理调配使用本组织的资源,让每个成员都在合适的岗位上得到表现的机会;善于对各成员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员工的素质对于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因此,现今不少企业便将人事部改为“人事培训部”,一改过去忙于员工的调进调出的作法,将各层次员工的培训作为人事部的主要工作。
一些公司认为,提高员工的能力便是最好的善待员工,他们将目标确定为让每个员工在本企业工作三、五年之后,能力和实力都能跃上一个台阶。员工在这里感受到的是不努力就会落伍的压力,而不是感受到企业摇摇欲坠即将破产的恐惧。员工的成长是企业成长最好的推动力。企业对有一定才干的员工因才施用,让员工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也就增强了企业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营盘建在稳固的基础上总比建在流沙上强。还有的企业对招聘人员动则就是要求“硕士以上**”,却不顾企业所提供的岗位是否需要这么高的**,一来造成人才的浪费,二来“大材小用”,也难以留住人才,其结果是人事部濒于刊登招聘广告,人员依然是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因此,要真正实行人性化管理就必须花大力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夯实企业的人力资源基础。  
本质
“员工也是上帝”是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本质体现。
现代西方企业管理学家近期提出了一个颇具新意的观点,认为企业有两个“上帝”:一个是顾客,另一个是员工。美国罗森布鲁斯旅游公司更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大胆提出了“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口号,并将其确定为企业的宗旨付诸实践,使该公司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便跻身于世界三大旅游公司的行列。
西方人已经意识到了员工的重要性,意识到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创造性的大小、素质的高低、凝聚力的强弱深刻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员工队伍的稳定可以说是效益稳定的一块基石。频繁的进进出出,实际上付出最大机会成本的,还是企业,或者说,员工有可能找到一家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而企业要是不内在地包蕴着重视员工的理念,那它就永远也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员工。员工需要激励,这种激励一方面当然是精神上的,但物质激励在现实工作中往往能发挥更直接的作用。企业有时候过高地估计了员工的思想境界,认为员工提出福利待遇方面的要求是过分的,这无疑是戴着“老眼镜”在看新问题。
摆正了企业与员工的位置,才有人性化管理可言。人性化管理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将人当人看。先有将员工当人看,才有将员工当上帝看。管理者如果在一般员工面前缺乏平等意识,不给予员工关怀、理解,让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而是对员工不屑一顾,这种企业就会缺乏凝聚力,缺少形成合力的基础。当然,说管理者与一般员工的平等并非要求二者什么都一样,重要的是要有平等意识,要尊重员工,将员工当回事。
对员工最好的奖赏莫过于重用员工。独具慧眼的领导往往不是等到员工具备各种能力时才去用他,而是只要他具备基本素质,就给他职位、责任、压力,让他在管理实践中磨炼,在磨炼中展示各种潜能,提高管理技能。在人才们干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之前,他们多与常人相差无几,但只要一有合适的机会,他们就会一鸣惊人。所以,领导如何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不光影响到个人成长,更会关系到组织的发展。不能否认,错用一个员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对于企业,如果员工感受不到管理机制的规范性与合理性,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途,那这个企业也就毫无发展前景而言。这种企业如果不加以全面改造或彻底修整,就会陷入深重的危机而难以自拔。
不可忽视的是,虽然员工多能默默奉献,但企业却不能只将员工当“奶牛”。只有企业视员工为上帝,员工才会视企业为家园。  
方法
第一,情感化管理。情感化管理,就是要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消除职工的消极情感。
第二,民主化管理。民主化管理就是让员工参与决策。企业家在作出涉及部属的决定时,如果不让经理以外的其他人来参与,就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引起他们的激烈反对,如果你能让其他人参与决策,即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你非但不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反而还会提高他们的士气,被征求意见的人多一些,人们的士气就会更高一些。民主化管理就是要求企业家集思广益。办企业必须集中多数人的智慧,全员经营,否则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要真正做到管理的民主化,还需要建立一种企业与员工的关联机制,如让员工持有一定的股份便是较好的方法之一。
第三,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可以说是民主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其大意是职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自主制订计划、实施控制、实现目标,即“自己管理自己”。它可以把个人意志和企业的统一意志结合起来,从而使每个人心情舒畅地为企业作奉献。
第五,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层次,它通过企业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文化管理充分发挥文化覆盖人的心理、生理、人的现状与历史,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全面地显示出来。文化是一整套由一定的集体共享的理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形成的,使个人行为能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规范、模式的整合。  
人性学
1.自然属性的三个定律:
(1)人的生理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要求拥有快乐而不是痛苦。”
(2)人的心理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要求得到尊重而不是贬抑。”
(3)人的心灵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希望有长久的目标而不是虚度一生。”
2.社会属性的三个定律:
(1)对行为后果的考虑。
(2)对自己长远目标的考虑。
(3)对人生价值的考虑。
企业只有了解了人性中这些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才能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职工的行为和动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才能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更高的更能发挥全员潜能的管理目标。
思想意识在现代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识的先进性是社会进步、企业蓬勃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抓教育,抓培训、抓文化已成为现代管理成功的必由之路。企业家必须牢牢掌握企业文化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方法,根据不同的企业特点,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
发展阶段
人性化管理其实是对企业文化培育和发展的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对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表现形态进行有序组织和改造的过程。人性化管理大体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人际权力管理阶段、人际沟通阶段、合作管理阶段、奉献管理阶段。这个发展阶段实际是企业文化与员工个人意识或文化意识进行整合的过程。
人际权力管理阶段由于员工来自四面八方,员工的文化意识不一样,而可能出现混乱和冲突,因此在这个阶段应建立统一的行为规范,并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促使员工服从企业管理。
人际沟通阶段其实已进入人性化管理的意识培育和调整阶段,是为企业发展、成长塑造企业文化的开始。在此阶段应着重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并开始逐步建立共同的价值观。
合作管理阶段是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阶段,企业领导如不注重研究分析自己企业的特点就没有文化上的创新,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而且这一个阶段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奉献管理阶段是全文化管理阶段,就是企业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全体员工也融入到了企业文化之中,这时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自觉地在企业文化的支配之下,并能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很快地联合行动,采取对策。  
要点
1.承认人性的自然属性,满足人性自然属性中的基本需求。
2.承认人性的社会属性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
(1)不同行业,应培育不同风格的文化意识,使人的社会属性组织化。
(2)思想意识的第一任务是为其生理、心理满足服务。因此,企业组织要有合理、明确、科学的分配制度和规章。
(3)思想意识完成第一任务之后就要为长远目标或其他目标服务。因此企业要有满足这种欲望的措施,要塑造自己的行业意识和企业文化,使来自四面八方,在社会属性形态上有差异的人逐渐统一于企业的行业意识和企业文化之下。一旦这种文化意识达成共识,团体的工作效率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类的职业有成千上万种,社会组织的功能也千差万别,即使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也存在着职业上的很大差异。因此,它们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属性形态是有选择的。企业家在组织领导企业时,应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否则将会导致由于社会属性形态与职业差异太大而使管理失败。
3.承认人类自然属性和其心灵意识中有竞争与合作的双重天性。
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有符合这种双重天性的机制。为了使合作与竞争的自然属性能有序高效地得到发挥,必须通过一种社会化组织结构和一种社会化的意识文化加以联结、控制和导向,使人性中这种竞争与合作天性在企业家的组织领导下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9-25 08:06
与“人情化”的区别
“人性化管理”,通常人们也常说成“管理人情化”,但在具体工作的实施中却常有将“人情化”理解成“讲人情”,其实则不然,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性化管理”是由现代行为科学演变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概念,对于着一概念的研究也便成为人性管理学。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人作为知识、智慧的主体变得越来越重要,合理开发人的内在潜能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课题。人性化管理,一种以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
从事服务行业,人与人有许多微妙的关系,正确地处理这些关系你做事会觉得得心应手。例如:当员工在工作中出错时,他的同事、上司、朋友没有指出他的错误、没有告诉他这件事情的危害,反而为他隐瞒了事实,这就是“讲人情”。“讲人情”在管理工作中是不允许的,甚至会使员工的工作变得更糟糕。然而人性化管理则不一样,“人性化管理”虽然允许员工在工作中出错,但它会告诉员工这样做是错的,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应该怎么做会更好。这样既原谅了他,让他不用时刻担心工作中出现了什么过错当心上司责怪,反而使他的工作激情会更高涨、工作目标会更明确。同时,“人性化管理”还要求建立合理的“人性化管理”实施与评价体系。
谈到“人性化管理”的实施,众多企业各显神通;上市公司为提高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提倡员工入股制度;大集团公司为激励员工的创新意识,不惜拿出巨额资金作为员工创新奖项;爱立信则别出心裁,在企业内部以上到下要求员工多做自我批评,实施自我评价体系,让员工从工作中真正感受管理人性化。
目标
人性化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追求全方位和谐发展。
雇员无不期盼着管理者的决策行为能够体现人性化。柔性化管理表现出对雇员利益的关注是表面的、局部的、暂时的;人性化管理表现出对雇员利益的关注则是实质的、全面的、持续的。雇员总是希望管理者把他们当作个体来进行管理,承认并尊重他们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使他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企业中或者说在领导的心目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希望管理者能够关注他们个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关注他们个人的处境和困难.支持他们个人时发展和目标的实现。这样,每个个体都能体会到管理者浓浓的人情味,每个个体的能力甚至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就会充满生机。
事实上,组织与雇员之间要讲究双赢,组织与社会之间也要讲究双赢。单赢就不可能长期合作,就不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双赢理念强调的不是企业的利益要去通过减少员工利益而实现,或是企业利益要去通过损害社会利益而实现。任何企业自身利益的实现,都要以员工利益的同时实现为前提,也就是要在员工利益同时增长的基础上,才使自己的盈利也能够有效提升。不同组织的利益与不同组织雇员的利益相加就组成了社会利益。当一个组织的管理者把社会责任、社会利益的理念融于雇员管理的境界时,组织和雇员的目标就会趋于一致。一个组织的经济目标就不再是这一组织唯一的存在理由。组织不仅将维护雇员在合同中规定的利益,还将积极地、长期地为雇员创造利益,以便使全体组织成员发挥潜力,更加和谐有效地共同创造社会利益。这时,组织对雇员的决策过程与管理行为也必将是人性化的。
人性化管理就是要依据人性特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人性特征是多方面的,人不同于机器。人有辨别和接受思想的能力,人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如同马斯洛提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社会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有极强的潜在的创造和破坏的能量与作用。人可以适应环境,也可以改变环境。正因为如此,众多管理者都认同:组织拥有的雇员及雇员拥有的知识技能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是组织的构成部分,是组织承担社会责任创造社会利益的根本力量。如同微软的比尔盖茨所说,“我们主要的财产是我们的软件以及我们开发软件的技能,都是完全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东西。”管理者在管理决策中充分考虑组织与组织成员的共同发展,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充分满足雇员的物质、精神需求和全面发展,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雇员潜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力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以满足组织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注意因素
一、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
传统的批量生产型企业的观念是:供给创造需求。只要能生产,就会有顾客购买,企业就有利润,利润由市场和生产能力决定。在新经济时代,不仅要为顾客提供物品,而且要丰富顾客的价值,使顾客在消费一种物品时能够获得更多的超值感受。人性管理就是将顾客的需求与偏好放在首位,利润蕴含于顾客对物品需求和满足顾客偏好之中,只要能将顾客的需求与偏好转化为物品或服务,利润就是这种转化的一种自然结果。因此,人性管理的关键在于确定如何创造提升顾客价值的方案、如何解决顾客所关注的问题的方案,以及如何将顾客感知到的但并没有完全清楚表达出的愿望的方案。
直接定制是在简单的大规模生产模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它将每一位顾客都视为一个单独的细分市场,根据个人的特定需求来进行市场营销组合,以满足每位顾客特定需求的一种营销方式。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根据顾客的特殊要求来进行产品生产。
二、以学习、激励为目标
美国经济学家麦格瑞哥(Douglas Mcgngor)在其重要著作《企业的人性面》中指出,每一位管理者均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哲学,其管理哲学取决于其对人性行为的看法。麦格瑞哥将这些传统管理哲学归类为X理论(ThooryX)和Y理论(ThoolyY),其中X理论认为一般人皆生性怠惰,缺乏大志、厌恶责任、宁愿受人指挥,因此员工的行动有赖于指引,管理有赖于说服、奖励、惩罚及控制;而Y理论则认为人的发展潜力、肩负责任的能力、朝向组织目标以及引导其行为的能力,都是其本性所固有的,管理的责任,则在使员工认识其固有的特性,从而自行发展这些特性。人性管理就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一种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最基本职能是决策,而网络时代管理的最基本职能是寻求知识转化的路径与结点。网络时代不确定的市场变化已经把管理的核心作用体现为:促进学习、激发灵感和洞察未来。激励、综合、协调一线人员的努力与贡献,以更高的视野兼顾全局,并将一线人员的创新理念整台到企业发展的统一战略框架之中,从而使企业的发展。进化过程成为由发达的部件以最优化的方式组合的有机体。
三、组织虚拟社团
识别、发现市场的潜在需求与偏好,把握需求与偏好的动态过程,不仅需要大量的信息,更需要敏锐的洞察力,需要智慧与灵感。在市场的需求结构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只有通过发挥各个方面的创新力量,才能造就一个智能化的企业,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因此,组建各式各样的虚拟实践社团,努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创新性的建议与方案,增强企业的适时学习能力,使企业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化企业,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虚拟实践社团是“强强”合作,它的本质特点是以顾客为中心,以机会为基础,具有一整套清晰的、建立在协议基础上的目标。
四、网络式组织形式
质量是80年代企业成败的关键,而把客户真正当作合作伙伴的团队销售是当今时代企业成败的关键。但科学管理时代的组织是一种金字塔型结构的层级组织,它层次过多、传递信息的渠道单一而且过长,反应迟缓;各职能部门间相互隔离,信息流动受边界的限制,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传递常常扭曲、失真,按照旧的组织架构,在某一组织机构中有固定位置的人只能在该位置上执行固定的职能,无论这种职能是否对满足客户需求有利,旧的层级管理体制显然不能适应以满足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战略的需要。但是,网络式组织的各个部分相对独立,各部分之间是一种融合共生的关系,不存在分别划定的边界。以网络式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代替金字塔型组织结构,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工作效率,加强了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在新的组织机构里,当一个市场机会出现时,在某一组织机构中有固定位置的人便会以其专长进入项目工作小组,并在其中扮演团队成员的新角色,与其地小组成员形成虚拟团队协同工作,直至小组任务完成为止。
五、以企业再造为手段
企业再造关注的是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这为企业实现人性管理提供了机会。因为,企业再造是在更高层次上确定企业如何对市场作出反应,如何识别潜在市场与创造新市场,并在这种识别与创造中重新定位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企业再造重视培养人的学习能力,目的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增强企业从员工个人到整个组织对瞬息万变的环境的适应能力。企业“人性管理”是针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经营实际提出的新的管理思维与管理方式,它与传统的泰勒管理强调步调一致不同,是通过讲求管理软化,以管理的人性化更加激发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适应知识经济“刚性竞争”的需要。实践证明,“人性管理”以柔克刚,是强化企业市场“刚性竞争”的良策,值得提倡。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9-26 06:17

优秀企业管理方法之2-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今天的企业管理,正在朝着科学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这实际上是一种刚性管理;而管理者或多或少都忽视了,管理也应该有其柔性的一面。在21世纪的今天,虚拟组织、柔性团队正在成为管理的主流,企业的柔性管理也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所谓柔性管理,从宏观层面上看,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同时进行管理的新战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与供给能力急剧膨胀,产品生命周期在迅速缩短;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全球各地的市场已趋饱和,消费偏好瞬息万变,全球市场变成了一个由个性化、多样化与人性化组成的变幻不定的万花筒。在表面上混沌的纷杂现象中,看出事物发展和演化的自然秩序,洞悉到下一步前进的方向,识别出潜在的未知需要和未开拓的市场,进而预见到变化并自如地应付变化,这就是柔性管理的任务。
  具体到职能管理层面,企业柔性管理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才资源开发;强调组织的柔性化,如由集权向分权的过渡,金字塔型向网络型组织过渡,组织机构的弹性权变设置等;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如增强战略的灵活性,实行弹性预算、推行滚动计划法;强调营销组合来吸引消费者,刺激购买、实现销售;强调生产的柔性化,如制造业采用柔性生产线来组织灵活生产、突出多品种、小批量、适应市场变化的产品;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如信息技术带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等使管理具有更灵敏、快速的特点;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主要在于不是依靠权力影响力(如上级的发号施令),而是依赖于员工的心理过程,依赖于每个员工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因此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不过,只有当企业规范转化为员工的自觉意识,企业目标转变为员工的自发行动,从而形成内在的驱动力时,自我约束力才会产生。
柔性管理的本质及其特征
  与“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不同,柔性管理,究其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具体地说,它有如下特征:
1、柔性管理的内在驱动性。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权利影响力(如上级的发号施令),而是依赖于员工的心理过程,依赖于从每个员工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因此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而只有当组织规范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认识,组织目标转变为员工的自发行动,这种内在驱动力,自我约束力才会产生。
2、柔性管理影响的持久性。
柔性管理要求员工把外在的规定转变为内心的承诺,并最终转变为自觉的行动,这一转化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加之员工个体差异、组织历史文化传统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往往难以协调。然而一旦协调一致,便获得相对独立性,对员工具有强大而持久的影响力。
3、柔性管理激励的有效性。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又指出,为维持生活所必须满足的低层需求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相当于保健因素,而被尊重和实现自我的高层需求则属于激励因素。一般说来,柔性管理主要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因而具有有效的激励作用。  
柔性管理在管理决策主要体现为柔性化和奖酬机制的柔性化
(1) 管理决策的柔性化首先表现在决策目标选择的柔性化上。
传统决策理论认为:
决策目标的选择应遵循最优化原则,它所寻求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惟一的最优解。而事实上由于决策前提的不确定性,难以按最优准则进行决策。有鉴于此,赫伯特•西蒙提出了以满意准则代替传统的最优化准则,决策者可根据已掌握的信息作出满意的选择,而不必苛求惟一最优解,因而具有更大的弹性。决策的最优化准则向满意准则的转变,实质上也就是从刚性准则向柔性准则的转变。此外,管理决策的柔性化还体现在决策程序上。“一言堂式的决策”属于刚性决策,其最大缺点是很难避免主观、片面、武断的错误;“群言堂式的决策”是由相关人员独立自主地自由发表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择善而行,由此而形成的决策,可称为柔性决策。
(2)奖酬机制上的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适应的对象是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高素质员工,而创造性活动往往是一个探索过程,其间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再说智力活动本身也很难计量,所以创造性工作难以量化。如果硬性量化并以此作为奖励依据,势必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抑制其潜能的发挥。因此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奖酬机制的柔性化,除了物质上的奖励外,更应注重精神上的嘉奖,还可以通过扩大和丰富工作内容,提高工作的意义和挑战性对员工进行激励。这已经在一些高技术公司中得到了体现。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9-26 06:17
“柔性管理”在未来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表现在:
1.激发人的创造性在工业社会,主要财富来源于资产,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财富来源于知识。知识根据其存在形式,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主要是指以专利、科学发明和特殊技术等形式存在的知识,后者则指员工的创造性知识、思想的体现。显性知识人所共知,而隐性知识只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难以掌握和控制。要让员工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知识、思想奉献给企业,实现“知识共享”,单靠“刚性管理”不行,只能通过“柔性管理”。
2.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经营环境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外部环境的易变性与复杂性一方面要求战略决策者必须整合各类专业人员的智慧;另一方面又要求战略决策的出台必须快速。这意味着必须打破传统的严格的部门分工的界限,实行职能的重新组合,让每个员工或每个团队获得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独立履行职责的权利,而不必层层请示。因而仅仅靠规章制度难以有效地管理该类组织,而只有通过“柔性管理”,才能提供“人尽其才”的机制和环境,才能迅速准确做出决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满足柔性生产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审美情趣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满足“个性消费者”的需要,对内赋予每个员工以责任,这可以看作是当代生产经营的必然趋势。知识型企业生产组织上的这种巨大变化必然要反映到管理模式上来,导致管理模式的转化,使“柔性管理”成为必然。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9-26 06:18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之比较
  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主要有以下区别: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这是20世纪通行的泰勒管理模式。而“柔性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1 )基础不同:
从其定义可看出,刚性管理的基础是组织权威,它所依靠的主要是组织制度和职责权力。管理者的作用主要在于命令、监督与控制。柔性管理的基础则是基于员工对组织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与内化,它所依靠的是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围。管理者的作用主要在于启发、引导和支持。
(2 )适用对象不同:
刚性管理适用于主要追求低层次需求的员工,适用于对创造性要求较低的、衡量标准容易量化的工作。这类员工往往希望有正规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并承担责任。而当员工的低层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高层次需求成为优势动机,工作标准不易量化且对革新要求较高时,员工往往欢迎柔性管理以获得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虽各有优缺点,但要硬性的评价孰优孰劣是毫无意义的,在实际工作中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刚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完全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企业必然是无序的、混乱的,柔性管理也必然丧失其立足点。柔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润滑剂”,是刚性管理的“升华”,缺乏一定的柔性管理,刚性管理亦难以深入,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高效益管理的源泉。一个企业是以刚性管理为主、还是以柔性管理为主,则完全取决于企业员工的素质、工作的性质及企业的文化传统。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9-27 07:21
优秀企业管理方法之3-日清日结法  

一、日清日结工作方法简介
日清日结法的英文名称是overall every congtrol and clear,英文简称为OEC,是指全方位的对每人每天每事进行清理控制,做到“日清日毕,日清日高”。
它的具体实施步骤主要为:
首先要设定目标,该方法也是一种动态优化的目标管理方法,对所有的工作、物品及区域进行详细分工,形成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的目标管理体系,同时每人每天根据当天工作发现的问题及找出的差距,确定第二天提高的目标,进行动态的调整;
其次是目标的控制,OEC中的PDCA循环将管理工作的驯化周期压缩到一天,对反映出来的问题随时进行纠偏,使偏差在最短时间、最小环节内得到控制消除,减少了损失和浪费,提高了质量和效率,提高了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最主要的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了工作积压、拖延和扯皮,有效地克服人固有的心理惰性;
最后使考评与激励,根据日清日结记录进行考评评价,使员工的绩效考评有据可查、事实清楚,体现了“客观、真实、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原则,从而使薪酬奖励制度的“保障与激励”双重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它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非常的高。因此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实际的困难。

二、内部引进的目的
1、对今日事,今日毕做一个工作机制上的约束;
2、在岗位分工的基础上,形成岗位协作上的工作氛围,拓展员工个人能力;
3、强化领导岗位的组织、协调能力,加强他们对下级工作的实际了解和控制;
4、为绩效考核提供合理的工作方式和公平的工作机制环境,有利于激励贡献者;
5、加强对日常工作质量的控制,严格执行PDCA。

三、每日实施步骤说明
1、准备工作
对于准备采纳该工作方法的组织应该设置专门的服务器存放《日清日结工作法记录》,对访问者设置专门的用户名和密码。并培养专门的了解日清日结工作方法内涵的人员,并对内部的事件进行相关的定义。
2、早会布置
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早会布置今日的工作。早会应该由该部门的负责人或者资深人员主持,对于有意培养下属的单位来讲,可以将主持人扩展到单位的每一个人。主持人应该清楚单位组织中全面的工作情况,并能够对全面工作负责。使用日清日结法的一个重大好处是完全区分了组织中关于管理层次和执行、操作层次的人员,并对几个层次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平台。早会的作用对每天的工作进行计划。即平常所说的PDCA中的P。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可以由上级直接布置;可以由下属讨论决定;可以由专业权威布置;也可以采用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体。对于在讨论中没有结论的事宜,建议不在早会中继续争执,由会议主持人定夺最后的计划方案。
早会所用的时间应该不超过20分钟,最多不建议超过30分钟,以免耽误更多的工作时间。早会结束后,员工开始每天工作。对于需要参加调度会的人员,可以每日首先对其工作进行布置。部门主管在每天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3、晚会总结
每日下班前30分钟,早会主持人应该召开会议对一天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对早会布置工作的进行情况进行判断。并对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中的工作进行评价、改进讨论。
4、改进建议
关于改进建议,我们深表关心,因为在现有的社会气氛下,对别人的工作进行评论是不太符合实际的。因此,我们建议对任何人提出的改进建议都进行记录。对于提出改进建议较多的人,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提出的改进建议涉及较大问题时,应该整理成相关文件向上级反映或者内部立项目来解决。改进建议的提出人应该优先担任项目经理。

四、几个人性化、专业化的建议
1、员工在这种工作方式下,会经常性的去协助别的专业工作,这样让他们在工作之处发现自己很难适应别专业的工作,因此,在前期应该加强各专业之间的学习。
2、要想提高员工个人素质,就必须加强员工的学习,建议各单位有目的的安排内部学习课程和专门的学习时间。这既有利于建造内部学习型企业也有利于良好企业文化的建立。
3、该工作方式中的早会和晚会中涉及到很多的讨论,对于大家不能达成一致的地方,建议统一予以记录,并在合适的时候进行统一的公开讨论。
4、对于没有形成统一意见的讨论,建议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决议。
5、做到“日清日结,日结日高”,促使大家形成共同的工作规范和工作要求,并真正的形成团队工作而不是每个岗位去单打独斗。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9-27 07:21
优秀企业管理方法之4-目视管理与5S
  
概念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
目视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综合运用管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目视管理,也叫可视化管理。目视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科学管理手段,它与看板结合,成为丰田生产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则
(1)激励原则。目视管理要起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要对生产改善起到推动作用。
(2)标准化原则。目视管理的工具与使用色彩要规范化与标准化,要统一各种可视化的管理工具,便于理解与记忆。
(3)群众性原则。目视管理是让“管理看得见”,因此目视管理的群众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得到群众理解与支持,二是要让群众参与与支持。
(4)实用性原则。目视管理必须讲究实用,切忌形式主义,要真正起到现场管理的作用。


特点
◆以视觉信号显示为基本手段,大家都能够看得见。
◆要以公开化,透明化的基本原则,尽可能的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看得见,借以推动自主管理或叫自主控制。
◆现场的作业人员可以通过目视的方式将自己的建议、成果、感想展示出来,与领导、同事以及工友们进行相互交流。
所以说目视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也可称为看得见的管理,或一目了然的管理。这种管理的方式可以贯穿于各种管理的领域当中。


水准
目视管理可以分为3个水准:
初级水准:有表示,能了解状态;
中级水准:谁都能判断良否;
高级水准:管理方法(异常处理等)都列明。


八要点
1、异常方面
无论是谁都能判明是好是坏(异常)。
2、精度方面
能迅速判断,精度高。
3、结果方面
判断结果不会因人而异。
4、人员方面(作业员)
可由提案建议件数、质量圈参与率及缺勤次数来衡量。现场里的公布栏,可以张贴出谁已接受过何种工作训练,谁还需要再施以其他的训练。“标准化”即是用来规定正确的工作方法之用。例如:作业要领书及作业标准书都必须陈列出来。
5、机器方面
附有自动化及防错装置:一有错误发生时,机器能立即自动停止下来。当管理人员看到一部停下来的机器时,必须知道为什么。润滑油的液位、更换的频率和润滑油的类别,都必须标示出来。金属外盖应改为透明式外盖,当机器内部发生故障时,才能使作业员能够看得见。
6、材料方面
将附有证明最少库存数量的看板附挂于在产品的批量上,作为前后流程之间生产指令的沟通工具,就可使异常现象看得见。物料储存的位置要标示出来,并且要标明库存数量水准及料号。可以用不同颜色做区分,用以防止失误。可以利用信号灯或蜂鸣器,突显异常现象,例如供料短缺。
7、方法
督导人员如何知道作业员的工作方式是否正确?将作业标准书张贴在每一个工作站上就清楚了。这些标准书上要注明工作的顺序、周期时间、安全注意事项、质量查核点,以及变异发生时,要如何处置。
8、测量
量规上必须清楚标示出正常的作业范围。感温贴纸要贴在发动机上,以感测出是否产生过热的现象。
现场里要挂出趋势图、提案建议件数、生产进度、质量改善目标、生产力改进、换模时间缩短,以及工业意外事故的降低。


目的
目视管理的目的:以视觉信号为基本手段,以公开化为基本原则,尽可能地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都看得见,借以推动看得见的管理、自主管理、自我控制。
1、视觉化——大家都看得见
2、公开化——自主管理,控制
3、普通化——员工、领导、同事相互交流


要求
(1)要按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行,讲求实效,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的东西。
(2)要严格统一标准,不搞五花八门的东西。
(3)要做到简单,明了,一看就懂,便于执行。
(4)要做到醒目,清楚,设置在大家看得到的地方。
(5)在实施时注意节俭办事,不要形成新的浪费。
(6)要严格执行,严格遵守,违反了管理规定要严肃对待,严肃处置,决不可流于形式。要加强目视管理的权威性。


目视管理实施计划的编制
要想让目视管理发挥效力,就要把它应用到实际中,所以目视管理实施计划的编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施计划的编制步骤
(1)确定实施目视管理的对象;
(2)设计和制作目视管理所需的工具;
(3)确定目视管理运用的规则。
对象的确定
A、按管理对象来选定项目
一般可以按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类:
(1)改进目标的管理(各作业现场的业务管理);
(2)进度管理(工作进度和交货期的管理);
(3)日程管理(各作业现场的人员管理);
(4)技能管理(提高员工技术的管理)。
在实施目视管理的各个不同场合,要根据上述不同的业务范围来决定实施的对象,而每一个类别又可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再次进行分类,比如:
(1)改进目标的管理包括生产效率管理、担负任务的管理、目标实现率的管理、降低库存管理和降低不合格品的管理等。
(2)进度管理包括交货期管理、进度管理、达标管理、定购管理和设备运行管理等。
(3)日程管理包括个人出勤管理、个人出差管理和岗位管理等。
(4)技能管理包括生产员工的多能化管理、技术人员的多能化管理、管理人员的多能化管理和岗位定期轮换管理等。
在对上述这些对象的管理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情况,并根据对象的不同进行重点改进。
(1)对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采取对策;
(2)不能很清楚地了解实际情况;
(3)发现异常滞后;
(4)总是事件发生后才采取措施;
(5)现场作业的员工之间有陌生的感觉。
B、管理单位的确定
所谓的管理单位是指管理的范围,通常可以根据选定的目来确定如下管理单位:全体员工、车间、部门、个人、产品。
C、管理周期的确定
    不同的管理应设定不同的周期,无论是以时、日、周、旬、月等都可以。但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要比原来的管理周期短;
(2)必须要能够进行有预防管理内容的管理周期。
工具的设计和制作
(一)选择工具的方法
选定了工作项目后,就要考虑使用什么工具才能达到目标,最基本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美观大方的工具,如使用好看的文字、线条、颜色等;
2)容易使用的工具;
3)谁都明白的工具。
(二)设计制作工具的程序
1)组织计划的设计;2)工具的选定;3)工具大小的确定;4)设计使用守则。
(三)使用守则的设计原则
设计应遵守5WlH的原则,具体可参考以下几点进行设计。
1)什么目的?2)谁来进行?3)进行的时间和周期?4)需开展哪些项目?5)使用哪几种颜色?6)可以使用哪些信息?7)计算时要达到什么程度?8)对问题如何进行商讨?9)发生的异常要一目了然?10)责任人是谁?11)如何持续进行这项工作?
(四)设置场所的确定
场所的设置对目视管理来说是很重要的,要求工作人员无论在现场的任何地方都能够看到。确定设置场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放置在什么位置大家都能看见,而且一看就能明白;
2)容易进行增删或修改;
3)不妨碍日常的工作;
4)搬运容易(对需搬运的情况而言);
5)注意外形的美观。
(五)确定持续实施目视管理的方法
如何确保目视管理能够持续长久地进行下去,也是人们在设计运行守则时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决定的事情就必须严格遵守;
2)决定的周期就应该如期进行;
3)制作检查表,用于检查。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9-29 20:56
目视管理与5S
概念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
目视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综合运用管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目视管理,也叫可视化管理。目视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科学管理手段,它与看板结合,成为丰田生产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则
(1)激励原则。目视管理要起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要对生产改善起到推动作用。
(2)标准化原则。目视管理的工具与使用色彩要规范化与标准化,要统一各种可视化的管理工具,便于理解与记忆。
(3)群众性原则。目视管理是让“管理看得见”,因此目视管理的群众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得到群众理解与支持,二是要让群众参与与支持。
(4)实用性原则。目视管理必须讲究实用,切忌形式主义,要真正起到现场管理的作用。

特点
◆以视觉信号显示为基本手段,大家都能够看得见。
◆要以公开化,透明化的基本原则,尽可能的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看得见,借以推动自主管理或叫自主控制。
◆现场的作业人员可以通过目视的方式将自己的建议、成果、感想展示出来,与领导、同事以及工友们进行相互交流。
所以说目视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也可称为看得见的管理,或一目了然的管理。这种管理的方式可以贯穿于各种管理的领域当中。

水准
目视管理可以分为3个水准:
初级水准:有表示,能了解状态;
中级水准:谁都能判断良否;
高级水准:管理方法(异常处理等)都列明。

八要点
1、异常方面
无论是谁都能判明是好是坏(异常)。
2、精度方面
能迅速判断,精度高。
3、结果方面
判断结果不会因人而异。
4、人员方面(作业员)
可由提案建议件数、质量圈参与率及缺勤次数来衡量。现场里的公布栏,可以张贴出谁已接受过何种工作训练,谁还需要再施以其他的训练。“标准化”即是用来规定正确的工作方法之用。例如:作业要领书及作业标准书都必须陈列出来。
5、机器方面
附有自动化及防错装置:一有错误发生时,机器能立即自动停止下来。当管理人员看到一部停下来的机器时,必须知道为什么。润滑油的液位、更换的频率和润滑油的类别,都必须标示出来。金属外盖应改为透明式外盖,当机器内部发生故障时,才能使作业员能够看得见。
6、材料方面
将附有证明最少库存数量的看板附挂于在产品的批量上,作为前后流程之间生产指令的沟通工具,就可使异常现象看得见。物料储存的位置要标示出来,并且要标明库存数量水准及料号。可以用不同颜色做区分,用以防止失误。可以利用信号灯或蜂鸣器,突显异常现象,例如供料短缺。
7、方法
督导人员如何知道作业员的工作方式是否正确?将作业标准书张贴在每一个工作站上就清楚了。这些标准书上要注明工作的顺序、周期时间、安全注意事项、质量查核点,以及变异发生时,要如何处置。
8、测量
量规上必须清楚标示出正常的作业范围。感温贴纸要贴在发动机上,以感测出是否产生过热的现象。
现场里要挂出趋势图、提案建议件数、生产进度、质量改善目标、生产力改进、换模时间缩短,以及工业意外事故的降低。

目的
目视管理的目的:以视觉信号为基本手段,以公开化为基本原则,尽可能地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都看得见,借以推动看得见的管理、自主管理、自我控制。
1、视觉化——大家都看得见
2、公开化——自主管理,控制
3、普通化——员工、领导、同事相互交流

要求
(1)要按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行,讲求实效,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的东西。
(2)要严格统一标准,不搞五花八门的东西。
(3)要做到简单,明了,一看就懂,便于执行。
(4)要做到醒目,清楚,设置在大家看得到的地方。
(5)在实施时注意节俭办事,不要形成新的浪费。
(6)要严格执行,严格遵守,违反了管理规定要严肃对待,严肃处置,决不可流于形式。要加强目视管理的权威性。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9-29 20:56
目视管理实施计划的编制
要想让目视管理发挥效力,就要把它应用到实际中,所以目视管理实施计划的编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施计划的编制步骤
(1)确定实施目视管理的对象;
(2)设计和制作目视管理所需的工具;
(3)确定目视管理运用的规则。
对象的确定
A、按管理对象来选定项目
一般可以按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类:
(1)改进目标的管理(各作业现场的业务管理);
(2)进度管理(工作进度和交货期的管理);
(3)日程管理(各作业现场的人员管理);
(4)技能管理(提高员工技术的管理)。
在实施目视管理的各个不同场合,要根据上述不同的业务范围来决定实施的对象,而每一个类别又可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再次进行分类,比如:
(1)改进目标的管理包括生产效率管理、担负任务的管理、目标实现率的管理、降低库存管理和降低不合格品的管理等。
(2)进度管理包括交货期管理、进度管理、达标管理、定购管理和设备运行管理等。
(3)日程管理包括个人出勤管理、个人出差管理和岗位管理等。
(4)技能管理包括生产员工的多能化管理、技术人员的多能化管理、管理人员的多能化管理和岗位定期轮换管理等。
在对上述这些对象的管理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情况,并根据对象的不同进行重点改进。
(1)对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采取对策;
(2)不能很清楚地了解实际情况;
(3)发现异常滞后;
(4)总是事件发生后才采取措施;
(5)现场作业的员工之间有陌生的感觉。
B、管理单位的确定
所谓的管理单位是指管理的范围,通常可以根据选定的目来确定如下管理单位:全体员工、车间、部门、个人、产品。
C、管理周期的确定
    不同的管理应设定不同的周期,无论是以时、日、周、旬、月等都可以。但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要比原来的管理周期短;
(2)必须要能够进行有预防管理内容的管理周期。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9-29 20:57
工具的设计和制作
(一)选择工具的方法
选定了工作项目后,就要考虑使用什么工具才能达到目标,最基本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美观大方的工具,如使用好看的文字、线条、颜色等;
2)容易使用的工具;
3)谁都明白的工具。
(二)设计制作工具的程序
1)组织计划的设计;2)工具的选定;3)工具大小的确定;4)设计使用守则。
(三)使用守则的设计原则
设计应遵守5WlH的原则,具体可参考以下几点进行设计。
1)什么目的?2)谁来进行?3)进行的时间和周期?4)需开展哪些项目?5)使用哪几种颜色?6)可以使用哪些信息?7)计算时要达到什么程度?8)对问题如何进行商讨?9)发生的异常要一目了然?10)责任人是谁?11)如何持续进行这项工作?
(四)设置场所的确定
场所的设置对目视管理来说是很重要的,要求工作人员无论在现场的任何地方都能够看到。确定设置场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放置在什么位置大家都能看见,而且一看就能明白;
2)容易进行增删或修改;
3)不妨碍日常的工作;
4)搬运容易(对需搬运的情况而言);
5)注意外形的美观。
(五)确定持续实施目视管理的方法
如何确保目视管理能够持续长久地进行下去,也是人们在设计运行守则时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决定的事情就必须严格遵守;
2)决定的周期就应该如期进行;
3)制作检查表,用于检查。

类别
红牌
红牌,适宜于5S中的整理,是改善的基础起点,用来区分日常生产活动中非必需品,挂红牌的活动又称为红牌作战。
看板
用在5S的看板作战中,使用的物品放置场所等基本状况的表示板。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做什么,数量多少,谁负责,甚至说,谁来管理等等重要的项目,让人一看就明白。因为5S的推动,它强调的是透明化、公开化,因为目视管理有一个先决的条件,就是消除黑箱作业。
看板就是表示出某工序何时需要何数量的某种物料的卡片,是传递信号的工具。 现场人员借助于看板,可以实现目视化管理,并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 视觉感知信息(表格、图形、数据、颜色)来组织、管理和改善现场生产活动, 同时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异常状态及问题点的管理方式的一种管理工具 ——“用眼睛来管理”。
    看板的功能:
1. 生产计划发布:将生产计划实时发布到生产现场;
2. 实时产量统计:实时收集生产现场产量;
3. 生产线异常通知:出现缺料、设备故障等异常,实时通报相关人员;
4. 处理流程跟踪:跟踪异常处理过程,督促相关人员及时处理;
5. 生产效率统计:统计生产效率,并对各生产线效率进行统计分析;
6. 异常状况统计:统计各类异常状况次数及时间,并进行归类分析。
信号灯
在生产现场,第一线的管理人员必须随时知道,作业员或机器是否在正常地开动,是否在正常作业,信号灯是工序内发生异常时,用于通知管理人员的工具。
信号灯的种类:
发音信号灯
适用于物料请求通知,当工序内物料用完时,或者该供需的信
目视管理看板
信号灯亮时,扩音器马上会通知搬送人员立刻及时地供应,几乎所有的工厂的主管都一定很了解,信号灯必须随时让它亮,信号灯也是在看板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项目。
异常信号灯
用于产品质量不良及作业异常等异常发生场合,通常安装在大型工厂的较长的生产、装配流水线。
一般设置红或黄这样两种信号灯,由员工来控制,当发生零部件用完,出现不良产品及机器的故障等异常时,往往影响到生产指标的完成,这时由员工马上按下红灯的按钮,等红灯一亮,生产管理人员和厂长都要停下手中的工作,马上前往现场,予以调查处理,异常被排除以后,管理人员就可以把这个信号灯关掉,然后继续维持作业和生产。
运转指示灯
检查显示设备状态的运转、机器开动、转换或停止的状况。停止时还显示它的停止原因。
进度灯
它是比较常见的,安在组装生产线,在手动或半自动生产线,它的每一道工序间隔大概是1-2分钟,用于组装节拍的控制,以保证产量。但是节拍时间隔有几分钟的长度时,它用于作业。就作业员的本身,自己把握的进度,防止作业的迟缓。进度灯一般分为10分。对应于作业的步骤和顺序,标准化程序,它的要求也比较高。
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图,它本身是描述工序重点和作业顺序的简明指示书,也称为步骤图,用于指导生产作业。在一般的车间内,特别是工序比较复杂的车间,在看板管理上一定要有个操作流程图。原材料进来后,第一个流程可能是签收,第二个工序可能是点料,第三个工序可能是转换,或者转制,这就叫操作流程图。
反面教材
反面教材,一般它是结合现物和柏拉图的表示,就是让现场的作业人员明白,也知道他的不良的现象及后果。一般是放在人多的显著位置,让人一看就明白,这是不能够正常使用,或不能违规操作。
提醒板
提醒板,用于防止遗漏。健忘是人的本性,不可能杜绝,只有通过一些自主管理的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尽量减少遗漏或遗忘。比如有的车间内的进出口处,有一块板子,今天有多少产品要在何时送到何处,或者什么产品一定要在何时生产完毕。或者有领导来视察,下午两点钟有一个什么检查,或是某某领导来视察。这些都统称为提醒板。一般来说,用纵轴表示时间,横轴表示日期,纵轴的时间间隔通常为一个小时,一天用8个小时来区分,每一小时,就是每一个时间段记录正常、不良或者是次品的情况,让作业者自己记录。提醒板一个月统计一次,在每个月的例会中总结,与上个月进行比较,看是否有进步,并确定下个月的目录,这是提醒板的另一个作用。
区域线
区域线就是对半成品放置的场所或通道等区域,用线条把它画出,主要用于整理与整顿,异常原因,停线故障等,用于看板管理。
警示线
警示线,就是在仓库或其它物品放置处用来表示最大或最小库存量的涂在地面上的彩色漆线,用于看板作战中。
告示板
告示板,是一种及时管理的道具,也就是公告,或是一种让大家都知道,比方说今天下午两点钟开会,告示板就是书写这些内容。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9-29 20:58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板,是揭示生产线的生产状况、进度的表示板,记入生产实绩、设备开动率、异常原因(停线、故障)等,用于看板管理。

内容
1、规章制度与工作标准的公开化
为了维护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保持大工业生产所要求的连续性、比例性和节奏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凡是与现场工人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定额等,都需要公布于众;与岗位工人直接有关的,应分别展示在岗位上,如岗位责任制、操作程序图、工艺卡片等,并要始终保持完整、正确和洁净。
2、生产任务与完成情况的图表化
现场是协作劳动的场所,因此,凡是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任务都应公布于众。计划指标要定期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并列表张贴在墙上;实际完成情况也要相
相关书籍
应地按期公布,并用作图法,是大家看出各项计划指标完成中出现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以促使集体和个人都能按质、按量、按期地完成各自的任务。
3、与定置管理相结合,实现视觉显示资讯的标准化
在定置管理中,为了消除物品混放和误置,必须有完善而准确的资讯显示,包括标志线、标志牌和标志色。因此,目视管理在这 便自然而然地与定置管理融为一体,按定置管理的要求,采用清晰的、标准化的资讯显示符号,将各种区域、通道,各种辅助工具(如料架、工具箱、工位器具、生活柜等)均应运用标准颜色,不得任意涂抹。
4、生产作业控制手段的形象直观与使用方便化
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作业控制,使每个生产环节,每道工序能严格按照期量标准进行生产,杜绝过量生产、过量储备,要采用与现场工作状况相适应的、简便实用的资讯传导信号,以便在后道工序发生故障或由于其它原因停止生产,不需要前道工序供应在制品时,操作人员看到信号,能及时停止投入。例如,“广告牌”就是一种能起到这种作用的资讯传导手段。
各生产环节和工种之间的联络,也要设立方便实用的资讯传导信号,以尽量减少工时损失,提高生产的连续性。例如,在机器设备上安装红灯,在流水线上配置工位元元故障显示幕,一旦发生停机,即可发出信号,巡回检修工看到后就会及时前来修理。
生产作业控制除了期量控制外,还要有质量和成本控制,也要实行目视管理。例如,质量控制,在各质量管理点(控制),要有质量控制图,以便清楚地显示质量波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车间要利用板报形式,将“不良品统计日报”公布于众,当天出现的废品要陈列在展示台上,由有关人员会诊分析,确定改进措施,防止再度发生。
5、物品的码放和运送的数量标准化
物品码放和运送实行标准化,可以充分发挥目视管理的长处。例如,各种物品实行“五五码放”,各类工位器具,包括箱、盒、盘、小车等,均应按规定的标准数量盛装,这样,操作、搬运和检验人员点数时既方便又准确。
6、现场人员着装的统一化与实行挂牌制度
现场人员的着装不仅起劳动保护的作用,在机器生产条件下,也是正规化、标准化的内容之一。它可以体现职工队伍的优良素养,显示企业内部不同单位、工种和职务之间的区别,因而还具有一定的心理作用,使人产生归属感、荣誉感、责任心等,对于组织指挥生产,也可创造一定的方便条件。
挂牌制度包括单位挂牌和个人佩戴标志。按照企业内部各种检查评比制度,将那些与实现企业战略任务和目标有重要关系的考评专案的结果,以形象、直观的方式给单位元挂牌,能够激励先进单位更上一层楼,鞭策后进单位奋起直追。个人佩戴标志,如胸章、胸标、臂章等,其作用同着装类似。另外,还可同考评相结合,给人以压力和动力,达到催人进取、推动工作的目的。
7、色彩的标准化管理
色彩是现场管理中常用的一种视觉信号,目视管理要求科学、合理、巧妙地运用色彩,并实现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不允许随意涂抹。这是因为色彩的运用受多种因素制约:
(1)技术因素
不同色彩有不同的物理指标,如波长、反射系数等。强光照射的设备,多涂成蓝灰色,是因为其反射系数适度,不会过分刺激眼睛。危险信号多用红色,这既是传统习惯,也是因其穿透力强,信号鲜明的缘故。
(2)生理和心理因素
不同色彩会给人以不同的重量感、空间感、冷暖感、软硬感、清洁感等情感效应。例如,高温车间的涂色应以浅蓝、蓝绿、白色等冷色为基调,可给人以清爽舒心之感;低温车间则相反,适宜用红、橙、黄等暖色,使人感觉温暖。热处理设备多用属冷色的铅灰色,能起到降低“心理温度”的作用。家具厂整天看到的是属暖色的木质颜色,木料加工设备则宜涂浅绿色,可缓解操作者被暖色包围所涌起的烦躁之感。从生理上看,长时间受一种或几种杂乱的颜色刺激,会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就要讲究工人休息室的色彩。如纺织工人的休息室宜用暖色;冶炼工人的休息室宜用冷色。这样,有利于消除职业疲劳。
(3)社会因素
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都有不同的色彩偏好。例如,我国人民普遍喜欢绿色,因为它是生命、青春的象征;而日本人则认为绿色是不吉祥的。
总之,色彩包含着丰富的内涵,现场中凡是需要用到色彩的,都应有标准化的要求。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9-29 20:58
应用举例
(1)用很显著的彩色线条标注某此最高点和最低点,让操作人员一看就明白。
(2)在通道拐弯处设置一个反光镜,以防止撞车。
(3)装一个绿灯表示通行,装一个红灯.表示停止。
(4)用小纸条挂在出风口,显示着空调、抽风机是否在工作。
(5)在螺丝母上做记号,以确定固定的相对位置、关键部位。
(6)用灯光照射,以引起注意。
(7)用顺序数字,表明检查点和进行的步骤。
(8)用图式、相片作为操作的指导书。
(9)使用一些有阴影或凹槽的工具放置盘,使各类工具或备件的放置方法和位置都一目了然。
(10)用一个标准形式的布告牌,上面写明重点注意事项,悬挂于很显明的位置,让员工正确地作业;也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反映某些工作内容或进度的状况,便于工作人员了解整体工作的状态,随时确认自己跟进的位置。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9-30 04:03
发展阶段
随着科技发展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先后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生产方式:①大批量的生产方式;②多品种少量的生产方式;③柔性生产方式。
为了适应这些不同的生产方式,目视管理借助了一些先进的管理方式以及网络的技术,也出现了三个发展阶段的变化。
第一个阶段: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做固定型自动化)
它的特点是事后对策,异常、个别等两种不同的管理,还有强调产品质量、成本、招集、服务这些个人项目。这种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它的缺点是没有体系,事后再来总结,就事论事,一次性,所以它在手法上必须活用目视管理,甚至目视管理还要做到越简单越好。
第二个阶段:强调多品种而又少量(灵活型自动化)
它有几个特点,系统化、重点化、全员参与,集中、物流、原价等三种不同的管理,它的缺点是比较复杂,所以数据也处理得比较慢,它必须靠人为的决策,这就是目视管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变种变量(柔性自动化)
它有几个特点,事前管理、员流管理、成本经营、通讯技术多媒体的运用,国际化大生产,但有几个缺点就是复杂化,它必须靠网络来支持和运用计算机。所以,它的手法是比较复杂的,比方说五官要活用,就是说你不但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你的触觉、嗅觉去做。

作用
(1)        迅速快捷地传递信息
目视管理的作用,用很简单的一句话表示:就是迅速快捷地传递信息。
(2)        形象直观地将潜在的问题和浪费现象都显现出来
目视管理依据人类的生理特征,充分利用信号灯,标识牌,符号颜色等方式来发出视觉信号,鲜明准确地刺激人的神经末梢,快速地传递信息,形象直观地将潜在的问题和浪费现象都显现出来。不管是新进的员工,还是新的操作手,都可以与其他员工一样,一看就知道、就懂、就明白,问题在哪里。它是一个在管理上,具有非常独特作用的好办法。
(3)        特别强调的是客观、公正、透明化
有利于统一的识别,可以提高士气,让全体员工上下一心去完成工作。要做的理由,工作的内容或担当者,工作场所,时间的限制,把握的程度,具体的方法,这些都是管理中的5W2H。
(4)        促进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形成
目视管理,通过对员工的合理化建议的展示,优秀事迹和对先进的表彰,公开讨论栏,关怀温情专栏,企业宗旨方向,远景规划等各种健康向上的内容,能使所有员工形成一种非常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些都是建立优秀企业文化的一种良好开端。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9-30 04:03
发展阶段
随着科技发展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先后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生产方式:①大批量的生产方式;②多品种少量的生产方式;③柔性生产方式。
为了适应这些不同的生产方式,目视管理借助了一些先进的管理方式以及网络的技术,也出现了三个发展阶段的变化。
第一个阶段: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做固定型自动化)
它的特点是事后对策,异常、个别等两种不同的管理,还有强调产品质量、成本、招集、服务这些个人项目。这种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它的缺点是没有体系,事后再来总结,就事论事,一次性,所以它在手法上必须活用目视管理,甚至目视管理还要做到越简单越好。
第二个阶段:强调多品种而又少量(灵活型自动化)
它有几个特点,系统化、重点化、全员参与,集中、物流、原价等三种不同的管理,它的缺点是比较复杂,所以数据也处理得比较慢,它必须靠人为的决策,这就是目视管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变种变量(柔性自动化)
它有几个特点,事前管理、员流管理、成本经营、通讯技术多媒体的运用,国际化大生产,但有几个缺点就是复杂化,它必须靠网络来支持和运用计算机。所以,它的手法是比较复杂的,比方说五官要活用,就是说你不但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你的触觉、嗅觉去做。

作用
(1)        迅速快捷地传递信息
目视管理的作用,用很简单的一句话表示:就是迅速快捷地传递信息。
(2)        形象直观地将潜在的问题和浪费现象都显现出来
目视管理依据人类的生理特征,充分利用信号灯,标识牌,符号颜色等方式来发出视觉信号,鲜明准确地刺激人的神经末梢,快速地传递信息,形象直观地将潜在的问题和浪费现象都显现出来。不管是新进的员工,还是新的操作手,都可以与其他员工一样,一看就知道、就懂、就明白,问题在哪里。它是一个在管理上,具有非常独特作用的好办法。
(3)        特别强调的是客观、公正、透明化
有利于统一的识别,可以提高士气,让全体员工上下一心去完成工作。要做的理由,工作的内容或担当者,工作场所,时间的限制,把握的程度,具体的方法,这些都是管理中的5W2H。
(4)        促进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形成
目视管理,通过对员工的合理化建议的展示,优秀事迹和对先进的表彰,公开讨论栏,关怀温情专栏,企业宗旨方向,远景规划等各种健康向上的内容,能使所有员工形成一种非常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些都是建立优秀企业文化的一种良好开端。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9-30 04:03
优点
1.        目视管理形象直观,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现场管理人员组织指挥生产,实质是在发布各种信息。操作工人有秩序地进行生产作业,就是接收信息后采取行动的过程。在机器生产条件下,生产系统高速运转,要求信息传递和处理既快又准。如果与每个操作工人有关的信息都要由管理人员直接传达,那么不难想象,拥有成百上千工人的生产现场,将要配备多少管理人员。
目视管理为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了简捷之路。它告诉我们,迄今为止,操作工人接受信息最常用的感觉器官是眼、耳和神经末梢,其中又以视觉最为普遍。
可以发出视觉信号的手段有仪器、电视、信号灯、标识牌、图表等。其特点是形象直观,容易认读和识别,简单方便。在有条件的岗位,充分利用视觉信号显示手段,可以迅速而准确地传递信息,无需管理人员现场指挥即可有效地组织生产。
2.        目视管理透明度高,便于现场人员互相监督,发挥激励作用
实行目视管理,对生产作业的各种要求可以做到公开化。干什么、怎样干、干多少、什么时间干、在何处干等问题一目了然,这就有利于人们默契配合、互相监督,使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不容易隐藏。
例如,根据不同车间和工种的特点,规定穿戴不同的工作服和工作帽,很容易使那些擅离职守、串岗聊天的人处于众目睽睽之下,促其自我约束,逐渐养成良好习惯。又如,有些地方对企业实行了挂牌制度,单位经过考核,按优秀、良好、较差、劣等四个等级挂上不同颜色的标志牌;个人经过考核,有序与合格者佩戴不同颜色的臂章,不合格者无标志。这样,目视管理就能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激励作用。
总之,大机器生产既要求有严格的管理,又需要培养人们自主管理、自我控制的习惯与能力。目视管理为此提供了有效的具体方式。
3.        目视管理有利于产生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效应
对于改善生产条件和环境,人们往往比较注意从物质技术方面着手,而忽视现场人员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例如,控制机器设备和生产流程的仪器、仪表必须配齐,这是加强现场管理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不过,如果要问:哪种形状的刻度表容易认读?数字和字母的线条粗细的比例多少才最好?白底黑字是否优于黑底白字?等等,人们对此一般考虑不多。然而这些却是降低误读率、减少事故所必须认真考虑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又如,谁都承认车间环境必须干净整洁。但是,不同车间(如机加工车间和热处理车间),其墙壁是否应“四白落地”,还是采用不同的颜色?什么颜色最适宜?诸如此类的色彩问题也同人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有关。
目视管理的长处就在于,它十分重视综合运用管理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能够比较科学地改善同现场人员视觉感知有关的各种环境因素,使之既符合现代技术要求,又适应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样,就会产生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效应,调动并保护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注意事项
对事不对人
当出现问题时要协助当事人来共同查找原因并进行改善,千万不要说以下伤害感情的话。要特别注意,进行目视管理的目的是使这个企业、团队都能更好。千万注意要对事而不是对人,因为语言稍微不慎,就很有可能在企业内部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有的同事平常有各种嫌隙的,在推进或者审核过程中就应该更加注意。
要标准化、制度化
◆问题出现了,很多主管都会习惯地这么说,都跟他们说过了,他们也会注意的,时间一长或人员一旦发生变动,老问题就又出现了,这是没有标准化、制度化的结果,所以对问题要揪住不放,追查到底。
◆这个问题说明了任何一个员工,新到这个部门的也好,或新上岗的人也好,都需要有标准书。这个机器怎么用,什么时间整理、整顿、清扫?这些都是要有标准的。
◆所以推动5S教育应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工作。而持续不断的工作就是要让企业所有的员工,不管是老人或新人,都要养成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的习惯。清洁的目的就是要标准化与制度化。所以,也是要通过教育来引导。
推动标准化、制度化,要注意的是:
①        是否找到了真正的原因?
②        有没有对策?对策是否有效?对策是否已经写入了我们的5S指导书中?
③        是否对每一个作业员都清楚明白?
仅凭培训教育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要制订“防呆”措施。比如:
◆超市入口禁止外出,安装单项旋转杆。
◆禁止鸣喇叭的城市,机动车撤销喇叭的装置。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9-30 04:06
布告、通告栏方面的注意事项
通告、海报都是在告知,是目视管理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宣传方法中,方法涉及得面很广,主要是能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所以要特别重视。
布告通告栏的注意事项:
◆(1)要在指定场所张贴,不要随便地到处张贴。
◆(2)要清楚地区分适用范围,并标明是紧急,或对外,或是职员通讯等各种内容的字样。
◆(3)指明有效的期限或随时更新,海报必须符合一定的规格,并配合适当的尺寸,文字以及图画。
◆(4)事先应该测量好它的距离,悬挂的位置,不要让这些海报挡道或阻碍通行。
◆(5)如果海报贴在墙壁上,必须牢固地固定好,以免打开窗户时或者行人走过时被风刮到地上。
◆(6)通告的内容可以手写,但必须整洁易读,最好使用计算机打印文字或图画,放置此类物品的高度和地点都必须仔细地考虑,以便人们能看到这些标示牌上的全部内容。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1 07:39
质量关系
与提升产品质量的关系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更多的让客户满意的产品。企业做了很多管理活动,不外乎是使生产的产品能让顾客接受,产品要让顾客接受,关键在于质量。假如质量不好的话,管理做得太多,也没有用。所以,目视管理首先要做好全面质量管理。目视管理就是在做质量的一种运作过程。质量就是产品过程或服务所具备满足你明示或隐含需要的特征或特性的总和。做目视管理或做看板管理,都是一种质量控制,都是为了达到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挂红牌也好,看板也好,整理也好,目的都是在做质量控制。要让人们确信我们的产品或服务能满足特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须有的计划,有系统的活动,这产品生产出来,我是怎么做的,这个叫做质量保证。假如机器经常漏油或人员习惯不好,或者人员对整理整顿清扫意识性不高,请问生产出来的产品有没有质量保证?

质量方针是什么?一个公司的最高管理方式,管理者正式颁布这种总质量的宗旨和目标,强调的是质量的管理,制订和实施质量方针管理的职能,5S就是质量管理职能的一种方法,它就是公司权威的管理职能的一种满足这种质量管理的手段,推行5S活动就是一种质量体系的一个范畴,为了实施质量管理的责任,明确所需的组织结构,所以他就强调结构职能、程序、资源等这些方面的内容,这些就是体系的一种表现。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公司质量一定要有总目标,包括形成和保持公司市场质量的信誉,消费者的需求导向提供专门的设计质量的上层价格的合理产品,而且要求服务周到,所以公司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方式,但是目视管理在5S里面它就是一种很制度化的,很明显的,透过看牌、红牌等等表现出来,它的最后的宗旨是什么,就是达到最好的质量。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1 07:40
管理成果
◆1、传达并揭示有关工作上的发展状况和发生的事实,直观的判断出是否正常;无需记忆,容易判断,精度高。
◆2、能激发员工兴趣,并能促进其积极参与经营的活动。
◆3、与员工达成共识,以相同的想法与理念朝共同的目标前进。
◆4、作为公司全员判断的基准,并采取正确行动。无论谁去判断结果不会因人而异。
◆5、提高企业形象。显示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最有力的工具。
◆6、强化企业体质。不论是进行作业标准化、异常检讨、原因追究、改善活动,目视管理多项工具都能使生产达到自动化境界,让相关人员自动发现异常,进而矫正。举世闻名的丰田生产方式,就是运用目视管理的最佳范例之一。

基本要求
推行目视管理,要防止搞形式主义,一定要从企业实际出发,有重点、有计划地逐步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应做到的基本要求是:统一、简约、鲜明、实用、严格。
统一,即目视管理要实行标准化,消除五花八门的杂乱现象。
简约,即各种视觉显示信号应易懂,一目了然。
鲜明,即各种视觉显示信号要清晰,位置适宜,现场人员都能看得见、看得清。
实用,即不摆花架子,少花钱、多办事,讲究实效。
严格,即现场所有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规定,有错必纠,赏罚分明。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1 07:40
与5S
一、5S概述
1.浪费
浪费常见的7种浪费
识别客户增值与非增值(CVA & NVA)
看不见的浪费
2.5S概念与起源
3.5S与精益生产的关系
4.5S的好处
5.5S活动推行时常见的问题点
二、5S的实施
1.5S实施的前期准备
2.5S的实施步骤
1S—整理(sort)
整理的基本概念与实施方法
如何区分要或不要的物品
红单运动
现场整理实例
2S—整顿(set in order)
整顿的益处
整顿的步骤:定置标示区域界定
确定物品放置位置的方法
标识物品放置地点的方法
3S—清洁(shine)
清洁的定义与好处
清洁的实施方法
如何检查机器
4S—标准化(standardize)
为什么要实施标准化
如何实施标准化
5S—素养(sustain)
素养的条件与达成
素养的结果
3.实施技巧
高阶管理者对5S关心和巡视活动
边学边推行5S,并创造一些大家都乐意去做的进行方式
每日见报,奖惩分明
充分利用P-D-C-A的循环
三、实施5S的工具
1.颜色管理:颜色运用于5S的5个步骤
2.基本工具---目视管理
什么是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的目的和作用
常见的目视工具
实施目视管理的八大步骤
目视管理的应用
四、现行5S活动的评估
1.查核表
2.查核重点
3.评分表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1 07:41
主要工具
1、红标签。
它是使用于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纪律)的红牌作战中的红色纸张。改善的基础是将平常生产活动中不需要的物品,贴上红色标签,使每个人看了都能够明白。
2、标示板。
使用于5S 的标示板作战之中。目的是清楚标示东西放置的场所,重点是让每个人都知道在哪里,摆放着多少数量,是何种物品。
3、白线标示。
在5S的整顿中,使用油漆或胶带,清楚划分出作业场所与通道的区分线,以及半成品的放置场所等等。
4、红线标示。
红线标示是5S的整顿中,将架子上的库存量或物品放置场所里半成品等的最大库存量用红线来标示。库存量的最低或最高限用蓝色或红色的胶带、涂料来表示。如此,一眼就能够识别出不足或者过剩。
5、警示灯。
现场第一线的领班、班长或组长,必须随时掌握作业员或机器是否正常地运作。籍此能够将工厂内发生的异常信息立即通知管理、监督者而设置的工具,就是警示灯。
6、看板。
看板是维持后工程主导型生产,坚持运用Just In Time(JIT, 即时生产生产方式)的一种工具。包括显示材料领用状况看板和作业指示看板。
7、生产管理板。
通知生产线上生产状况的一种标示板。标示生产预定数量和实绩数量,登记停止原因,运作状况等事项。根据这些记录、现场领班能够掌握和了解实际数量是有进展或者迟延。
8、标准作业图。
使工程布置或作业程序一眼看去就能明白的图表,通称为“步行图”。
标准作业图单独使用的情况比较少,一般是配合着标准作业组合图使用。标准作业组合图是有效地组合人、机器和物件,决定工作的进行方法的图表。
9、柏拉图。
根据计算和数据的品质管理、按照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以及发生频数、做成不良品柏拉图。 如果数字过多,现场人员不能立即了解,可以使用现有的不良品,展示不良品柏拉图。

方法
1、定位法:
将需要的东西放在事先规划的固定位置,位置的四个角或所在区域可以用定位线表示出来。
2、标示法:
将区域、场所、物料、设备等用醒目的字体表示出来。
3、分区法:
采用划线的方式表示不同性质的区域。如通道、作业区域等。
4、图形法:
用大众都能识别的图形表示公共设施或者允许做及不允许做的事情。
5、颜色法:
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物料、区域、设备等差异或者状态的不同。
6、方向法:
指示行动或前进的方向。
7、影绘法:
将物品的形状画在要放的地方,使员工一目了然,不会放错位置。
8、透明法:
部分物品放在透明的容器中,以便让员工直接了解其中的东西或者多少。
9、监察法:
用某种标识使员工能够随时注意事务的动向。
10、地图法:
将公司的布置、办公地点、分公司等用地图的形式直接表示出来。
11、备忘法:
随时将需要做的事情记录到备忘板或备忘表上,可避免忘掉与他人相关的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2 16:57
优秀企业管理方法之5- 三现管理  
三现:现场、现物、现实
现场-----解决问题要到问题发生的场所,去把现场看作问题发生的根源、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石。与其费尽心思追求制度的“完美”,不如踏踏实实搞好现场,才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现物-----对发生问题的对象进行确认
认为现场的问题往往有形有据,哪里发生了问题,对什么造成影响,都应加以明确。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
不注意小事、细节,永远难以找出问题根源
现实-----依据事实和数据找出问题的根源
抛弃完全凭经验和感觉,工作中注重数据和事实。
比如发生了不良品,不是去讨论谁的责任,而是了解“不良品的数量、比率、什么样?在哪里发生?怎样发生?”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胜于猜测,就是现实的意识。
三现五原则:
A发生状况(现象、申诉内容、发生次数),把握事实(对零部件确认结果、原因分析、现正生产该部件品质状况);
B查明原因(发生途径、问题再现试验,5个WHY的分析)
C适当的对策(对策内容、效果预测)
D确认效果(确认对策的实绩效果)
E对源头的反馈(要落实到体系、组织标准化的内容)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2 16:58
优秀企业管理方法之6-脑力激荡法
脑力激荡法(Brainstorming),又称头脑风暴法,1938年美国奥斯朋(Dr.Alex F.Osborn)所创。利用创造性想法为手段,集体思考,使大家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根据一个灵感激发另一个灵感的方式,产生创造性思想,并从中选择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可批评与会中人的创意,以免妨碍他人创造性之思想。
脑力激荡法从20世纪到50年代开始流行,常用在决策的早期阶段,以解决组织中的新问题或重大问题。脑力激荡法一般只产生方案,而不进行决策。

来源
Brainstorming最先的涵意是:「精神病患者的头脑错乱状态」。如众所知,精神病患者最大的特徵,在言语与肢体行为随心所欲表现,而无视於他人的存在,此固然不合乎社会行为礼节的规范,然而从创造思考源流的启导与引发的目标来看,摆脱世俗礼教与旧观念的束缚,以期望构想(idea)能无拘无束的涌现,是有所必要的,此乃脑力激荡术精义所在。

运用范围
脑力激荡术(brainstorming)是指一群人或一个人运用脑力,做创造性思考(creative thinking),在短暂的时间内对某项问题的解决,提出大量构想的技巧。
脑力激荡术可资运用的问题范围非常广,大至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尖端科技的创新,小至家庭或个人琐碎事疑难的排除,物品改良均可使用脑力激荡术策略。
事实上,不少的研究显示脑力激荡术训练可以增进创造思考能力。

基本规则
脑力激荡中有四项基本规则。用于减轻成员中的群体抑制力;从而激发设想;并且增强众人的总体创造力。
1、追求数量:此规则是一种产生多种分歧的方法,旨在遵循量变产生质变的原则来处理论题。假设提出的设想数量越多,越有机会出现高明有效的方法。
2、禁止批评:在脑力激荡活动中,针对新设想的批评应当暂时搁置一边。相反,参与者要集中努力提出设想、扩展设想,把批评留到后面的批评阶段里进行。若压下评论,与会人员将会无拘无束的提出不同寻常的设想。
3、提倡独特的想法:要想有多而精的设想,应当提倡与众不同。这些设想往往出自新观点中或是被忽略的假设里。这种新式的思考方式将会带来更好的主意。
4、综合并改善设想:多个好想法常常能融合成一个更棒的设想,就像 "1+1=3" 这句格言说得一样。事实证明综合的过程可以激发有建设性的设想。

实施方式
其实施的方式有集体思考与个别思考两种。
集体思考式的脑力激荡术形式上与一般会议相似,一组人运用开会方式,由一位主席主椅,两位秘书将所有提的构想书写呈现在会议人员面前,以期激荡出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案。
一般所谓的脑力激荡术即指集体思考的方式。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2 16:58
具体操作
提出论题
在脑力激荡会议前,订好论题是很必要的。提出的论题一定要表述清楚,不能范围太大,而是要落在一个明确的问题上,比如“现在手机里有什么功能是无法实现,而人们又需要的?”如果论题设的太大,主持人应将其分解成较小的部分,而分别提问。
制作背景资料
脑力激荡背景资料是给予参与者的邀请函中,提供会议背景资料的信件;其包含会议的名称、论题、日期、时间、地点。论题以提问的形式描述出来,并且会举一些设想为例作为参考。背景资料要提前分发给予参与者,这样他们可以事先思考一下论题。
选择与会者
主持人要负责组建脑力激荡专家小组,由部分与会者和一位记录员组成。一般来说小组由十来个成员组成比较行之有效。有许多不同的组合方式,但推荐下文列举的组合。
1.由几个有经验的成员作为项目核心。
2.几个项目外的嘉宾,要对论题感兴趣。
3.一个记录员,负责记录推荐的设想。
创建引导问题的一览表
在脑力激荡回忆中大家的创造力可能会逐渐减弱。这个时候,主持人应该找出一个问题来引导大家回答,借以激发创造力,比如说:我们能综合这些设想吗?或是说:换一个角度看怎么样?最好在开会前就准备好一些诸如此类的引导问题。
会议的进行
主持人要负责领导着脑力激荡会议并确保遵循基本规则。一般会议分以下几步骤:
1.热身阶段,向缺少经验的与会者展示一下这种没有批评的氛围。举出一个简单的论题用脑力激荡法来讨论,例: “现在CEO 退休了会怎样, 微软的WINDOWS里什么内容能改善。”
2.主持人宣布论题,如需要再做出进一步解释。
3.主持人向脑力激荡专家小组征求意见。
4.如果没有当即提出的设想,主持人提出引导问题来激发大家的创造力。
5.所有与会者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由记录员做记录。
6.为表述清楚,与会者往往需要对自己的设想加以详细阐述。
7.时间到,主持人依照会议宗旨将所有设想进行整理并鼓励大家讨论。
8.把所有设想归类。
9.回顾整个列表,以保证每个人都理解这些设想。  
10.去除重复的设想和显然难以实现的设想。
11.主持人对所有与会者表示感谢并依次给予赞赏。

过程
参与者把不能陈述的主意记录下来,再提出。
记录员应该给每个主意编号,以便主持人能使用这些号码鼓励参与者提出更多的建议来达到目标,例如主持人说:“现在我们已经有44条,让我们达到50条”
记录员应该口头重复她或他逐字记录的主意,以确保所记内容与提出者想要陈述的意思相吻合。
当同时有很多主意被提出时,与主题最相关的具有优先权。这是为了鼓励参与者能对前一个主意做更详尽的描述。
在脑力激荡会议中,经理和高层不鼓励参与会议,这是因为这样做可能会约束和降低“四项基本规则”的效果,特别是奇思妙想的产生。

评估
脑力激荡并不是为了提出主意让他人去评估和选择。通常在最后阶段,本组成员会自己评估这些主意并从中挑选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被挑选出来的解决方案不应要求小组成员拥有不具备或不能获得的技能和资源。
2.如果必须要这种额外资源或技巧,在解决方案的第一部分就必须提出来。
3.这里需要一个衡量整个过程进展和成功的方法。
4.贯彻整个解决方案的每一步都必须对小组成员透明,并有责任分配给每一人以便他们在其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5.在项目还未明朗时,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决策过程来推进协作努力的成果并对任务进行重新分配。
6.在重要转折点上,需要有评判标准来决定小组讨论是否朝着最终的答案行进。
7.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鼓励,以便让参与者保持他们的热情。

具体原则
延缓批判,禁止批评
为使主意容易产生,任何判断必须延至所有参加者发表其意念后,待整个活动快将完结前才共同选出最佳的构想。
欢迎自由运转异想天开
主意越奇越好,不限制或批评不合常理、不切实际或可笑的念头,因此类意念常会触发别人的灵感.。
构想(idea)越多越好
意见越多,得到最佳的解难方案的可能性亦越高。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3 09:21
优秀企业管理方法之7-防呆法
  
防呆法,其义即是防止呆笨的人做错事。亦即,连愚笨的人也不会做错事的设计方法,故又称为愚巧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匆忙起床赶着上学或上班时,才发觉忘了带车票、钥匙、钞票、证件等等,这种忘记带东西的事,大家多少都经验过。为了防止再次发生,有些人就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每晚睡前,将东西集中预放在床边或事先预放在隔天要穿的衣服或公事袋内。所以一早起来只要顺手一拿或穿上衣服后,东西绝不会忘了带。这各做法也是“防呆法“观念的延伸使用。防呆法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如何去防止错误发生的方法。通常人性的弱点总是在怪罪一件错误的发生,而较少去动脑筋想想如何去设计一些方法来避免错误的发生。这也难怪,因为我们背负了历史的包袱那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事实上,许多人误解了这句话的意思,把它当做“做错事是正常应该有的现象”的负面意义。事实上,这句话的积极意义是在鼓励吾人“不要怕改过,有了错误应该彻底检讨,努力改过向善”。
含义
防呆(Poka-yoke、Fool-proof)含义:为了实现生产合格率100%的目标,必须在模具、工装夹具方面多用脑筋,添置防止不合格品发生的设备,这就是防呆装置。 狭义:如何设计一个东西,使错误绝不会发生。
广义:如何设计一个东西,而使错误发生的机会减至最低的程度。
因此,更具体的说“防呆法”是:
1.具有即使有人为疏忽也不会发生错误的构造──不需要注意力。
2.具有外行人来做也不会错的构造──不需要经验与直觉3 具有不管是谁或在何时工作都不会出差错的构造──不需要专门知识与高度的技能。
防呆装置有6类:①出现操作失误物品就装不上工装夹具。②物品不符合规格,机器就不会加工。③出现操作失误,机器就不会加工。④自动修正操作失误、动作失误,然后开始加工。⑤在后工序检查出前工序不合格,前工序停止操作。⑥作业上如有遗漏,后工序停止动作。
功用
1.积极:使任何的错误,绝不会发生。 2.消极:使错误发生的机会减至最低程度。
应用范围
任何工作无论是在机械操作,产品使用上,以及文书处理上皆可应用到。
基本原则
在进行“防呆法”时,有以下4原则可供参考:
1.使作业的动作轻松
难于观察、难拿、难动等作业即变得难做,变得易疲劳而发生失误。区分颜色使得容易看,或放大标示,或加上把手使得容易拿,或使用搬运器具使动作轻松。
2.使作业不要技能与直觉
需要高度技能与直觉的作业,容易发生失误.考虑治具及工具,进行机械化,使新进人员或支持人员也能做不出错的作业。
3.使作业不会有危险
因不安全或不安定而会给人或产品带来危险时,加以改善使之不会有危险.又,马虎行之或勉强行之而发生危险时,设法装设无法马虎或无法勉强的装置。
4.使作业不依赖感官
依赖像眼睛、耳朵、感触等感官进行作业时,容易发生误。制作治具或使之机械化,减少用人的感官来判断的作业。又,一定要依赖感官的作业,譬如,当信号一红即同时有声音出现,设法使之能做二重三重的判断。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3 09:21
进行步骤
【步骤1】发现人为疏忽
发生何种之人为疏忽,搜集数据进行调查,重估自己的工作找出疏忽所在。平常即搜集像异材混入、表示失误、数量不足、零件遣忘记入错误等之数据,加以整理即可发现问题点。调查抱怨情报、工程检查结果、产品检查结果之数据,掌握发生了何种之问题。
【步骤2】设定目标,制定实施计书
目标具体言之尽可能以数字表示。计书是明示「什么」「什么时候」「谁」「如何」进行。
【步骤3】调查人为疏的原因
尽可能广泛的收集情报呈数据,设法找出真正的原因。
【步骤4】提出防错法的改善案
若掌握了原因,则出创意将其消除。提出创意的技法有脑力激荡法、查核表法、5W1H法、KJ法等。
【步骤5】实施改善案
有只在自己的战场中进行者,有与其它部门协力进行者,有依赖其它部门进行者。
【步骤6】确认活动成果
活动后必须查核能否按照目标获得成果。
【步骤7】维持管制状态
防呆法是任何人都能使作业不出差错之一种构造。不断的注意改善状况,若发生新问题时要能马上处理,贯彻日常的管理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基本原理
排除化:
剔除会造成错误的要因。
替代化:
利用更确实的方法来代替。
容易化:
使作业变得更容易、更合适、更独特,或共同性以减低失败。适合化、共同化、集中化、特殊、个别化。
异常检出:
虽然已经有不良或错误现象,但在下一制程中,能将之检出,以减少或剔除其危害性。
缓和影响:
作业失败的影响在其波及的过程中,用方法使其缓和或吸收。
应用原理
断根原理
将会造成错误的原因从根本上排除掉,使绝不发生错误。藉“排除”的方法来达成
例:录音带上若录有重要的资料想永久保存时,则可将侧边防再录孔之一小块塑料片剥下,便能防止再录音。
-例:全自动洗衣机的盖子
保险原理
藉用二个以上的动作必需共同或依序执行才能完成工作 .
例:开银行保险箱时,须以顾客之钥匙与银行之钥匙,同时插入钥匙孔,才能将保险箱打开。
自动原理
以各种光学、电学、力学、机构学、化学等原理来限制某些动作的执行或不执行,以避免错误之发生。目前这些自动开关非常普遍,也是非常简易的“自动化”之应用.以“浮力”的方式来控制.例如:抽水马桶的水箱内设有浮球 . 以“重量”控制的方式来完成.如电梯报警器.
相符原理
藉用检核是否相符合的动作,来防止错误的发生. 依“形状”的不同来达成 .例:个人计算机与监视器(monitor)或打印机的连结线用不同的形状设计,使其能正确连接起来.
顺序原理
避免工作的顺序或流程前后倒置,可依编号顺序排列,可以减少或避免错误的发生。以“斜线”方式来完成 ,如档案管理.
隔离原理
藉分隔不同区域的方式,来达到保获某些地区,使其不能造成危险或错误的现象发生。隔离原理亦称保获原理。如危险的物品放入专门的柜子中加锁.
复制原理
同一件工作,如需做二次以上,最好采用“复制”方式来达成,省时又不错误.
层别原理
以线条的粗细或形状加以区别; 如回函条请沿虚线的位置撕下。以不同之颜色来代表不同的意义或工作的内容,公文卷宗红色:代表紧急文件白色:代表正常文件黄色:代表机密文件.
警告原理
有不正常的现象发生,能以声光或其它方式显示出各种“警告”的讯号,以避免错误的发生。如超速报警器.
缓和原理
藉各种方法来减少错误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害,虽然不能完全排除错误的发生,但是可以降低其损害的程度.如鸡蛋的隔层装运盒;汽车安全带;骑机车戴安全帽.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4 07:29
优秀企业管理方法之8-三不政策
  
一、不接受前工序不良品
不接受前工序不良品是指员工在生产加工之前,先对前传递的产品按规定检查其是否合格,一旦发现问题则有权拒绝接受,并及时反馈到前工序。前道工序人员需要马上停止加工,追查原因,采取措施,使品质问题得以及时发现纠正,并避免不合格品继续加工造成的浪费。
要求前制程自主全数检查,以防止不良品流到下一制程来,也是一种理想。事实上,或许前制程的自主全数检查没有做、做不好,或者偶然疏忽而流到下制程来;下制程的人员一旦发现前制程来的不良品,必须即刻退回去,要求处置纠正,绝对不可以代为修正或者没反映到前制程去。要建立〈不良品是谁做出来的,就必须由其自己修正〉的观念,这样员工才能知道警惕。
二、不制造不良品
不制造不良品是指接受前道的合格品后,在本岗位加工时严格执行作业规范,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对作业前的检查、确认等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到位;对作业中的过程状况随野鸟留意,避免或及早发现异常的发生,减少产生不合格品的概率。准备充分并在过程中得到确认是不制造不合格的关键。只有不产生不良品,才能使得不流出和不接受不良品变为可能。  
不良品是因为人犯错,所以才制造出来的;人如果不犯错的话,那不良品自然就不会产生了。所以,人不可以有〈不良品的发生是正常的现象〉的错误观念。我们或许会认为,每个人当然都不想制造不良品,没有人是故意要做出不良品来,不良品的发生都是因为材料不良、设备不佳,或者是作业人员的疏忽而造成的,所以它是必然存在的。这样的想法,基本上仍是〈性善说〉的见解,零不良也就永远达不到了。反观积极的〈性恶说〉见解,我们就必须针对材料不良,或设备不佳等因素,事先防止或改善,以及找出避免作业人员疏忽的方法,才能达到零不良的境界。
三、不流出不良品
不流出不良品是指员工完成本工序加工,需检查确认产品质量,一旦发现不良品,必须及时停机,将不良品在本工序截下,并且在本工序内完成不良品处置并采取防止措施。本道工序应保证传递的是合格产品,会被下道工序或“客户”拒收。
如果能达到不制造不良品的完美境界,那么后续的一些检查也可以不用做了。但是现实上,无法一下子达到这个目标,所以退而求其次,先防止不良品流到下一制程去。换名话说,制造者必须要自主全数检查,不可以有〈制造的是一个人,检查的又是另外一个人的错误做法。〉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4 07:29
优秀企业管理方法之9-PDCA循环法
PDCA循环(Plan Do Check Action) 又叫戴明环,是最早由美国质量统计控制之父Shewhat(休哈特)提出的PDS(Plan Do See)演化而来,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改进成为PDCA模式,所以又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PDCA循环的特点有三个:
  ①各级质量管理都有一个PDCA循环,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如图8-5所示。在PDCA循环中,一般说,上一级的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的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
  ②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象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了一批问题,质量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如图8-5所示。
③在PDCA循环中,A是一个循环的关键。

ISO9001、ISO14001、OHSAS8001标准的管理思路:

  【P(策划)】:
  GB/T 19001:工作计划、策划(职责 目标 人、机、料、法、环、测 5W1H);GB/T 28001:包括三个方面的策划(危险源识别、法律法规识别、目标指标和方案制订)
  【D(执行)】:
  -- 明确职责(部门/岗位的质量、安保职责)
  -- 资源保证(能力、意识,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资格,GB/T 28001:安全员,消防、安全监控、防盗、防雷设施等)
  --编写文件(强调两标融贯)
  --信息交流和沟通(对内、对外)
  -- 执行:符合性 痕迹管理
  GB/T 28001:运行控制(重点消防安全、防盗抢(财产和资金)、交通安全、信息安全) 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文件的演练和执行)
  【C(检查)、A(行动)】:检查和持续改进
  --日常工作(质量)检查、安全检查
  --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定期验证
  --安全管理绩效的检查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
--对不合格(品)的整改,(GB/T 28001)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小结:
  PDCA的含义如下:P( 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 查;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 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 ;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 个PDCA循环里。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PCD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因此有人称其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5 06:21
优秀企业管理方法之10-红牌作战法
  
红牌作战即使用红色标签对工厂各角落的“问题点”,不管是谁,都可以加以发掘,并加以整理的方法,是5S活动运用的技巧之一。红牌作战,指的是在工厂内,找到问题点,并悬挂红牌,让大家都明白并积极地去改善,从而达到整理、整顿的目的。
红牌作战的实施
红牌作战实施时间
1、5S导入初期:全厂第2~4个月每月举行2次作战活动。
2、5S活动辅导结束后:每月举行1次,到每季度1次。
红牌作战实施细则
1、红牌作战由公司指定专门人员,针对现场有问题的对象进行。事先对各位委员进行教育,清楚可以、应该张贴的对象。
2、作战使用定制的红牌、张贴用胶带、笔、发行记录表、垫板。
3、公司指定6~9名委员,到各区域找问题、贴红牌,每张发行的红牌都要按单位或区域进行记录。
4、委员分为2~3组(3人1组)实行“红牌作战”:1人组长、2人组员,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对某事物是否挂红牌。
5、记录表按部门整理,发放。每次红牌发行数量、按期整改结果等作统计、公布,并可考虑在宣传栏揭示。
6、推行委员会按时间检查整改结果。
7、要求整改时间一般可分为:立刻、3天、1周、2周、1个月、待定等6种。
8、对于故意损坏、丢失红牌及未及时予以整改者,考虑给予相应处分。
9、工作大部分未按进度要求实施的区域,不进行红牌作战。
红牌作战实施对象
1、任何不满足“3定”、“3要素”要求的。
2、工作场所的不要物。
3、需要改善的事、地、物。
①超出期限者(包括过期的标语、通告)
②物品变质者(含损坏物)
③物品可疑者(不明之物)
④物品混杂者(合格品与不合格品、规格或状态混杂)
⑤不使用的东西(不用又舍不得丢的物品)
⑥过多的东西(虽要使用但过多)
4、有油污、不清洁的设备
5、卫生死角
红牌作战实施要点
用挑剔的眼光看
像“魔鬼”一样严厉地贴
贴在“有问题”的对象上:设备、推车、踏板、工装或刀具架、桌椅、资料柜、模具或备品架、材料或产品容器、空间等
请勿贴在人身上
如果有犹豫,请贴上红牌         
红牌作战的实施方法
红牌作战策略是贯穿于整个6S活动的,在整理、整顿、清扫、安全、清洁、素养这六大步骤中都能够得到很大的应用。所以红牌作战不需紧密结合6S的各个要素进行整改。
实施红牌作战的步骤
1.红牌方案的出台
成员:每个部门的领导。
时间:一至两个月。
重点:教育现场人员不可以将无用的东西藏起来,以制造假象。
2.挂红牌的对象
库房: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设备、机械。
设备工具:夹具、模具、桌椅。
防护用品:储存、货架、流水线、电梯、车辆、卡板等。
注意:人不是挂红牌的对象,否则容易打击士气,或引起矛盾冲突。
3.判定的标准
明确什么是必需品,什么是非必需品,要把标准明确下来。例如,工作台上当天要用的必需品,其它都是非必需品,非必需品放在工作台上就要挂红牌。目的就是要引导或要让所有的员工都养成习惯,把非必需品全部改放在应该放的位置。
4.红牌的发行
红牌应使用醒目的红色纸,记明发现区的问题、内容、理由。
5.挂红牌
相关部门的人也觉得应该挂时,才能挂。红牌要挂在引人注目的地方,不要让现场的人员自己贴,要理直气壮地贴红牌,不要顾及到面子。红牌就是命令,不容置疑。挂红牌一定要集中,时间的跨度不可过长,也不要让大家感觉到,挂红牌而感到厌烦。
6.挂牌的对策与评价
也就是对红牌要跟进,一旦这个区域或这个组,或这个机器挂出红牌,所有的人都应该有一种意识,马上都要跟进,赶上进度,对实施的效果要实施评价,甚至要对改善前后的实际状况拍照下来,作为经验或成果以向大家展示。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5 06:22
红牌作战的注意事项
1.首先要向全体职工说明壁挂红牌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不可以置之不理,也不应认为是一种奇耻大辱
挂红牌是为了要使工作做得更好,所以在实施红牌的过程之前,一定要向所有的员工说明红牌作战的正确意义。什么样是最好的,什么样不好,每个人都可以正确地判断。
2.挂红牌时,理由一定要充分,事实一定要确凿,而且要区分严重的程度
已经是事实,就要实实在在的把问题表现出来。仅仅是提醒注意的,可以挂黄牌。
3.挂红牌频率不宜太多,一般一个月一次,最多一周一次
挂红牌不是随时随地,不能像开罚单一样违规就开,而是非不得已,一定要改进时,就要挂红牌。但是一般可以马上改进或修改的,就没有必要去挂红牌,而用黄牌来表示就可以了。
红牌作战的作用
使必需和非必需品都一目了然,提高每个员工的自觉性和改进意识。红牌上有改进的期限,一看就一目了然,引起责任部门的注意,及时清除非必需品。
红牌作战进行顺序
1、确定对象。一般而言,整理对象是库存、机械设备以及地面等空间。
2、决定整理基准。决定必要和不必要的基准。比如,地面存放的东西,如果以后一周以内不用就视为不要。
3、制定红牌为了让所有的人一看就明白,准备A4大小的红纸,把不要的物品的名称,管理负责人写好。
4、贴上红牌把红牌贴在不要的物品上面。
5、设定不要的物品的放置场所贴上红牌的物品,根据需要按照时期撤掉另行放置。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7 08:42
优秀企业管理方法之12-QCC品管圈活动
品管圈

品管圈(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

思考方向
当不知道真正的问题有哪些,甚至不知道主要的问题在哪里的时候,因此,就要教如何分析以找出主要的问题。而且,要教如何列出主要问题可能的清单,在由中找出真正的问题。然后要帮忙找出解决的方法。最后,一定要教如何在掌握的现况中,保持成果。所有参加者都可以获得以下的好处:品管圈会议中可以有机会在大众面前讲话。彼此结交更多的朋友,有助于营造工作场所愉快的气氛。更能意识到本身工作的重要性与职责,因而对自己的工作更感到自豪。改善了个性,与养成专心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品管圈的经验也可以应用到家庭生活上。

注意问题
确立企业精神培养企业文化
企业方针目标也就是所谓的“企业精神”,当一个企业确立了这样一个精神,才能使员工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改变员工的思想意识,才能使员工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创造力。现代的管理学这样认为:企业成败已经不完全取决于严格的管理制度,还取决于企业精神的形成和发挥,因此企业精神构成了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企业精神的培育与企业领导人的素质和作风紧密相关,尤其是创业时期的领导人,其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对企业精神的定型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文化可以理解为企业的观念形态,文化形式和价值体系的总和,是企业员工信念和凝聚力的体现,即以人为本,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企业的领导者如果管理有方,措施得力,在企业中建立了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企业文化,确立了一种能够使企业领导与全体员工上下一心、目标一致的企业精神,那么企业管理一定会成功,经济效益一定会提高。

领导要重视QCC活动
领导要重视QCC活动,并动员、引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搞QCC活动。源于基层,产生于班组,它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或现场存在的问题而组织起来开展活动”的小组,所以必须要动员所有员工积极、热情的投入到搞QCC活动中去,而这一基本要素又必须是企业领导或主管人员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因为领导重视QCC活动,注重质量管理,QCC活动才会如虎添翼。

加大内部工作岗位培训力度
加大内部工作岗位培训力度,充实QCC技术力量。
我们常说的“质量兴业”实质就是“人才兴业”,产品的质量就标志着企业员工的素质,像我们这种服务性行业更甚,因此员工的岗位再教育是现代做作业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高QCC质量的保证。邓小平曾说过:“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因而落实岗位再教育的任务是领导者必负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员工教育和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才能更充实QCC的技术力量。

加大对QCC活动的财政投入
要加大对QCC活动的财政投入,加大对QCC成果的奖励力度。
QCC活动的成果如果能给企业带来效益,而企业领导者又能给参与QCC活动的人员给予精神、物质奖励,必定能调动员工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形成更良性的循环,创造出更高质量的成果。加大对QCC先进设备的添置,改善工作环境,增加技术智力投资,这样就更能使QCC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活动内容
组圈
(1)根据同一部门或工作性质相关联、同一班次之原则,组成品管圈。
(2)选出圈长。
(3)由圈长主持圈会,并确定一名记录员,担任圈会记录工作。
(4)以民主方式决定圈名、圈徽。
(5)圈长填写“品管圈活动组圈登记表”,成立品管圈,并向QCC推动委员会申请注册登记备案。
活动主题选定制定活动计划

(1)每期品管圈活动,必须围绕一个明确的活动主题进行,结合部门工作目标,从品质、成本、效率、周期、安全、服务、管理等方面,每人提出2~3个问题点,并列出问题点一览表。
(2)以民主投票方式产生活动主题,主题的选定以品管圈活动在3个月左右能解决为原则。
(3)提出选取理由,讨论并定案。
(4)制定活动计划及进度表,并决定适合每一个圈员的职责和工作分工。
(5)主题决定后要呈报部门直接主管/经理审核,批准后方能成为正式的品管圈活动主题。
(6)活动计划表交QCC推行委员会备案存档。
(7)本阶段推荐使用脑力激荡法和甘特图。

目标设定
(1)明确目标值并和主题一致,目标值尽量要量化。
(2)不要设定太多的目标值,最好是一个,最多不超过两个。
(3)目标值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有挑战性,又有可行性。
(4)对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

现状调查数据收集
(1)根据上次的特性要因图(或围绕选定的主题,通过圈会),设计适合本圈现场需要的、易于数据收集、整理的查检表。
(2)决定收集数据的周期、收集时间、收集方式、记录方式及责任人。
(3)圈会结束后,各责任人员即应依照圈会所决定的方式,开始收集数据。
(4)数据一定要真实,不得经过人为修饰和造假。
(5)本阶段使用查检表。

数据收集整理       
(1)对上次圈会后收集数据过程中所发生的困难点,全员检讨,并提出解决方法。
(2)检讨上次圈会后设计的查检表,如需要,加以补充或修改,使数据更能顺利收集,重新收集数据。
(3)如无前两点困难,则圈长落实责任人及时收集数据,使用QC手法,从各个角度去层别,作成柏拉图形式直观反映,找出影响问题点的关键项目。
(4)本阶段可根据需要使用适当之QC手法,如柏拉图、直方图等。

原因分析
(1)在圈会上确认每一关键项目。
(2)针对选定的每一关键项目,运用脑力激荡法展开特性要因分析。
(3)找出影响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要求具体、明确、且便于制定改善对策。
(4)会后落实责任人对主要因素进行验证、确认。
(5)对于重要原因以分工方式,决定各圈员负责研究、观察、分析,提出对策构想并于下次圈会时提出报告。
(6)本阶段使用脑力激荡法和特性要因法。

对策制定及审批
(1)根据上次圈会把握重要原因和实际观察、分析、研究的结果,按分工的方式,将所得之对策一一提出讨论,除了责任人的方案构想外,以集思广益的方式,吸收好的意见。
(2)根据上述的讨论获得对策方案后,让圈员分工整理成详细具体的方案。
(3)对所制定的具体对策方案进行分析,制定实施计划,并在圈会上讨论,交换意见,定出具体的步骤、目标、日程和负责人,注明提案人。
(4)圈长要求圈员根据讨论结果,以合理化建议的形式提出具体的改善构想。
(5)圈长将对策实施计划及合理化建议报部门主管/经理批准后实施(合理化建议实施绩效不参加合理化建议奖的评选,而直接参加品管圈成果评奖)。
(6)如对策需涉及圈外人员,一般会邀请他们来参加此次圈会,共同商量对策方法和实施进度。
(7)本阶段使用愚巧法、脑力激荡法、系统图法。

对策实施及检讨
(1)对所实施的对策,由各圈员就本身负责工作作出报告,顺利者给予奖励,有困难者加以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和修改计划。
(2)对前几次圈会做整体性的自主查检,尤其对数据收集、实施对策、圈员向心力、热心度等,必须全盘分析并提出改善方案。
(3)各圈员对所提出对策的改善进度进行反馈,并收集改善后的数据。

效果确认
(1)效果确认分为总体效果及单独效果。
(2)每一个对策实施的单独效果,通过合理化建议管理程序验证,由圈长最后总结编制成合理化建议实施绩效报告书,进行效果确认。
(3)对无效的对策需开会研讨决定取消或重新提出新的对策。
(4)总体效果将根据已实施改善对策的数据,使用QCC工具(总推移图及层别推移图)用统计数据来判断。改善的经济价值尽量以每年为单位,换算成具体的数值。
流程模式及输出内容
(5)圈会后应把所绘制的总推移图张贴到现场,并把每天的实绩打点到推移图上。
(6)本阶段可使用检查表、推移图、层别图、柏拉图等。

标准化
(1)为使对策效果能长期稳定的维持,标准化是品管圈改善历程的重要步骤。
(2)把品管圈有效对策纳入公司或部门标准化体系中。
成果资料整理(成果比较)
(1)计算各种有形成果,并换算成金额表示。
(2)制作成果比较的图表,主要以柏拉图金额差表示。
(3)列出各圈员这几次圈会以来所获得的无形成果,并做改善前、改善后的比较,可能的话,以雷达图方式表示。
(4)将本期活动成果资料整理编制成“品管圈活动成果报告书”。
(5)本阶段可使用柏拉图、雷达图等。

活动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1)任何改善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一次解决所有的问题,总还存在不足之处,找出不足之处,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2)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来了,所以问题改善没有终点。
(3)按PDCA循环,品质需要持续改善,所以每完成一次PDCA循环后,就应考虑下一步计划,制定新的目标,开始新的PDCA改善循环。
成果发表
(1)对本圈的“成果报告书”再做一次总检讨,有全体圈员提出应补充或强调部分,并最后定案。
(2)依照“成果报告书”,以分工方式,依各人专长,分给全体圈员,制作各类图表。
(3)图表做成后,由圈长或推选发言人上台发言,并进行讨论交流。
(4)准备参加全公司品管圈发表会。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7 08:42
QCC品管圈
品管圈
品管圈(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

由来
美国的始祖
起始于1950年Deming﹝戴明﹞教授的统计方法课程,以及1954年Juran﹝朱兰﹞教授的质量管理课程。

沿革
(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国内多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日本人不只是训练工程师与主管阶层而已,而是有计划的大量提高生产力。品管部在美国是很大的部门,成员包括品管工程师、信度工程师和其它领域的专家;反观日本,广泛的教导各领域经理品管的方法后,可以缩减庞大的品管部门以及专门的工程师。

日本施行的结果
日本到了1966年四月就有超过10,000个品管圈,且每圈都展现以下的特质:
(1)每圈平均节省美币3,000元。
(2)日本整体的改善总共达到3亿美币的效益。
(3)经理和工程师没有花费时间就可以有这些成果,依旧处理跨部门与高层的营运计划。
(4)分析很多突发的问题,降低变异性与预防复发。
(5)工作场所就有很多很棒的管理手法,如:更清楚的判读标准、更完整的手法,更好的数值回馈和管制图。

思考方向
当不知道真正的问题有哪些,甚至不知道主要的问题在哪里的时候,因此,就要教如何分析以找出主要的问题。而且,要教如何列出主要问题可能的清单,在由中找出真正的问题。然后要帮忙找出解决的方法。最后,一定要教如何在掌握的现况中,保持成果。所有参加者都可以获得以下的好处:品管圈会议中可以有机会在大众面前讲话。彼此结交更多的朋友,有助于营造工作场所愉快的气氛。更能意识到本身工作的重要性与职责,因而对自己的工作更感到自豪。改善了个性,与养成专心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品管圈的经验也可以应用到家庭生活上。

注意问题
确立企业精神培养企业文化
企业方针目标也就是所谓的“企业精神”,当一个企业确立了这样一个精神,才能使员工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改变员工的思想意识,才能使员工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创造力。现代的管理学这样认为:企业成败已经不完全取决于严格的管理制度,还取决于企业精神的形成和发挥,因此企业精神构成了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企业精神的培育与企业领导人的素质和作风紧密相关,尤其是创业时期的领导人,其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对企业精神的定型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文化可以理解为企业的观念形态,文化形式和价值体系的总和,是企业员工信念和凝聚力的体现,即以人为本,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企业的领导者如果管理有方,措施得力,在企业中建立了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企业文化,确立了一种能够使企业领导与全体员工上下一心、目标一致的企业精神,那么企业管理一定会成功,经济效益一定会提高。

领导要重视QCC活动
领导要重视QCC活动,并动员、引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搞QCC活动。
QC源于基层,产生于班组,它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或现场存在的问题而组织起来开展活动”的小组,所以必须要动员所有员工积极、热情的投入到搞QCC活动中去,而这一基本要素又必须是企业领导或主管人员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因为领导重视QCC活动,注重质量管理,QCC活动才会如虎添翼。

加大内部工作岗位培训力度
加大内部工作岗位培训力度,充实QCC技术力量。
我们常说的“质量兴业”实质就是“人才兴业”,产品的质量就标志着企业员工的素质,像我们这种服务性行业更甚,因此员工的岗位再教育是现代做作业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高QCC质量的保证。邓小平曾说过:“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因而落实岗位再教育的任务是领导者必负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员工教育和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才能更充实QCC的技术力量。

加大对QCC活动的财政投入
要加大对QCC活动的财政投入,加大对QCC成果的奖励力度。
QCC活动的成果如果能给企业带来效益,而企业领导者又能给参与QCC活动的人员给予精神、物质奖励,必定能调动员工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形成更良性的循环,创造出更高质量的成果。加大对QCC先进设备的添置,改善工作环境,增加技术智力投资,这样就更能使QCC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活动内容
组圈
(1)根据同一部门或工作性质相关联、同一班次之原则,组成品管圈。
(2)选出圈长。
(3)由圈长主持圈会,并确定一名记录员,担任圈会记录工作。
(4)以民主方式决定圈名、圈徽。
(5)圈长填写“品管圈活动组圈登记表”,成立品管圈,并向QCC推动委员会申请注册登记备案。

活动主题选定制定活动计划
(1)每期品管圈活动,必须围绕一个明确的活动主题进行,结合部门工作目标,从品质、成本、效率、周期、安全、服务、管理等方面,每人提出2~3个问题点,并列出问题点一览表。
(2)以民主投票方式产生活动主题,主题的选定以品管圈活动在3个月左右能解决为原则。
(3)提出选取理由,讨论并定案。
(4)制定活动计划及进度表,并决定适合每一个圈员的职责和工作分工。
(5)主题决定后要呈报部门直接主管/经理审核,批准后方能成为正式的品管圈活动主题。
(6)活动计划表交QCC推行委员会备案存档。
(7)本阶段推荐使用脑力激荡法和甘特图。

目标设定
(1)明确目标值并和主题一致,目标值尽量要量化。
(2)不要设定太多的目标值,最好是一个,最多不超过两个。
(3)目标值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有挑战性,又有可行性。
(4)对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

现状调查数据收集
(1)根据上次的特性要因图(或围绕选定的主题,通过圈会),设计适合本圈现场需要的、易于数据收集、整理的查检表。
(2)决定收集数据的周期、收集时间、收集方式、记录方式及责任人。
(3)圈会结束后,各责任人员即应依照圈会所决定的方式,开始收集数据。
(4)数据一定要真实,不得经过人为修饰和造假。
(5)本阶段使用查检表。

数据收集整理
(1)对上次圈会后收集数据过程中所发生的困难点,全员检讨,并提出解决方法。
(2)检讨上次圈会后设计的查检表,如需要,加以补充或修改,使数据更能顺利收集,重新收集数据。
(3)如无前两点困难,则圈长落实责任人及时收集数据,使用QC手法,从各个角度去层别,作成柏拉图形式直观反映,找出影响问题点的关键项目。
(4)本阶段可根据需要使用适当之QC手法,如柏拉图、直方图等。

原因分析
(1)在圈会上确认每一关键项目。
(2)针对选定的每一关键项目,运用脑力激荡法展开特性要因分析。
(3)找出影响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要求具体、明确、且便于制定改善对策。
(4)会后落实责任人对主要因素进行验证、确认。
(5)对于重要原因以分工方式,决定各圈员负责研究、观察、分析,提出对策构想并于下次圈会时提出报告。
(6)本阶段使用脑力激荡法和特性要因法。

对策制定及审批
(1)根据上次圈会把握重要原因和实际观察、分析、研究的结果,按分工的方式,将所得之对策一一提出讨论,除了责任人的方案构想外,以集思广益的方式,吸收好的意见。
(2)根据上述的讨论获得对策方案后,让圈员分工整理成详细具体的方案。
(3)对所制定的具体对策方案进行分析,制定实施计划,并在圈会上讨论,交换意见,定出具体的步骤、目标、日程和负责人,注明提案人。
(4)圈长要求圈员根据讨论结果,以合理化建议的形式提出具体的改善构想。
(5)圈长将对策实施计划及合理化建议报部门主管/经理批准后实施(合理化建议实施绩效不参加合理化建议奖的评选,而直接参加品管圈成果评奖)。
(6)如对策需涉及圈外人员,一般会邀请他们来参加此次圈会,共同商量对策方法和实施进度。
(7)本阶段使用愚巧法、脑力激荡法、系统图法。

对策实施及检讨
(1)对所实施的对策,由各圈员就本身负责工作作出报告,顺利者给予奖励,有困难者加以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和修改计划。
(2)对前几次圈会做整体性的自主查检,尤其对数据收集、实施对策、圈员向心力、热心度等,必须全盘分析并提出改善方案。
(3)各圈员对所提出对策的改善进度进行反馈,并收集改善后的数据。

效果确认
(1)效果确认分为总体效果及单独效果。
(2)每一个对策实施的单独效果,通过合理化建议管理程序验证,由圈长最后总结编制成合理化建议实施绩效报告书,进行效果确认。
(3)对无效的对策需开会研讨决定取消或重新提出新的对策。
(4)总体效果将根据已实施改善对策的数据,使用QCC工具(总推移图及层别推移图)用统计数据来判断。改善的经济价值尽量以每年为单位,换算成具体的数值。
流程模式及输出内容
(5)圈会后应把所绘制的总推移图张贴到现场,并把每天的实绩打点到推移图上。
(6)本阶段可使用检查表、推移图、层别图、柏拉图等。

标准化
(1)为使对策效果能长期稳定的维持,标准化是品管圈改善历程的重要步骤。
(2)把品管圈有效对策纳入公司或部门标准化体系中。
成果资料整理(成果比较)
(1)计算各种有形成果,并换算成金额表示。
(2)制作成果比较的图表,主要以柏拉图金额差表示。
(3)列出各圈员这几次圈会以来所获得的无形成果,并做改善前、改善后的比较,可能的话,以雷达图方式表示。
(4)将本期活动成果资料整理编制成“品管圈活动成果报告书”。
(5)本阶段可使用柏拉图、雷达图等。

活动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1)任何改善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一次解决所有的问题,总还存在不足之处,找出不足之处,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2)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来了,所以问题改善没有终点。
(3)按PDCA循环,品质需要持续改善,所以每完成一次PDCA循环后,就应考虑下一步计划,制定新的目标,开始新的PDCA改善循环。
成果发表
(1)对本圈的“成果报告书”再做一次总检讨,有全体圈员提出应补充或强调部分,并最后定案。
(2)依照“成果报告书”,以分工方式,依各人专长,分给全体圈员,制作各类图表。
(3)图表做成后,由圈长或推选发言人上台发言,并进行讨论交流。
(4)准备参加全公司品管圈发表会。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8 06:38
优秀企业管理方法之13-5S现场管理法
  
5S现场管理法,现代企业管理模式,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U)、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又被称为“五常法则”。


背景:
5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1955年,日本的5S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终于整理整顿”。当时只推行了前两个S,其目的仅为了确保作业空间和安全。到了1986年,日本的5S的著作逐渐问世,从而对整个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的作用,并由此掀起了5S的热潮。
日本式企业将5S运动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推行各种品质的管理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品品质得以迅速地提升,奠定了经济大国的地位,而在丰田公司的倡导推行下,5S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逐渐被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5S已经成为工厂管理的一股新潮流。5S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等改善现场环境的质量和员工的思维方法,使企业能有效地迈向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制造业在生产现场,对材料、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开展相应活动。根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有的企业在5S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Safety),形成了“6S”;有的企业甚至推行“12S”,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从“5S”里衍生出来的,例如在整理中要求清除无用的东西或物品,这在某些意义上来说,就能涉及到节约和安全,具体一点例如横在安全通道中无用的垃圾,这就是安全应该关注的内容。


内容:
(一)办公室5s管理-桌面位置摆放规范
(二)办公室5s管理-办公桌抽屉整理规范
(三)办公室5S管理-制度检查表
(四)办公室5s管理-办公区工作纪律规定
(五)办公室5s管理-办公区域环境卫生管理
(六)办公室5s管理-办公室安全管理


步骤:
整理:
定义:
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现场只保留必需的物品。
目的:
①    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
② 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
③ 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
④ 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
⑤ 有利于减少库存量,节约资金;
⑥ 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情绪。
意义:
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对生产现场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其次。对于车间里各个工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厂房上下、工具箱内外,以及车间的各个死角,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
整顿
定义:
必需品依规定定位、定方法摆放整齐有序,明确标示。
目的:
不浪费时间寻找物品,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
意义:
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过前一步整理后,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最简洁的流程下完成作业。
要点:
①    物品摆放要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以便于寻找,消除因混放而造成的差错;
② 物品摆放地点要科学合理。例如,根据物品使用的频率,经常使用的东西应放得近些(如放在作业区内),偶尔使用或不常使用的东西则应放得远些(如集中放在车间某处);
③ 物品摆放目视化,使定量装载的物品做到过目知数,摆放不同物品的区域采用不同的色彩和标记加以区别。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8 06:38
清扫
定义:
清除现场内的脏污、清除作业区域的物料垃圾。
目的:
清除“脏污”,保持现场干净、明亮。
意义:
将工作场所之污垢去除,使异常之发生源很容易发现,是实施自主保养的第一步,主要是在提高设备稼动率。
要点:
①    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设备、工具等,要自己清扫,而不要依赖他人,不增加专门的清扫工;
② 对设备的清扫,着眼于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扫设备要同设备的点检结合起来,清扫即点检;清扫设备要同时做设备的润滑工作,清扫也是保养;
③ 清扫也是为了改善。当清扫地面发现有飞屑和油水泄漏时,要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清洁
定义:
将整理、整顿、清扫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维持其成果。
目的:
认真维护并坚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效果,使其保持最佳状态。
意义:
通过对整理、整顿、清扫活动的坚持与深入,从而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职工能愉快地工作。
要点:
①    车间环境不仅要整齐,而且要做到清洁卫生,保证工人身体健康,提高工人劳动热情;
② 不仅物品要清洁,而且工人本身也要做到清洁,如工作服要清洁,仪表要整洁,及时理发、刮须、修指甲、洗澡等;
③ 工人不仅要做到形体上的清洁,而且要做到精神上的“清洁”,待人要讲礼貌、要尊重别人;
④ 要使环境不受污染,进一步消除浑浊的空气、粉尘、噪音和污染源,消灭职业病。
素养
定义:
人人按章操作、依规行事,养成良好的习惯,使每个人都成为有教养的人。
目的:
提升“人的品质”,培养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的人。
意义:
努力提高员工的自身修养,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和作风,让员工能通过实践5S获得人身境界的提升,与企业共同进步,是5S活动的核心。


现场管理
原则
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
整理,区分物品的用途,清除多余的东西
整顿,物品分区放置,明确标识,方便取用
清扫,清除垃圾和污秽,防止污染
清洁,环境洁净制定标准,形成制度
素养,养成良好习惯,提升人格修养
效用
5S管理的五大效用可归纳为5个S,即:Safety(安全)、Sales(销售)、Standardization(标准化)、Satisfaction(客户满意)、Saving(节约)。
1.确保安全(Safety)
通过推行5S,企业往往可以避免因漏油而引起的火灾或滑倒;因不遵守安全规则导致的各类事故、故障的发生;因灰尘或油污所引起的公害等。因而能使生产安全得到落实。
2.扩大销售(Sales)
5S是一名很好的业务员,拥有一个清洁、整齐、安全、舒适的环境;一支良好素养的员工队伍的企业,常常更能博到客户的信赖。
3.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通过推行5S,在企业内部养成守标准的习惯,使得各项的活动、作业均按标准的要求运行,结果符合计划的安排,为提供稳定的质量打下基础。
4.客户满意(Satisfaction)
由于灰尘、毛发、油污等杂质经常造成加工精密度的降低,甚至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而推行5S后,清扫、清洁得到保证,产品在一个卫生状况良好的环境下形成、保管、直至交付客户,质量得以稳定。
5.节约(Saving)
通过推行5S,一方面减少了生产的辅助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因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从而可降低一定的生产成本,可谓“5S是一位节约者”。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8 06:39
推行目的
做一件事情,有时非常顺利,然而有时却非常棘手,这就需要5S来帮助我们分析、判断、处理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实施5S,能为我们的公司带来巨大的好处,可以改善企业的品质,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确保准时交货,同时还能确保安全生产并能保持并不断增强员工们高昂的士气。
因此,企业有人、物、事等三方面安全的三安原则,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并能保持员工们高昂的士气。一个生产型的企业,人员的安全受到威胁,生产的安全受到影响,物品的安全受到影响,所以,一个企业要想改善和不断地提高企业形象,就必须推行5S计划。推行5S最终要达到八大目的:
1.改善和提高企业形象
整齐、整洁的工作环境,容易吸引顾客,让顾客心情舒畅;同时,由于口碑的相传,企业会成为其它公司的学习榜样,从而能大大提高企业的威望。
2.促成效率的提高
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再加上很有修养的合作伙伴,员工们可以集中精神,认认真真地干好本职工作,必然就能大大地提高效率。试想,如果员工们始终处于一个杂乱无序的工作环境中,情绪必然就会受到影响。情绪不高,干劲不大,又哪来的经济效益?所以推动5S,是促成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3.改善零件在库周转率
需要时能立即取出有用的物品,供需间物流通畅,就可以极大地减少那种寻找所需物品时,所滞留的时间。因此,能有效地改善零件在库房中的周转率。
4.减少直至消除故障,保障品质
优良的品质来自优良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只有通过经常性的清扫、点检和检查,不断地净化工作环境,才能有效地避免污损东西或损坏机械,维持设备的高效率,提高生产品质。
5.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整理、整顿、清扫,必须做到储存明确,东西摆在定位上物归原位,工作场所内都应保持宽敞、明亮,通道随时都是畅通的,地上不能摆设不该放置的东西,工厂有条不紊,意外事件的发生自然就会相应地大为减少,当然安全就会有了保障。
6.降低生产成本
第六个目的,强调的是降低生产成本。一个企业通过实行或推行5S,它就能极大地减少人员、设备、场所、时间等这几个方面的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7.改善员工的精神面貌,使组织活力化
第七个目的,可以明显地改善员工的精神面貌,使组织焕发一种强大的活力。员工都有尊严和成就感,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并带动改善意识形态。
8.缩短作业周期,确保交货
推动 5S,通过实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来实现标准的管理,企业的管理就会一目了然,使异常的现象很明显化,人员、设备、时间就不会造成浪费。企业生产能相应地非常顺畅,作业效率必然就会提高,作业周期必然相应地缩短,确保交货日期万无一失了。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8 06:39
实现手法:
实施要点:
整理:正确的价值意识——“使用价值”,而不是“原购买价值”
整顿:正确的方法——“3要素、3定”+ 整顿的技术
清扫:责任化——明确岗位5S责任
清洁:制度化及考核——5S时间;稽查、竞争、奖罚
素养:长期化——晨会、礼仪守则
推行步骤:
步骤1:成立推行组织
步骤2:拟定推行方针及目标
步骤3:拟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法
步骤4:教育
步骤5:活动前的宣传造势
步骤6:实施
步骤7:活动评比办法确定
步骤8:查核
步骤9:评比及奖惩
步骤10:检讨与修正
步骤11:纳入定期管理活动中
实施方法:
1.1 抽屉法:把所有资源视作无用的,从中选出有用的。
1.2 樱桃法:从整理中挑出影响整体绩效的部分。
1.3 四适法:适时、适量、适质、适地。
1.4 疑问法:该资源需要吗?需要出现在这里吗?现场需要这么多数量吗?
2.1 IE法:根据运作经济原则,将使用频率高的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2.2 装修法:通过系统的规划将有效的资源利用到最有价值的地方。
2.3 三易原则:易取、易放、易管理。
2.4 三定原则:定位、定量、定标准。
2.5 流程法:对于布局,按一个流的思想进行系统规范,使之有序化。
2.6 标签法:对所有资源进行标签化管理,建立有效的资源信息。
3.1 三扫法:扫黑、扫漏、扫怪。
3.2 OEC法: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4.1 雷达法:扫描权责范围内的一切漏洞和异端。
4.2 矩阵推移法:由点到面逐一推进。
4.3 荣誉法:将美誉与名声结合起来,以名声决定执行组织或个人的声望与收入。
5.1 流程再造:执行不到位不是人的问题,是流程的问题,流程再造为解决这一问题。
5.2 模式图:建立一套完整的模式图来支持流程再造的有效执行。
5.3 教练法:通过摄像头式的监督模式和教练一样的训练使一切别扭的要求变成真正的习惯。
5.4 疏导法:像治理黄河一样,对严重影响素养的因素进行疏导。
实施难点:
1.员工不愿配合,未按规定摆放或不按标准来做,理念共识不佳。
2.事前规划不足,不好摆放及不合理之处很多。
3.公司成长太快,厂房空间不足,物料无处堆放。
4.实施不够彻底,持续性不佳,抱着应付心态。
5.评价制度不佳,造成不公平,大家无所适从。
6.评审人员因怕伤感情,统统给予奖赏,失去竞赛意义。
实施意义:
5S是现场管理的基础,是TPM(全员参与的生产保全)的前提,是TQM(全面品质管理)的第一步,也是ISO9000有效推行的保证。
5S现场管理法能够营造一种“人人积极参与,事事遵守标准”的良好氛围。有了这种氛围,推行ISO、TQM及TPM就更容易获得员工的支持和配合,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推动力。
实施ISO、TQM、TPM等活动的效果是隐蔽的、长期性的,一时难以看到显著的效果。而5S活动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如果在推行ISO、TQM、TPM等活动的过程中导入5S,可以通过在短期内获得显著效果来增强企业员工的信心。
5S是现场管理的基础,5S水平的高低,代表着管理者对现场管理认识的高低,这又决定了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而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制约着ISO、TPM、TQM活动能否顺利、有效地推行。通过5S活动,从现场管理着手改进企业“体质”,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8 06:39
管理效用
1、5S管理是节约家,实现了成本优化。
2、5S管理是最佳推销员,提升了企业形象。
3、5S管理不仅是安全保障者,也是品质守护神。
4、5S管理是标准化的推动者。
5、5S管理形成令人满意的职场,提高了工作效率。


管理案例
项目背景:
某著名家电集团(以下简称A集团),为了进一步夯实内部管理基础、提升人员素养、塑造卓越企业形象,希望借助专业顾问公司全面提升现场管理水平。集团领导审时度势,认识到要让企业走向卓越,必须先从简单的ABC开始,从5S这种基础管理抓起。
现场诊断:
通过现场诊断发现,A集团经过多年的现场管理提升,管理基础扎实,某些项目(如质量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现场问题主要体现为三点:
1.工艺技术方面较为薄弱。现场是传统的流水线大批量生产,工序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场堆积了大量半成品,生产效率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细节的忽略。在现场随处可以见到物料、工具、车辆搁置,手套、零件在地面随处可见,员工熟视无睹;
3.团队精神和跨部门协作的缺失。部门之间的工作存在大量的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工作更缺乏主动性,而是被动的等、靠、要。
解决方案:
“现场5S与管理提升方案书”提出了以下整改思路:
1.将5S与现场效率改善结合,推行效率浪费消除活动和建立自动供料系统,彻底解决生产现场拥挤混乱和效率低的问题;
2.推行全员的5S培训,结合现场指导和督察考核,从根本上杜绝随手、随心、随意的不良习惯;
3.成立跨部门的专案小组,对现存的跨部门问题登录和专项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梳理矛盾关系,确定新的流程,防止问题重复发生。
根据这三大思路,我们从人员意识着手,在全集团内大范围开展培训,结合各种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5S氛围;然后从每一扇门、每一扇窗、每一个工具柜、每一个抽屉开始指导,逐步由里到外、由上到下、由难到易,经过一年多的全员努力,5S终于在A集团每个员工心里生根、发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项目收益:
1.经过一年多的全员努力,现场的脏乱差现象得到了彻底的改观,营造了一个明朗温馨、活性有序的生产环境,增强了全体员工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2.员工从不理解到理解,从要我做到我要做,逐步养成了事事讲究,事事做到最好的良好习惯;
3.在一年多的推进工作中,从员工到管理人员都得到了严格的考验和锻炼,造就一批能独立思考、能从全局着眼,具体着手的改善型人才,从而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4.配合A集团的企业愿景,夯实了基础,提高了现场管理水平,塑造了公司良好社会形象,最终达到提升人员素质的目的。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9 05:54

扩展阅读
6s管理       
在5s活动的基础上,有的人提出了6s管理活动,记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基础上增加了“自检”,即每日下班前作自我反省与检讨,目的是1.总结经验与不足 2.判定一至两种改进措施 3.培养自觉性、韧性和耐心,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范于未然。
8S管理
8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八个项目,因其古罗马发音均以“S”开头,简称为8S。 8s管理法的目的,是使企业在现场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的素养,消除安全隐患、节约成本和时间。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3S管理
随着管理的不断完善和精细,5S管理的内容也不断地被扩充,已经逐步发展到13S,即在5S的基础上增加安全、节约、服务、满意、坚持、共享、效率、学习。其实,无论怎么变化,5S其实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文化。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9 05:55
5S现场管理法
5S现场管理法,现代企业管理模式,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U)、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又被称为“五常法则”。

背景:
5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1955年,日本的5S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终于整理整顿”。当时只推行了前两个S,其目的仅为了确保作业空间和安全。到了1986年,日本的5S的著作逐渐问世,从而对整个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的作用,并由此掀起了5S的热潮。
日本式企业将5S运动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推行各种品质的管理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品品质得以迅速地提升,奠定了经济大国的地位,而在丰田公司的倡导推行下,5S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逐渐被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5S已经成为工厂管理的一股新潮流。5S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等改善现场环境的质量和员工的思维方法,使企业能有效地迈向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制造业在生产现场,对材料、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开展相应活动。根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有的企业在5S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Safety),形成了“6S”;有的企业甚至推行“12S”,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从“5S”里衍生出来的,例如在整理中要求清除无用的东西或物品,这在某些意义上来说,就能涉及到节约和安全,具体一点例如横在安全通道中无用的垃圾,这就是安全应该关注的内容。

内容:
(一)办公室5s管理-桌面位置摆放规范
(二)办公室5s管理-办公桌抽屉整理规范
(三)办公室5S管理-制度检查表
(四)办公室5s管理-办公区工作纪律规定
(五)办公室5s管理-办公区域环境卫生管理
(六)办公室5s管理-办公室安全管理

步骤:
整理:
定义:
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现场只保留必需的物品。
目的:
①        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
② 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
③ 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
④ 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
⑤ 有利于减少库存量,节约资金;
⑥ 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情绪。
意义:
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对生产现场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其次。对于车间里各个工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厂房上下、工具箱内外,以及车间的各个死角,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
整顿
定义:
必需品依规定定位、定方法摆放整齐有序,明确标示。
目的:
不浪费时间寻找物品,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
意义:
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过前一步整理后,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最简洁的流程下完成作业。
要点:
①        物品摆放要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以便于寻找,消除因混放而造成的差错;
② 物品摆放地点要科学合理。例如,根据物品使用的频率,经常使用的东西应放得近些(如放在作业区内),偶尔使用或不常使用的东西则应放得远些(如集中放在车间某处);
③ 物品摆放目视化,使定量装载的物品做到过目知数,摆放不同物品的区域采用不同的色彩和标记加以区别。
清扫
定义:
清除现场内的脏污、清除作业区域的物料垃圾。
目的:
清除“脏污”,保持现场干净、明亮。
意义:
将工作场所之污垢去除,使异常之发生源很容易发现,是实施自主保养的第一步,主要是在提高设备稼动率。
要点:
①        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设备、工具等,要自己清扫,而不要依赖他人,不增加专门的清扫工;
② 对设备的清扫,着眼于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扫设备要同设备的点检结合起来,清扫即点检;清扫设备要同时做设备的润滑工作,清扫也是保养;
③ 清扫也是为了改善。当清扫地面发现有飞屑和油水泄漏时,要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清洁
定义:
将整理、整顿、清扫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维持其成果。
目的:
认真维护并坚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效果,使其保持最佳状态。
意义:
通过对整理、整顿、清扫活动的坚持与深入,从而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职工能愉快地工作。
要点:
①        车间环境不仅要整齐,而且要做到清洁卫生,保证工人身体健康,提高工人劳动热情;
② 不仅物品要清洁,而且工人本身也要做到清洁,如工作服要清洁,仪表要整洁,及时理发、刮须、修指甲、洗澡等;
③ 工人不仅要做到形体上的清洁,而且要做到精神上的“清洁”,待人要讲礼貌、要尊重别人;
④ 要使环境不受污染,进一步消除浑浊的空气、粉尘、噪音和污染源,消灭职业病。
素养
定义:
人人按章操作、依规行事,养成良好的习惯,使每个人都成为有教养的人。
目的:
提升“人的品质”,培养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的人。
意义:
努力提高员工的自身修养,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和作风,让员工能通过实践5S获得人身境界的提升,与企业共同进步,是5S活动的核心。

现场管理
原则
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
整理,区分物品的用途,清除多余的东西
整顿,物品分区放置,明确标识,方便取用
清扫,清除垃圾和污秽,防止污染
清洁,环境洁净制定标准,形成制度
素养,养成良好习惯,提升人格修养
效用
5S管理的五大效用可归纳为5个S,即:Safety(安全)、Sales(销售)、Standardization(标准化)、Satisfaction(客户满意)、Saving(节约)。
1.确保安全(Safety)
通过推行5S,企业往往可以避免因漏油而引起的火灾或滑倒;因不遵守安全规则导致的各类事故、故障的发生;因灰尘或油污所引起的公害等。因而能使生产安全得到落实。
2.扩大销售(Sales)
5S是一名很好的业务员,拥有一个清洁、整齐、安全、舒适的环境;一支良好素养的员工队伍的企业,常常更能博到客户的信赖。
3.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通过推行5S,在企业内部养成守标准的习惯,使得各项的活动、作业均按标准的要求运行,结果符合计划的安排,为提供稳定的质量打下基础。
4.客户满意(Satisfaction)
由于灰尘、毛发、油污等杂质经常造成加工精密度的降低,甚至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而推行5S后,清扫、清洁得到保证,产品在一个卫生状况良好的环境下形成、保管、直至交付客户,质量得以稳定。
5.节约(Saving)
通过推行5S,一方面减少了生产的辅助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因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从而可降低一定的生产成本,可谓“5S是一位节约者”。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9 05:55
推行目的
做一件事情,有时非常顺利,然而有时却非常棘手,这就需要5S来帮助我们分析、判断、处理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实施5S,能为我们的公司带来巨大的好处,可以改善企业的品质,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确保准时交货,同时还能确保安全生产并能保持并不断增强员工们高昂的士气。
因此,企业有人、物、事等三方面安全的三安原则,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并能保持员工们高昂的士气。一个生产型的企业,人员的安全受到威胁,生产的安全受到影响,物品的安全受到影响,所以,一个企业要想改善和不断地提高企业形象,就必须推行5S计划。推行5S最终要达到八大目的:
1.改善和提高企业形象
整齐、整洁的工作环境,容易吸引顾客,让顾客心情舒畅;同时,由于口碑的相传,企业会成为其它公司的学习榜样,从而能大大提高企业的威望。
2.促成效率的提高
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再加上很有修养的合作伙伴,员工们可以集中精神,认认真真地干好本职工作,必然就能大大地提高效率。试想,如果员工们始终处于一个杂乱无序的工作环境中,情绪必然就会受到影响。情绪不高,干劲不大,又哪来的经济效益?所以推动5S,是促成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3.改善零件在库周转率
需要时能立即取出有用的物品,供需间物流通畅,就可以极大地减少那种寻找所需物品时,所滞留的时间。因此,能有效地改善零件在库房中的周转率。
4.减少直至消除故障,保障品质
优良的品质来自优良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只有通过经常性的清扫、点检和检查,不断地净化工作环境,才能有效地避免污损东西或损坏机械,维持设备的高效率,提高生产品质。
5.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整理、整顿、清扫,必须做到储存明确,东西摆在定位上物归原位,工作场所内都应保持宽敞、明亮,通道随时都是畅通的,地上不能摆设不该放置的东西,工厂有条不紊,意外事件的发生自然就会相应地大为减少,当然安全就会有了保障。
6.降低生产成本
第六个目的,强调的是降低生产成本。一个企业通过实行或推行5S,它就能极大地减少人员、设备、场所、时间等这几个方面的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7.改善员工的精神面貌,使组织活力化
第七个目的,可以明显地改善员工的精神面貌,使组织焕发一种强大的活力。员工都有尊严和成就感,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并带动改善意识形态。
8.缩短作业周期,确保交货
推动 5S,通过实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来实现标准的管理,企业的管理就会一目了然,使异常的现象很明显化,人员、设备、时间就不会造成浪费。企业生产能相应地非常顺畅,作业效率必然就会提高,作业周期必然相应地缩短,确保交货日期万无一失了。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9 05:55
实现手法:
实施要点:
整理:正确的价值意识——“使用价值”,而不是“原购买价值”
整顿:正确的方法——“3要素、3定”+ 整顿的技术
清扫:责任化——明确岗位5S责任
清洁:制度化及考核——5S时间;稽查、竞争、奖罚
素养:长期化——晨会、礼仪守则
推行步骤:
步骤1:成立推行组织
步骤2:拟定推行方针及目标
步骤3:拟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法
步骤4:教育
步骤5:活动前的宣传造势
步骤6:实施
步骤7:活动评比办法确定
步骤8:查核
步骤9:评比及奖惩
步骤10:检讨与修正
步骤11:纳入定期管理活动中
实施方法:
1.1 抽屉法:把所有资源视作无用的,从中选出有用的。
1.2 樱桃法:从整理中挑出影响整体绩效的部分。
1.3 四适法:适时、适量、适质、适地。
1.4 疑问法:该资源需要吗?需要出现在这里吗?现场需要这么多数量吗?
2.1 IE法:根据运作经济原则,将使用频率高的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2.2 装修法:通过系统的规划将有效的资源利用到最有价值的地方。
2.3 三易原则:易取、易放、易管理。
2.4 三定原则:定位、定量、定标准。
2.5 流程法:对于布局,按一个流的思想进行系统规范,使之有序化。
2.6 标签法:对所有资源进行标签化管理,建立有效的资源信息。
3.1 三扫法:扫黑、扫漏、扫怪。
3.2 OEC法: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4.1 雷达法:扫描权责范围内的一切漏洞和异端。
4.2 矩阵推移法:由点到面逐一推进。
4.3 荣誉法:将美誉与名声结合起来,以名声决定执行组织或个人的声望与收入。
5.1 流程再造:执行不到位不是人的问题,是流程的问题,流程再造为解决这一问题。
5.2 模式图:建立一套完整的模式图来支持流程再造的有效执行。
5.3 教练法:通过摄像头式的监督模式和教练一样的训练使一切别扭的要求变成真正的习惯。
5.4 疏导法:像治理黄河一样,对严重影响素养的因素进行疏导。
实施难点:
1.员工不愿配合,未按规定摆放或不按标准来做,理念共识不佳。
2.事前规划不足,不好摆放及不合理之处很多。
3.公司成长太快,厂房空间不足,物料无处堆放。
4.实施不够彻底,持续性不佳,抱着应付心态。
5.评价制度不佳,造成不公平,大家无所适从。
6.评审人员因怕伤感情,统统给予奖赏,失去竞赛意义。
实施意义:
5S是现场管理的基础,是TPM(全员参与的生产保全)的前提,是TQM(全面品质管理)的第一步,也是ISO9000有效推行的保证。
5S现场管理法能够营造一种“人人积极参与,事事遵守标准”的良好氛围。有了这种氛围,推行ISO、TQM及TPM就更容易获得员工的支持和配合,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推动力。
实施ISO、TQM、TPM等活动的效果是隐蔽的、长期性的,一时难以看到显著的效果。而5S活动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如果在推行ISO、TQM、TPM等活动的过程中导入5S,可以通过在短期内获得显著效果来增强企业员工的信心。
5S是现场管理的基础,5S水平的高低,代表着管理者对现场管理认识的高低,这又决定了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而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制约着ISO、TPM、TQM活动能否顺利、有效地推行。通过5S活动,从现场管理着手改进企业“体质”,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管理效用
1、5S管理是节约家,实现了成本优化。
2、5S管理是最佳推销员,提升了企业形象。
3、5S管理不仅是安全保障者,也是品质守护神。
4、5S管理是标准化的推动者。
5、5S管理形成令人满意的职场,提高了工作效率。

管理案例
项目背景:
某著名家电集团(以下简称A集团),为了进一步夯实内部管理基础、提升人员素养、塑造卓越企业形象,希望借助专业顾问公司全面提升现场管理水平。集团领导审时度势,认识到要让企业走向卓越,必须先从简单的ABC开始,从5S这种基础管理抓起。
现场诊断:
通过现场诊断发现,A集团经过多年的现场管理提升,管理基础扎实,某些项目(如质量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现场问题主要体现为三点:
1.工艺技术方面较为薄弱。现场是传统的流水线大批量生产,工序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场堆积了大量半成品,生产效率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细节的忽略。在现场随处可以见到物料、工具、车辆搁置,手套、零件在地面随处可见,员工熟视无睹;
3.团队精神和跨部门协作的缺失。部门之间的工作存在大量的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工作更缺乏主动性,而是被动的等、靠、要。
解决方案:
“现场5S与管理提升方案书”提出了以下整改思路:
1.将5S与现场效率改善结合,推行效率浪费消除活动和建立自动供料系统,彻底解决生产现场拥挤混乱和效率低的问题;
2.推行全员的5S培训,结合现场指导和督察考核,从根本上杜绝随手、随心、随意的不良习惯;
3.成立跨部门的专案小组,对现存的跨部门问题登录和专项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梳理矛盾关系,确定新的流程,防止问题重复发生。
根据这三大思路,我们从人员意识着手,在全集团内大范围开展培训,结合各种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5S氛围;然后从每一扇门、每一扇窗、每一个工具柜、每一个抽屉开始指导,逐步由里到外、由上到下、由难到易,经过一年多的全员努力,5S终于在A集团每个员工心里生根、发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项目收益:
1.经过一年多的全员努力,现场的脏乱差现象得到了彻底的改观,营造了一个明朗温馨、活性有序的生产环境,增强了全体员工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2.员工从不理解到理解,从要我做到我要做,逐步养成了事事讲究,事事做到最好的良好习惯;
3.在一年多的推进工作中,从员工到管理人员都得到了严格的考验和锻炼,造就一批能独立思考、能从全局着眼,具体着手的改善型人才,从而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4.配合A集团的企业愿景,夯实了基础,提高了现场管理水平,塑造了公司良好社会形象,最终达到提升人员素质的目的。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11 09:38
扩展阅读
6s管理
在5s活动的基础上,有的人提出了6s管理活动,记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基础上增加了“自检”,即每日下班前作自我反省与检讨,目的是1.总结经验与不足 2.判定一至两种改进措施 3.培养自觉性、韧性和耐心,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范于未然。
8S管理
8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八个项目,因其古罗马发音均以“S”开头,简称为8S。 8s管理法的目的,是使企业在现场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的素养,消除安全隐患、节约成本和时间。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3S管理
随着管理的不断完善和精细,5S管理的内容也不断地被扩充,已经逐步发展到13S,即在5S的基础上增加安全、节约、服务、满意、坚持、共享、效率、学习。其实,无论怎么变化,5S其实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文化。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11 09:38
优秀企业管理方法之14- 新旧QC七大手法

  

新旧QC七大手法

又称新旧QC七大工具(手法)。旧QC七大手法偏重于统计分析,针对问题发生后的改善,新QC七大手法偏重于思考分析过程,主要是强调在问题发生前进行预防。

有用的质量统计管理工具当然不止七种。除了新旧七种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还有实验设计、分布图、推移图、趋势图等。

品管七大手法是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直方图、排列图、检查表、层别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

其实,质量管理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之上的组织性的质量管理;二是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的质量控制。

组织性的质量管理方法是指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人员工作方式的角度进行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之上,主要内容有制定质量方针,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QC小组活动,各部门质量责任的分担,进行质量诊断等。

旧七大手法
手法口诀
1查检集数据
2分层作解析
3排列抓重点
4直方显分布
5因果追原因
6散布看相关
7管制找异常

1、查检表(Check sheet)
查检表是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原因分析的一种工具,其格式可多种多样,这种方法虽然较简单,但实用有效,主要作为记录或者点检所用。

2、数据分层法-层别法(Stratifcation)
数据分层法又称为层别法就是将性质相同的,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因为在实际生产中,影响质量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这些因素区别开来,则难以得出变化的规律。数据分层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按不同时间,不同班次进行分层,按使用设备的种类进行分层,按原材料的进料时间,按原材料成分进行分层,按检查手段,按使用条件进行分层,按不同缺陷项目进行分层,等等。数据分层法经常与上述的统计分析表结合使用。

数据分层法的应用,主要是一种系统概念,即在于要处理相当复杂的资料,就得懂得如何把这些资料有系统、有目的地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及统计。
科学管理强调的是以管理的技法,来弥补以往靠经验、靠视觉判断的管理的不足。而此管理技法,除了建立正确的理念外,更需要有数据的运用,才有办法进行工作解析及采取正确的措施。
如何建立原始的数据及将这些数据依据所需要的目的进行集计,也是诸多品管手法的最基础工作。举个例子:我国航空市场近几年随着开放而竞争日趋激烈,航空公司为了争取市场除了加强各种措施外,也在服务品质方面下工夫。我们也可以经常在航机上看到客户满意度的调查。此调查是通过调查表来进行的。调查表的设计通常分为地面的服务品质及航机上的服务品质。地面又分为订票,候机;航机又分为空服态度,餐饮,卫生等。透过这些调查,将这些数据予以集计,就可得到从何处加强服务品质了。

3、排列图-柏拉图(Pareto)
排列图又称为柏拉图、重点分析图、ABC分析图,由此图的发明者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Pareto)的名字而得名。柏拉图最早用排列图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的状况,他发现当时意大利80%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后来人们发现很多场合都服从这一规律,于是称之为Pareto定律。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运用柏拉图的统计图加以延伸将其用于质量管理。排列图是分析和寻找影响质量主原因素的一种工具,其形式用双直角坐标图,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如件数金额等),右边纵坐标表示频率(如百分比表示)。分折线表示累积频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即出现频数多少)从左向右排列。通过对排列图的观察分析可抓住影响质量的主原因素。这种方法实际上不仅在质量管理中,在其他许多管理工作中,例如在库存管理中,都有是十分有用的。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往往不知从哪里着手,但事实上大部分的问题,只要能找出几个影响较大的原因,并加以处置及控制,就可解决问题的80%以上。柏拉图是根据归集的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发生的现象,有系统地加以项目别(层别)分类,计算出各项目别所产生的数据(如不良率,损失金额)及所占的比例,再依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在工厂或办公室里,把低效率,缺损,制品不良等损失按其原因别或现象别,也可换算成损失金额的80%以上的项目加以追究处理,这就是所谓的柏拉图分析。
柏拉图使用以层别法的项目别(现象别)为前提,依经顺位调整过后的统计表才能制成柏拉图。
柏拉图分析的步骤:
(1)将要处置的事,以状况(现象)或原因加以层别;
(2)纵轴虽可以表示件数,但最好以金额表示比较强烈;
(3)决定搜集资料的期间,自何时至何时,作为柏拉图资料的依据,期限间尽可能定期;
(4)各项目依照合半之大小顺位左至右排列在横轴上;
(5)绘上柱状图;
(6)连接累积曲线。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11 09:39
4、直方图 (Histogram)
在质量管理中,如何预测并监控产品质量状况?如何对质量波动进行分析?直方图就是一目了然地把这些问题图表化处理的工具。它通过对收集到的貌似无序的数据进行处理,来反映产品质量的分布情况,判断和预测产品质量及不合格率。

直方图又称质量分布图,柱状图,它是表示资料变化情况的一种主要工具。用直方图可以解析出资料的规则性,比较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状态,对於资料分布状况一目了然,便于判断其总体质量分布情况。在制作直方图时,牵涉学的概念,首先要对资料进行分组,因此如何合理分组是其中的关键问题。按组距相等的原则进行的两个关键数位是分组数和组距。是一种几何形图表,它是根据从生产过程中收集来的质量数据分布情况,画成以组距为底边、以频数为高度的一系列连接起来的直方型矩形图。
作直方图的目的就是通过观察图的形状,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预测生产过程的质量。具体来说,作直方图的目的有:
①判断一批已加工完毕的产品;
②验证工序的稳定性;
③为计算工序能力搜集有关数据。
直方图将数据根据差异进行分类,特点是明察秋毫地掌握差异。
直方图的作用        
(1)显示质量波动的状态;
(2)较直观地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
(3)通过研究质量波动状况之后,就能掌握过程的状况,从而确定在什么地方集中力量进行质量改进工作。
直方图法在应用中常见的错误和注意事项
a. 抽取的样本数量过小,将会产生较大误差,可信度低,也就失去了统计的意义。因此,样本数不应少于50个。
b. 组数 k 选用不当,k 偏大或偏小,都会造成对分布状态的判断有误。
c. 直方图一般适用于计量值数据,但在某些情况下也适用于计数值数据,这要看绘制直方图的目的而定。
d. 图形不完整,标注不齐全,直方图上应标注:公差范围线、平均值 的位置(点画线表示)不能与公差中心M相混淆;图的右上角标出:N、S、C p或 CPK.

5、因果分析图-特性要因图(Characteristic diagram)
因果分析图是以结果作为特性,以原因作为因素,在它们之间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因果分析图是一种充分发动员工动脑筋,查原因,集思广益的好办法,也特别适合于工作小组中实行质量的民主管理。当出现了某种质量问题,未搞清楚原因时,可针对问题发动大家寻找可能的原因,使每个人都畅所欲言,把所有可能的原因都列出来。
所谓因果分析图,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的众多原因,以系统的方式图解,即以图来表达结果(特性)与原因(因素)之间的关系。其形状像鱼骨,又称鱼骨图。
某项结果之形成,必定有原因,应设法利用图解法找出其因。首先提出了这个概念的是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所以特性原因图又称[石川图]。因果分析图,可使用在一般管理及工作改善的各种阶段,特别是树立意识的初期,易于使问题的原因明朗化,从而设计步骤解决问题。
分析图使用步骤:
步骤1:召集与此问题相关的,有经验的人员,人数最好4-10人。
步骤2:挂一张大白纸,准备2-3支色笔。
步骤3:由集合的人员就影响问题的原因发言,发言内容记入图上,中途不可批评或质问(脑力激荡 法)。
步骤4:时间大约1个小时,搜集20-30个原因则可结束。

步骤5:就所搜集的原因,何者影响最大,再由大轮流发言,经大家磋商后,认为影响较大予圈上红色圈。
步骤6:与步骤5一样,针对已圈上一个红圈的,若认为最重要的可以再圈上两圈,三圈。  步骤7:重新画一张原因图,未上圈的予于去除,圈数愈多的列为最优先处理。
因果分析图提供的是抓取重要原因的工具,所以参加的人员应包含对此项工作具有经验者,才易奏效。直方图(Histogram) 直方图又称柱状图,它是表示数据变化情况的一种主要工具。用直方图可以将杂乱无章的资料,解析出规则性,比较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状态,对于资料中心值或分布状况一目了然,便于判断其总体质量分布情况。在制作直方图时,牵涉到一些统计学的概念,首先要对数据进行分组,因此如何合理分组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分组通常是按组距相等的原则进行的两个关键数字是分组数和组距。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12 08:43
6、散布图(Scatter diagram)-相关图
散布图又叫相关图,它是将两个可能相关的变量数据用点画在坐标图上,用来表示一组成对的数据之间是否有相关性。这种成对的数据或许是特性一原因,特性一特性,原因一原因的关系。通过对其观察分析,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这种问题在实际生产中也是常见的,例如热处理时淬火温度与工件硬度之间的关系,某种元素在材料中的含量与材料强度的关系等。这种关系虽然存在,但又难以用精确的公式或函数关系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用相关图来分析就是很方便的。假定有一对变量x 和 y,x 表示某一种影响因素,y 表示某一质量特征值,通过实验或收集到的x 和 y 的数据,可以在坐标图上用点表示出来,根据点的分布特点,就可以判断 x和 y 的相关情况。
在我们的生活及工作中,许多现象和原因,有些呈规则的关联,有些呈不规则形有关联。我们要了解它,就可借助散布图统计手法来判断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

7、控制图-管制图 (Control chart)
控制图又称为管制图。由美国的贝尔电话实验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在1924年首先提出,管制图使用后,就一直成为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特别在质量管理方面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它是一种有控制界限的图,用来区分引起质量波动的原因是偶然的还是系统的,可以提供系统原因存在的信息,从而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控制图按其用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供分析用的控制图,用控制图分析生产过程中有关质量特性值的变化情况,看工序是否处于稳定受控状;再一类是供管理用的控制图,主要用于发现生产过程是否出现了异常情况,以预防产生不合格品。
统计管理方法是进行质量控制的有效工具,但在应用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否则的话就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些问题主要是:1 )数据有误。数据有误可能是两种原因造成的,一是人为的使用有误数据,二是由于未真正掌握统计方法;2 )数据的采集方法不正确。如果抽样方法本身有误则其后的分析方法再正确也是无用的;3)数据的记录,抄写有误;4 )异常值的处理。通常在生产过程取得的数据中总是含有一些异常值的,它们会导致分析结果有误。
以上概要介绍了七种常用初级统计质量管理七大手法即所谓的“QC七工具”,这些方法集中体现了质量管理的“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进行判断和管理”的特点。最后还需指出的是,这些方法看起来都比较简单,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正确灵活地应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12 08:43
新QC七大手法-QC七工具(新)

1、关联图(Relationship Diagram)
关联图,又称关系图,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应庆大学千住镇雄教授提出,是用来分析事物之间“原因与结果”、“目的与手段”等复杂关系的一种图表,它能够帮助人们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中,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亲和图(Affinity Diagram)
亲和图法,又叫KJ法,是日本川喜田二郎首创,把大量收集到的关于未知事物或不明确的事实的意见或构思等语言资料,按其相互亲和性(相近性)归纳整理这些资料,使问题明确起来,求得统一认识和协调工作,以利于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3、系统图(System Diagram)
系统图就是把要实现的目的与需要采取的措施或手段,系统地展开,并绘制成图, 以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找最佳手段或措施的一种方法。  

4、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
过程决策程序图,又称PDPC(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法是随事态的进展分析能导致各种结果的要素,并确定一个最优过程使之达到理想结果的方法。

5、矩阵图(Matrix Diagram)
矩阵图法就是从多维问题的事件中,找出成对的因素,排列成矩阵图,然后根据矩阵图来分析问题,确定关键点的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多因素综合思考,探索问题的好方法。

6、矩阵数据分析法(Matrix Data Analysis Chart)
矩阵数据分析法是对多个变动且复杂的因果进行解析。 矩阵图上各元素间的关系如果能用数据定量化表示,就能更准确地整理和分析结果。这种可以用数据表示的矩阵图法,叫做矩阵数据分析法。在QC新七种工具中,数据矩阵分析法是唯一种利用数据分析问题的方法,但其结果仍要以图形表示。

7、箭条图(Arrow Diagram)
箭条图法是将项目推行时所需的各步骤、作业按从属关系用网络图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13 21:08
优秀企业管理方法之15-4M1E法


4M是指Man(人),Machine(机器),Material(材料),Method(方法);
1E是指:Environments(环境),故合称4M1E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机、料、法、环现场管理五大要素。
  所谓人(Man),就是指在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主管、司机、生产员工、搬运工等一切存在的人。现场中的人,班组长应当注意什么呢?首先应当了解自己的下属员工。
  人,是生产管理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围绕这“人”的因素,各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生产的进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有的人温和,做事慢,仔细,对待事情认真;有的人性格急躁,做事只讲效率,缺乏质量,但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内向,有了困难不讲给组长听,对新知识,新事物不易接受;有的人性格外向,做事积极主动,但是好动,喜欢在工作场所讲闲话。
  那么,作为他们的领导者,你就不能用同样的态度或方法去领导所有人。应当区别对待(公平的前提下),对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能“人尽其才”。发掘性格特点的优势,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就是要你能善于用人。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就首先从现有的人员中去发掘,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特点,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人力资源课程就是专门研究如何提高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工效,如何激发员工的热情的一门科学。简单的说,人员管理就是生产管理中最为复杂,最难理解和运用的一种形式。
  机(Machine),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一个企业在发展,除了人的素质有所提高,企业外部形象在提升;公司内部的设备也在更新,。为什么呢?好的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如:企料,改变过去的手锯为现在的机器锯,效率提升了几十倍。原来速度慢、人体力还接受好大考验;现在,人也轻松,效率也提高了。所以说,工业化生产,设备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另一有力途径。
  物(Material),指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产品用料。现在的工业产品的生产,分工细化,一般都有几种几十种配件或部件是几个部门同时运作。当某一部件未完成时,整个产品都不能组装,造成装配工序停工待料。不论你在那一个部门,你工作的结果都会影响到其他部门的生产运作。当然,你不能只顾自己部门的生产而忽略其后工序或其他相关工序的运作;因为企业的运作的是否良好是整体能否平衡运作的结果。
  所以你在生产管理的工作里面,必须密切注意前工序送来的半成品,仓库的配件,自己工序的生产半成品或成品的进度情况。一个好的管理者,是一个能纵观全局的人;能够为大家着想的人。
  法(Method),顾名思义,方法\技术。指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章制度。它包括:工艺指导书,标准工序指引,生产图纸,生产计划表,产品作业标准,检验标准,各种操作规程等。他们在这里的作用是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产品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的要求。严格按照规程作业,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的一个条件。
  环(Environments),指环境。对于某些产品(电脑、高科技产品)对环境的要求很高,环境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比如:音响的调试时,周围环境要求应当很静。食品行业对环境也有专门的规定,否则,产品的卫生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现在对工业制造企业也有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引进。5S运动也是企业对环境提高要求的具体表现。
  生产现场的环境,有可能对员工的安全造成威胁,如果员工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又怎么能安心工作呢?所以,环境是生产现场管理中不可忽略的一环。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13 21:09
海因里希法则


什么是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 也可以是“1:29:300法则”。"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
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西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同时海因里希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故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即:
(1) 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2) 事故的发生是由于:①人的不安全行为;②物的不安全状态。
(3)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4) 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法则的应用分析
同样的道理,在一次成功的背后,往往也有无数的失败的积累,这是被无数成功者的经历所证明过的。
一种名叫砷矾纳明的药能够治疗梅毒病和昏睡病,它的发明者是欧立希。欧立希在试制过程中遭受过605次失败,这使他痛苦万分,但他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坚持试验,终于在606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为了纪念自己的成功经历,欧立希把这种新药命名为“606”。
成功与失败的差距,可能就在于完全做对一件事情和几乎做对一件事情。失败的次数愈多,成功的机会亦愈近。成功是失败的尽头,失败是成功的黎明。
失败有时会像一个欺软怕硬的强盗,他把那些努力通过他门前的人拦截住,抢夺他们所有的财富,然后分门别类地堆积在自己的房间里。而战胜他的人,他会把所有战利品拱手相让。
而成功,则是在受降仪式上最后一分钟来观礼的客人。错误和失败是对人的意志的严峻考验。不明智的人,在成功面前就会骄傲自满;清醒的人,在失败面前更能锻炼自己的意志。在逆境中的表现是成熟与否和气质优劣的最好的试金石。
战国时,晋国的范氏和中行氏两大家族,准备反叛晋定公。
这时有人出来劝阻他们说,晋定公曾经饱经失败,自己曾经多次被打败,还曾经流居异国,就象一个三次摔断了胳膊的人,已经尝透了折臂的滋味。被治好以后,他已经从几次三番的折臂中,了解到其中原因和治疗的方法。他在多次失败中已经成为一个老奸巨滑的政争高手,如果起兵和他斗,可以说一点把握都没有。
这就是有名的“三折其肱”的故事,是一个多次失败所创造的传说。如果晋定公不是从失败中得到“接种”而获得免疫力,怎么能够对强大的权臣有这样的威慑力呢?
但是,失败并不能自然带来成功,还需要反思与探索,最可怕的是对失败毫无省思,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实际上,有时对一些问题的思索,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13 21:11
海因里希最初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个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
遗传因素及环境是造成人的性格上缺点的原因,遗传因素可能造成鲁莽、固执等不良性格;社会环境可能妨碍教育、助长性格上的缺点发展。
2、人的缺点
人的缺点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机械、物质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它包括鲁莽、固执、过激、神经质、轻率等性格上的先天缺点,以及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等后天缺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或机械、物质的状态,它们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例如,在起重机的吊荷下停留、不发信号就启动机器、工作时间打闹或拆除安全防护装置等都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没有防护的传动齿轮、裸露的带电体、或照明不良等属于物的不安全状态。
4、事故
事故是由于物体、物质、人或放射线的作用或反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之外的、失去控制的事件。坠落、物体打击等使人员受到伤害的事件是典型的事故。
5、伤害
直接由于事故而产生的人身伤害。人们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得到图中那样的多米诺骨牌系列。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连锁中的一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14 08:24
海因里希法则
什么是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
海因里希法则的应用分析
  同样的道理,在一次成功的背后,往往也有无数的失败的积累,这是被无数成功者的经历所证明过的。
  一种名叫砷矾纳明的药能够治疗梅毒病和昏睡病,它的发明者是欧立希。欧立希在试制过程中遭受过605次失败,这使他痛苦万分,但他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坚持试验,终于在606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为了纪念自己的成功经历,欧立希把这种新药命名为“606”。
  成功与失败的差距,可能就在于完全做对一件事情和几乎做对一件事情。失败的次数愈多,成功的机会亦愈近。成功是失败的尽头,失败是成功的黎明。
  失败有时会像一个欺软怕硬的强盗,他把那些努力通过他门前的人拦截住,抢夺他们所有的财富,然后分门别类地堆积在自己的房间里。而战胜他的人,他会把所有战利品拱手相让。
  而成功,则是在受降仪式上最后一分钟来观礼的客人。错误和失败是对人的意志的严峻考验。不明智的人,在成功面前就会骄傲自满;清醒的人,在失败面前更能锻炼自己的意志。在逆境中的表现是成熟与否和气质优劣的最好的试金石。
  战国时,晋国的范氏和中行氏两大家族,准备反叛晋定公。
  这时有人出来劝阻他们说,晋定公曾经饱经失败,自己曾经多次被打败,还曾经流居异国,就象一个三次摔断了胳膊的人,已经尝透了折臂的滋味。被治好以后,他已经从几次三番的折臂中,了解到其中原因和治疗的方法。他在多次失败中已经成为一个老奸巨滑的政争高手,如果起兵和他斗,可以说一点把握都没有。
  这就是有名的“三折其肱”的故事,是一个多次失败所创造的传说。如果晋定公不是从失败中得到“接种”而获得免疫力,怎么能够对强大的权臣有这样的威慑力呢?
  但是,失败并不能自然带来成功,还需要反思与探索,最可怕的是对失败毫无省思,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实际上,有时对一些问题的思索,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东日本铁道公司为使员工认识事故的严重性,建立起“失败博览馆”,丰田公司专门建立了一处模拟汽车事故的场所,让人们体验汽车失控时的危险。




作者: 老规矩    时间: 2016-10-14 08:26

《丰田模式: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重要内容摘录


今年4月下旬的时候,我买了本美国杰弗瑞•莱克教授写的《丰田模式: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虽然我自己不是做生产制造的相关工作的,但是作为一位专业的质量工程师,了解和学习精益生产方面的基础性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书中提到的14项管理原则分享给对精益生产感兴趣的朋友们。
第一类:长期理念
原则1:管理决策以长期理念为基础,即使因此牺牲短期财务目标也在所不惜。
企业应该有一个优先于任何短期决策的目的概念,使整个企业的运作与发展能够相互呼应,朝向这个比赚钱更重要的共同目的迈进。了解你公司的历史地位,设法使公司迈向下一个阶段。企业理念的使用是所有其他原则的基石。
起始点应该是为顾客、社会、经济创造价值。评估公司每个部门实现此目的的能力。
要有责任感。努力决定自己的命运,依靠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行为、保持与提高创造价值的技能等负起责任。

第二类:正确的流程方能产生正确成果
原则2:建立连续的作业流程以使问题浮现。
重新设计工作流程,使其变成创造高附加价值的连续流程。尽力把所有工作计划中闲置或等候他人工作的时间减少到零。
建立快速输送材料与信息的流程,使流程与人员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以便立即浮现问题。
使整个企业文化重视流程,这是促成真正的持续改善及员工发展的关键。

原则3:使用拉动式生产方式以避免生产过剩。
在生产流程下游的顾客需要的时候,供应给他们正确数量的正确东西。材料的补充应该由消费量决定,这是准时生产的基本原则。
使在制品及仓库存货减至最少,每项产品只维持少量存货,根据顾客实际领取的数量,经济地补充存货。
按顾客的需求每天变化,而不是依靠计算机的时间表与系统来追踪浪费的存货。

原则4:使工作负荷平均(生产均衡化),工作应该像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一样。
杜绝浪费只是实现精益所必须做的工作的1/3。避免员工与设备的工作负荷过重,以及生产安排的不均匀,也同等重要,但多数试图实行精益原则的企业并不了解这些。
尽量使所有制造与服务流程的工作负荷平均化,以取代大多数公司实行的批量生产方法中经常启动、停止,停止、启动的做法。

原则5:建立立即暂停以解决问题、从一开始就重视质量控制的文化。
为顾客提供的品质决定着你的定价。
使用所有确保品质的现代方法。
使生产设备具有发现问题及一发现问题就停止生产的能力。设置一种可视的系统以警示团队或计划领导者某部机器或某个流程需要协助。“自动化”(具有人类智慧的机器)是“内建质检”(built-in quality)的基础。
在企业中设立支持快速解决问题的制度和对策。
在企业文化中融入发生问题时立即暂停或减缓速度、就地改进质量以提升长期生产力的理念。

原则6:工作的标准化是持续改善与授权员工的基础。
在工作场所中的任何地方都使用稳定、可重复的方法,以维持流程的可预测性、规律的动作时间,以及规律的产出,这是“单件流”与拉动方式的基础。
到一定时间时,应该汲取对流程的累积学习心得,把现今的最佳实务标准化,让员工对于标准提出有创意的改进意见,把这些见解纳入新标准中。如此一来,当员工变动时,便可以把学习心得传递给接替此职务工作的员工。

原则7:通过可视化管理使问题无所隐藏。
使用简单的视觉指示,以帮助员工立即确定他们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抑或状况是否发生变异。
避免因使用计算机屏幕而致使员工的注意力从工作场所移开。
设计简单的可视系统,安装于执行工作的场所,以支持“单件流”与拉动式生产方式。
尽可能把报告缩减为一页,即使是最重要的财务决策报告亦然。

原则8:使用可靠且已经充分测试的技术以协助员工及生产流程。
技术应该是用来支持员工的,而不是取代员工。许多时候,最好的方法是在把技术运用于流程之前,先以人工方式证实其切实可行。
新技术往往不可靠且难以标准化,因此会危害到流程。让检验过的流程正常运转的重要性要优于未经充分测试的新技术。
在企业流程、制造系统或产品研发中采用新技术之前,必须先经过实际测试。
与企业文化有冲突,或可能会损及稳定性、可靠性与可预测性的技术,必须予以修正或干脆舍弃。
不过,在寻求新的工作方法时,必须鼓励员工考虑新技术。若一项适合的技术已经过充分测试,且能改进你的流程,就应该快速实施。

第三类:借助员工与合作伙伴的发展,为组织创造价值
原则9:培养深谙公司理念的领袖,使他们能教导其他员工。
宁愿从企业内部栽培领导者,也不要从企业外聘用。
不要把领导者的职责视为只是完成工作和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领导者必须是公司理念与做事方法的模范。
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对日常工作有事无巨细的了解,方能成为公司理念的最佳教导者。

原则10:培养与发展信奉公司理念的杰出人才与团队。
创造坚实稳固的文化,使公司的价值观与信念普及并延续多年。
训练杰出的个人与团队以实现公司理念,获得杰出成果。非常努力地持续强化公司文化。
运用跨部门团队以提高品质与生产效率,解决困难的技术性问题,以改进流程。所谓授权,是指员工使用公司的工具以改善公司运营。
持续努力教导员工如何以团队合作方式实现共同目标。团队合作是员工务必学习的东西。

原则11:重视合作伙伴与供货商,激励并助其改善。
重视你的合作伙伴与供应商,把它们视为你事业的延伸。
激励你的外部合作伙伴,要求它们成长与发展。这种态度显示你重视它们。
为它们制定挑战性的目标,并帮助它们实现这些目标。

第四类:持续解决根本问题是学习型组织的驱动力
原则12:亲临现场,彻底了解情况(现地现物)。
解决问题与改进流程必须追溯源头、亲自观察,然后验证所得数据,而不仅仅是根据他人所言及计算机屏幕所显示的东西得出结论。
根据亲自证实的资料来思考与叙述。
即使是高层经理与主管,也应该亲自查看情况,才不会对实际情况只有肤浅的表面了解。

原则13:制定决策时要稳健,穷尽所有的选择,并征得一致意见;实施决策时要迅速。
在还没有周全考虑所有其他选择之前,不要武断地选定一个方向而一路走下去。一旦经过周全考虑而选定途径后,就要快速而谨慎地采取行动。
“根回”(nemawashi)是指和所有相关者、受到影响者共同讨论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收集他们的意见,并对解决途径取得共识。这种共识过程虽花时间,但有助于全面地寻求解决方案,一旦做出决定,便应该快速执行。

原则14:通过不断省思(日语是hansei,意指“反省”)与持续改善以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
在建立了稳定的流程后,运用不断改进的工具以找出导致缺乏效率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设计几乎不需要存货的流程,这将使所有人明显看出时间与资源的浪费。一旦浪费出现,要求员工改进流程、去除浪费。
制定人事稳定、缓慢升迁及非常谨慎的接班人制度,以保护企业的知识库。
使用“反省”作为重要的里程碑,在完成某计划后,诚实地找出此计划的所有缺点,然后制定避免相同错误再发生的对策。
把最佳实务标准化,以促进学习,而不是在每个新计划及每位新经理人上台后,又重新发明新方法。
经常发生的情形是使用丰田生产方式的各种工具,但仍然只依循丰田模式中的少数几项原则,其结果将是绩效指标在短期内得以提升,但无法持久。相反,如果组织能完整地践行丰田模式的上述原则,将会自然而然地遵循丰田生产方式,产生持久的竞争优势。







作者: 肉联厂天鹰发艺    时间: 2017-1-30 18:21






欢迎光临 新盐城乐聚社区 (http://www.xycs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