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煮酒论史] 清朝灭亡时 十二个铁帽子王都在干什么?(转)

[复制链接] 0
回复
219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9-1-25 14:06: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朝灭亡时 十二个铁帽子王都在干什么 2019-01-24 09:00清朝/报国/**

1912年,溥仪奉隆裕皇太后懿旨,颁布《退位诏书》,宣告清朝寿终正寝。
我们知道,清朝近300年间,一共产生了12个世袭罔替的亲王和郡王,俗称“铁帽子王”。他们为清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清朝灭亡时,这12个铁帽子王又在干什么呢?
有的组织军队与革命军决战
这以恭亲王溥伟为代表。
溥伟是第一代恭亲王恭亲王奕訢的嫡系孙子,生于1880年12月13日,1898年承袭王爵,历任官房大臣、正红旗满洲都统、禁烟事务大臣等要职。
在溥字辈的皇族子弟里面,溥伟年龄最大,办事干练,还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肯定,“溥伟最亲,可引以为助。”1807年,光绪**病重,急于寻找继承人,溥伟也在备选之列。不过,后来,慈禧太后还是选择了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
1911年,武昌起义引发了辛亥革命,清朝统治岌岌可危。溥伟与良弼、铁良等人成立宗社党,由铁良任总司令,组织军队与革命军决战。隆裕太后考虑到溥仪年龄太小,准备让他退位。此举遭到溥伟的激烈反对。他向隆裕太后和溥仪提出请求:“太后和皇上赏兵去报国。”
当然,此时清朝的覆灭命运,已经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改变了。1912年,溥仪颁发《退位诏书》后,溥伟大怒,叫嚷道:“有我溥伟在,大清就不会亡。”然而,这种螳臂当车注定没有什么用,很快溥伟见大势已去,便离开了京城。
有的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在1911年前后,清朝政治舞台上掌握实权最大的铁帽子王,当是醇亲王载沣。在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载沣的儿子溥仪被立为**,父以子贵。载沣成为摄政王后,掌握朝政大权。就连如日中天的庆亲王、领班军机大臣奕劻,在处理政事上都得听命于载沣。
载沣跟他父亲老醇亲王一样,行事低调、小心谨慎。辛亥革命发生后,载沣看到清朝统治已经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完全不是太平天国起义之初的情况所能比拟,便果断将权力让度出来,回到醇亲王府,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溥仪颁发《退位诏书》后,载沣不再理会任何政治活动。哪怕家里来了客人,高谈阔论之际,他也只是在一边听着,从不发表什么意见。载沣深居简出,极少外出。偶尔参加亲戚本族的红白喜事,也是到了之后,简单寒暄几句,便告辞回府。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低调谨慎,载沣直到1951年才病逝,享年68岁。
有的顺应时势主张和平交权
在清朝末期,庆亲王奕劻以贪得无厌著称。他与儿子载振、大臣那桐勾结在一起,公开卖官鬻爵,获取巨额收入,被人称为“庆那公司”。
不过,奕劻对时局的判断能力倒是挺高的。1912年初,皇室内部对**是否退位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许多人,如溥伟、载泽等人都坚决反对**退位,主张顽抗到底。只有奕劻等少数几个人主张**退位,和平交接权力。
那时候,由于醇亲王载沣已经隐退,奕劻在皇室内部辈分高、权力大,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溥伟、载泽等人纠结10多人前往庆亲王府,围攻奕劻。奕劻不为所动。最终,在奕劻的坚持下,溥仪颁发了《退位诏书》,终结了清朝近300年的统治。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1917年1月,当奕劻病逝后,溥仪赐予了一个谥号“密”,暗示他应该对清朝的灭亡负责任。
【参考资料:《溥伟的**梦》《清史稿》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我不是好人,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