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煮酒论史] 孔子信不信天命?(转)

[复制链接] 0
回复
512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20-7-3 06:04: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孔子信不信“天命” (2020-07-02 08:19:22)[url=]转载[/url]

标签: 论语 朱熹 程子 杂谈

    在《论语》中,孔子说得比较多的是“天命”而不是“天才”。最著名的便是“为政”篇中的一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所谓“天命”,按照辞书的解释,指的是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们的命运。孔子“退而修诗书礼乐”,在他“修”的“书”即《尚书》中,就多有“天命”与“上天”之说。五经中的《易经》,似乎还是人之“通”天的一种手段。孔子是不信鬼神的,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所谓“敬鬼神而远之”,都透露着这样的信息,对于这一点,鲁迅曾实事求是地予以充分肯定,他说过:“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鲁迅全集》第1卷P192)但世间是否真有所谓的“天命”,根据现有的资料分析,孔子是相当矛盾的。

    你可以找出孔子自己说过的话,来证明孔子相信“天命”。例如,孔子“畏于匡”之时,想到的就是“天命”,即上天的旨意,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参见《论语·泰伯》)子服景伯将孔子的学生公伯寮投靠季孙并向季孙告发子路的事告诉孔子时,孔子想到的也是“天命”,那时他说:“道能够得到推行,是天命决定的;道不能得到推行,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参见《论语·宪问》)孔子还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所以,说孔子根本不信“天命”,这是说不过去的。

    但对于“天命”,孔子确有自己的疑惑。他与子贡有一段对话,透露的就是这样的信息。“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这只是孔子与自己的学生无意间说到的一句话,不是他正儿八经讨伐“天命”论的檄文,但在那个时代,能够毫不讳言地说出这句实话,说穿这种实情,也是相当了不起的。这句话对于后世颇有影响。例如,宋真宗为改元封禅,采信王钦若的馊主意,弄出一场缠以青缕的“天书”降世的闹剧,龙图阁待制孙奭责问宋真宗:“以臣愚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也!”这“天何言哉”,就直接出于孔子之口。

    对于“五十而知天命”中的“天命”,经学家或理学家们也有各自的解释。朱熹认为,所谓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于物者,乃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这意思有点像我们现在所说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但又不全然如此,因为,这种“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依然是“天道之流行”所“赋于”的,而此“天道”其实就是“天命”的另一种说法;程子(北宋二程)认为:“知天命,穷理尽性也”。如果这“理”与“性”中的“理”,指的是“天理”,那么,这“理”与“性”中的“性”,恐怕就是人之“天性”了。但无论是“天理”还是“天性”,都不可能被“穷尽”的,程子以“穷理尽性”来解释“知天命”,说得有些绝对。孔子自言“五十而知天命”,以我辈凡夫俗子的理解,无非是到了五十这把年纪,除了较能明察事理,洞明世事,这辈子的人生轨迹,也大致有个谱了。


分享:



我不是好人,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