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其他] 课堂上,老师应该站在哪儿? | 特别关注

[复制链接] 0
回复
111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616

主题

2647

帖子

8906

积分

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8906

首届研讨会纪念勋章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6-11 08:58: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园李 于 2016-6-11 08:59 编辑

课堂上,老师应该站在哪儿? | 特别关注
       课堂上一切皆学问,细心的老师不难发现,对于优秀教师来讲,哪怕是课堂的站位都会成为一门学问。在恰当的实际采取不同的站位,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教育是学生在交互中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所站的位置,这些很容易被人忽视的事情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
  今天中教君就来和您聊一聊,课堂上,老师应该站在哪儿。
  课堂上,老师都站在了哪儿?天津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李宝君老师在一项研究中,曾对46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录像,然后进行观察,观察发现,多数教师喜欢站在讲台中间;多数教师喜欢在教室两侧走动;多数教师的目光有定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现实的课堂中,老师都站在什么位置,这样的位置又有什么利弊?
  长时间站在讲台上
  【课堂样态】老师站在三尺讲台,或侃侃而谈,或奋笔疾书;孩子们端坐在下面,或静心凝神仔细聆听,或放纵思想的野马任意驰骋,或昏昏欲睡强力支撑……
  【利】方便老师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状况。
  【弊】老师的话语不能很均衡地传送到每个孩子的耳中,前后排学生听课的效率会出现很明显的差异;老师这样的站姿,会增大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双方各自扮演角色,互不干涉,也很难谈得上互动、交流和融合。
  习惯性地站在某些学生附近
  【课堂样态】老师走下讲台,站在某些学生附近,长时间对着部分学生。
  【利】老师习惯性地站在某些学生附近,会使这些学生集中注意,认真听讲。
  【弊】老师背对着的学生会因为失去老师目光的关注而逐渐懈怠,开始讲小话,做小动作。
  不断“游走”
  【课堂样态】老师选择站立的地方比较多,如讲台、每一个孩子的座位前后,还有座位之间的过道、教室后面。老师的站姿也是动态的,随着课堂的节奏有目的的移动,或徐或疾,或立或蹲。
  【利】老师在相对广阔的空间“游走”,可以关注每一个孩子;老师站姿的丰富,则预示着课堂交融的丰富和情感关注的丰富。
  【弊】过高频率的游走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站位中的这些小技巧,
  老师们很欢迎
  为激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在课堂上应该站在哪儿?中教君为您总结了以下几个小技巧:
  站稳“三尺讲台”
  【情境】讲解重要概念和知识。
  【技巧】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要“站稳三尺讲台”,通常要站在讲台中央。讲解过程中除了口头语言有轻有重、轻重缓急外,要辅以必要的形体语言。当重点内容出示于黑板或多媒体上时,教师身体应尽可能接近内容,以侧身位站立,头部面向学生,并借助手势,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融入学生“堆中”
  【情境】与部分学生交流或小组合作讨论。
  【技巧】当与部分学生交流时,教师要走进学生中去。这样,部分学生被“圈”进教师的“视力范围”,可能会使学生们异常地积极,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但也要注意不宜时间过长冷落其他同学。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要远离讲台而融入学生“堆中”,随时了解小组的讨论情况,甚至参与学生们的讨论。在参与某个小组研究活动时,教师应俯下身子使自己的视线与学生视线处于同一平面,使老师和学生处于同等地位。
  巡回式地了解学生的一举一动
  【情境】学生自主阅读。
  【技巧】学生自主读书时,教师应巡回式地了解学生的一举一动。这样做既
  能掌握学生的情绪波动,也能调配课堂时间的火候。同时,还能及时提醒那些“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同学。为避免学生“眼花缭乱”,把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教师要做到“动”要“轻、缓、慢”,以不打扰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优。
  充分利用教室前后黑板
  【情境】板书内容较多的课堂。
  【技巧】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让原来属于最后面的学生成为第一排,使全班学生没有了绝对远距离的感觉,非常利于学生心理上的平等感觉,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会感觉到教师的关心。
  不要影响学生视线
  【情境】多媒体教学;教师写板书。
  【技巧】让孩子看多媒体屏幕时,教师要站在大屏幕两侧或第一桌两边,为的就是不影响学生看大屏幕的视线。板书时,很多教师习惯背对学生进行板书。这样,教师将板书遮住,不利于使学生看到板书的形成过程。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写字是他们的学习的重点内容,但老师把板书的字遮住,学生不能看到老师板书的笔顺、笔画以及字的间架结构等,这样对需重点掌握的字不甚了解。因此,教师在板书时,最理想的姿势是侧身板书。
  站在学生身侧
  【情境】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成果。
  【技巧】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时,教师可以站在学生身侧。这样不仅可以保证
  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同时有利于教师适时、适度地介入。
  站在讲台下边一侧并面向提出/回答问题的学生
  【情境】学生提出/回答问题。
  【技巧】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站在讲台下边的一侧并面向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的学生。当学生个体提出问题时,或与学生个体进行交流时,教师应尽量避免与学生个体距离过近,这样容易使提出问题的学生产生“压抑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挥,同时也会容易使其他学生游离问题之外。因此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站在讲台下的一侧,并用眼睛余光提示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研究中。
  老师站位,要遵循哪些原则?
  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决定了我们很难找到一种“万变不离其宗”的“站位”方式,但是我们可以针对一些普遍情况,为教师选择课堂上的站位方式提供几条基本原则:
  1.全局性原则
  教师站位要面对着绝大多数同学,这样才能关注到全班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能捕捉到一些学生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眼神,从而给教师的教学提供教育资源。
  2.灵活性原则
  任何一种站位方式如果在一节课或每节课中长时间使用都是不可取的。但最忌的就是在这一节课中不停地改变站位,影响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视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而灵活地选择。
  3.组织性原则
  教师要善于通过站位的转移变化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譬如,当学生注意分散时,教师就当踱步靠近,用站位的转移来加以暗示,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4.目的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在教室内走动,且前后左右都要走到。教师的“行走”目的性要强,位置要相对固定。什么时候、站在哪儿效果最好,就“行走”到那里;什么时候、什么知识点要重点关注哪部分学生,就“行走”到其对面的位置。如果一次不能完全走完教室的所有走道,可平均分配在各处“行走”的次数与时间,以保持整体的平衡。
  老师,学生希望你站在哪,你知道吗?
  最后,我们来看看,在学生看来,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站在哪儿,或许会对老师们产生启发。
  在《温州晚报》的一篇调查报告中,4名学生代表就自己希望老师站在什么位置这个问题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学生代表”1号:希望老师站在讲台上
  我希望老师站在讲台上,这样不仅方便他们做板书用电脑,最重要的是我不用端端正正地坐着,那样坐着屁股会很疼的。
  “学生代表”2号:希望老师站在我旁边
  老师要是能站在我旁边就好了,这样就能更好地和我交流了,而且我觉得能站在学生身边上课的老师更有亲和力。
  “学生代表”3号:希望老师能够“游走”
  我希望老师能够采用游走的方法上课,这样每个孩子都能够有机会和老师交流。固定站在讲台上的老师让人感觉很遥远,而固定站在走道上某个位置的老师,会让某些同学只能看到老师的背影。所以,游走的方式最好了。
  “学生代表”4号:希望老师站在一二排之间
  我希望老师站在第一排到第二排之间。这样不仅老师写板书、用电脑比较方便,也能和我们有个交流的机会,还有的就是,坐在后面的同学就不用非得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了,可以放松一点。当然了,老师站在谁旁边,谁就得端端正正坐好。
       文章转自网络
           真诚   努力   爱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