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质量管理] 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

[复制链接] 0
回复
284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421

主题

2564

帖子

8555

积分

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8555
QQ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12-12 09:5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


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
电力部电综合[1998]179 号
编 编编 编    写 写写 写    说 说说 说    明 明明 明
为贯彻落实《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 年版)》(以下
简称《新启规》)关于机组性能试验的有关要求,规范火电机组在试生产期间的性能试验工
作,提高机组性能试验的水平,保证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在试生产期结束时按《火
电机组移交生产达标考核评定办法(1998 年版)》考核实现达标投产,根据国家标准和有关
行业标准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编审部门:电力工业部建设协调司
主                  审:梁    兵    段喜民
本导则主编单位: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
执                 笔:梁燕钧
编      写     人:黄安平    余    元    张清峰    游永坤    李学尧
黄乃民    孙丽燕    严冬华
目 目目 目            录 录录 录
1     总则
2     试验目的
3     试验项目及要求
4     试验准备
5     性能试验内容及要求
    5.1     锅炉热效率试验
    5.2     锅炉最大出力试验
    5.3     锅炉额定出力试验
    5.4     锅炉断油(气)最低出力试验
    5.5     制粉系统出力试验
    5.6     磨煤单耗试验
    5.7     机组热耗试验
    5.8     机组轴系振动试验
    5.9     汽机最大出力试验(VWO 工况)
    5.10     汽机额定出力试验
    5.11     机组 RB 功能试验
    5.12     机组供电煤耗测试
    5.13     污染物排放测试
    5.14     机组噪音(声)测试
    5.15     机组散热测试
    5.16     机组粉尘测试
    5.17     除尘器效率试验
6     试验技术报告
7     参考标准
8     附表
1     总 总总 总            则 则则 则
1.0.1    本导则适用于按新启规的有关要求完成机组满负荷试运行并移交试生产的国产
200MW 及以上容量的火力发电机组。200MW 以下火力发电机组若安排试生产期可参照执
行。凡合同规定的机组性能考核试验项目,按合同的规定进行试验,其结果视同本导则规定
的相应性能试验项目的结果;合同未规定的项目,可执行本导则的有关条款。
1.0.2    火电机组的性能试验应由建设单位(即项目法人,下同)组织,具体的试验工作由
有关单位协商确定的试验单位负责,设备制造厂、电厂、设计、安装等单位配合。全部性能
试验工作应在试生产期结束前完成,有些项目可在机组整套启动试运期间进行。
1.0.3    机组的性能试验是考验机组各主、辅机及系统是否达到设计性能的主要依据。
1.0.4    机组的性能试验应执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有关行业标准,暂无国际标准、国家
标准和行业标准的项目执行本导则。
1.0.5    在机组初步设计阶段就应确定性能试验的负责单位,试验单位应确定试验负责人。
在设计联络会上由试验负责人负责,会同建设、设计、制造等单位确定试验采用的标准、试
验测点位置、测点型式、规格尺寸,并确定测点制造、安装单位。
1.0.6    设备供货合同确定的机组性能等与性能试验有关的技术资料,在设备订货合同正式
签定后由建设单位提供给试验负责单位。
1.0.7    本导则自颁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在国家电力公司。
2     试 试试 试    验 验验 验    目 目目 目    的 的的 的
2.0.1    检验与考核机组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否达到合同、设计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2.0.2    在机组的辅机以不同方式编组情况下,试验确定机组的最大负荷和最低不投助燃燃
料稳燃负荷。
2.0.3    考验机组自动装置的性能,在发生 RB 工况(指有此功能的机组)时维持机组安全
稳定运行的能力。
2.0.4    考验机组环保设施的使用效果,测试环保设备及设施的性能是否达到合同(或设计)
要求,测定机组运行中污染物的排放。
2.0.5    测试机组各工作场所劳动保护条件是否达到要求。
3     试验项目及要求
3.0.1    机组性能试验一般在机组完成 168h(或 72+24h)满负荷试运移交试生产后进行;
条件具备时,部分项目可在机组整套试运期间进行;所有试验应于试生产期结束前完成。
3.0.2    机组进行性能试验之前,应对机组和各辅机进行相应的调整试验,使设备及系统的
性能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3.0.3    按《新启规》的要求,性能试验项目如下:
3.0.3.1    锅炉热效率试验;
3.0.3.2    锅炉最大出力试验;
3.0.3.3    锅炉额定出力试验;
3.0.3.4    锅炉断油最低出力试验;
3.0.3.5    制粉系统出力试验;
3.0.3.6    磨煤单耗试验;
3.0.3.7    机组热耗试验;
3.0.3.8    机组轴系振动试验;
3.0.3.9    汽机最大出力试验;
3.0.3.10    汽机额定出力试验;
3.0.3.11    机组 RB 试验(指有此功能的机组);
3.0.3.12    机组供电煤耗测试;
3.0.3.13     污染物排放监测试验;
3.0.3.14    噪声测试;
3.0.3.15     散热测试;
3.0.3.16     粉尘测试;
3.0.3.17    除尘器效率试验。
4     试 试试 试    验 验验 验    准 准准 准    备 备备 备
4.0.1    性能试验采用的标准及试验方案,应在机组设计安装阶段由建设、试验、制造、设
计、运行等单位商定,包括试验采用的标准、试验应具备的条件、试验持续时间、试验允许
误差、试验结果有效性判据、偏离设计条件时试验数据的修正方法等。
4.0.2    进行机组性能试验前,由试验负责单位按项目分别编制机组性能试验大纲,其内容
应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应具备的条件及要求、试验标准、试验测点、试验仪器、试验方法、
试验各单位责任及分工、试验组织等内容。试验大纲由建设单位组织,试验负责单位、设备
制造厂、设计单位、电厂等有关单位审查后报机组试运总指挥批准。试验大纲应报电网调度
部门备案。
4.0.3    性能试验所需的全部测点应在设计阶段由建设单位组织,   试验负责单位提出方案,
设计、制造、安装等单位参加,研究确定测点位置、测点形式、制作加工单位及费用等,并
在设备安装阶段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安装完毕。
4.0.4    性能试验使用的仪器应在设计、安装阶段由建设、试验、设计、制造等单位研究确
定,试验测量仪器的型号、量程、测量精度、仪器的检定校验单位,原则上试验使用的孔板、
喷嘴、热电偶(电阻)套管、TA、TV 等一次元件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制造、施工单位在
机组设备安装阶段进行校验和装设,运行表计由施工单位在安装前校验。试验仪器(含变送
器、热偶等)由试验单位准备并送计量校验单位校验,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4.0.5    参加试验的人员应由建设单位、试验负责单位、设备制造厂、设计单位、发电厂等
有关专业人员组成。参加试验人员应了解发电厂生产过程,符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有
关要求,试验操作、记录人员应熟悉试验仪器的使用,正式试验前经过培训。
4.0.6    试验前由建设单位组织对各试验测点处的平台、步道进行检查,特别对临时搭建的
试验平台进行检查。要求楼梯、平台、步道坚固、无障碍、无孔洞。试验临时电源电压合格、
绝缘良好。
4.0.7    试验时电厂运行人员负责调整机组达到并保持试验需要的运行状态。
5     性能试验内容及要求
5.1     锅 锅锅 锅  炉 炉炉 炉  热 热热 热  效 效效 效  率 率率 率  试 试试 试  验 验验 验
5.1.1     锅炉热效率试验应按合同规定的标准进行,合同未规定时按 GB 10184—1988《电
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进行。
5.1.2    锅炉热效率试验前应进行燃烧调整试验,以便确定最佳的煤粉细度,一、二次风配
比,炉膛出口空气过剩系数。
5.1.3    试验时锅炉燃用设计煤种或商定的试验煤种,锅炉带额定电负荷(ECR)或事先商
定的试验负荷运行。
5.1.4    试验时锅炉参数稳定范围:
锅炉负荷:额定蒸汽流量±3%;
主汽压力:额定蒸汽压力±2%;
主汽温度:额定蒸汽温度
?



10
5

再热汽温:额定蒸汽温度
?



10
5

5.1.5     试验前锅炉运行持续时间应大于 72h,正式试验前的 12h 中,前 9h 锅炉负荷不低
于试验负荷的 75%,后 3h 锅炉应维持预定的试验负荷,每种工况试验持续时间应大于 4h。
5.1.6    试验时需记录的数据见附表 1。参数记录间隔:运行参数 15min;烟气成份分析
15min;飞灰、灰渣、原煤取样每 30min 一次。空预器进/出口烟气成份分析及温度测量应
采用等截面网格法,烟气成份分析应使用奥氏仪或电磁式氧量计(也可按初设阶段达成的协
议采用电化学传感器,但电化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上下限应与奥氏仪相当且应经过校验),
温度测量可使用 K 型、E 型热电偶。
5.1.7     试验期间不排污、不吹灰,汽包锅炉试验前后汽包水位应相同。
5.1.8    正式试验之前应做预备性试验,以检验试验测点、测量仪器及系统的准确性。锅炉
热效率试验应进行两次,以检验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当两次效率试验值偏差不大于 1 个百分
点时,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试验结果,否则应进行第三次试验。
5.1.9    空气预热器的漏风试验在机组带额定负荷时进行,也可结合锅炉热效率试验时进
行,漏风指标可用漏风系数表示,也可用漏风率表示[详见 GB10184—1988《电站锅炉性
能试验规程》(附录 K)]。
5.2     锅 锅锅 锅  炉 炉炉 炉  最 最最 最  大 大大 大  出 出出 出  力 力力 力  试 试试 试  验 验验 验
5.2.1    锅炉最大连续出力(BMCR)试验应按合同规定的标准进行,  合同未规定时按
GB10184—19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进行。
5.2.2    锅炉燃用设计煤种或商定的试验煤种,带额定负荷(ECR)运行,主、辅机运行正
常并有调节裕度,汽机、发电机运行稳定时,方可进行锅炉量大连续出力试验。本试验宜与
汽轮机 VWO 试验同时进行。
5.2.3    逐渐增加燃煤量提高锅炉机组的出力,调整并保持主汽温度、再热汽温度达到额定
值。锅炉达到设计最大连续出力后(以经给水校正后的主蒸汽流量为准),保持连续稳定运
行 2h 以上,按附表 2 记录试验数据。
5.2.4    锅炉进行最大连续出力试验时,应同时进行给水、炉水、蒸汽品质的分析,并记录
各化验值。
5.2.5    当汽轮机所有调节阀已全开,汽机达到最大进汽量(VWO 工况),锅炉仍未达到
最大连续出力且汽机不具备超压运行能力的机组,以汽机最大进汽量为试验工况。
5.3     锅 锅锅 锅  炉 炉炉 炉  额 额额 额  定 定定 定  出 出出 出  力 力力 力  试 试试 试  验 验验 验
5.3.1    机组达到额定电负荷后,保持试验负荷不变,按附表 3 全面记录锅炉参数和各辅机
运行数据。
5.3.2     在机组自动控制系统投入和负荷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燃烧器及磨煤机的不同编组投
入方式 1~2 次(如以下排燃烧器为主或以上排燃烧器为主的投入方式),保持锅炉出口蒸汽
压力和温度在额定值,按附表 3 记录锅炉参数和各辅机运行数据,检验锅炉机组的运行适应
能力。
5.3.3    在机组自动控制系统投入的情况下,根据高加不同投运方式改变锅炉给水温度,保
持机组负荷为设计工况,维持锅炉出口蒸汽压力和温度在额定值,  按附表 3 记录锅炉参数
和各辅机运行数据,检验锅炉机组的运行适应能力。
5.4     锅炉断油 锅炉断油( (( (气 气气 气) )) )最低出力试验 最低出力试验
5.4.1     锅炉断油(气)最低出力试验[不投油(气)最低稳燃负荷试验]应按合同规定的
标准进行,合同未规定时按 GB10184—19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进行。
5.4.2    锅炉断油(气)最低出力试验前锅炉应进行燃烧调整和制粉系统调整试验,以便确
定最佳的煤粉细度,一、二次风配比,炉膛出口空气过剩系数。
5.4.3    进行锅炉断油(气)最低出力试验时,应燃用设计煤种或事先商定试验煤种。
5.4.4    锅炉断油(气)最低出力试验应按燃烧器的不同编组投入方式分别进行,每种燃烧
器组合方式下的稳燃试验持续时间应大于 2h。
5.4.5     试验时燃烧器至少应保持相邻两层投入运行,锅炉负荷降低至接近制造厂设计的不
投油(气)最低出力时,每降低 3%的负荷,观察 10~20min,直至设计值。
5.4.6    锅炉降至试验负荷后,连续运行时间应大于 2h,按附表 4 记录试验数据。
5.4.7    试验中应维持锅炉炉膛压力波动不大;燃烧稳定、不打闪;火焰检测正常。
5.5     制 制制 制  粉 粉粉 粉  系 系系 系  统 统统 统  出 出出 出  力 力力 力  试 试试 试  验 验验 验
5.5.1    制粉系统出力试验应按合同规定的标准进行,合同未规定时按 DL 467—1992《磨
煤机试验规程》进行。
5.5.2    进行制粉系统出力试验时,锅炉燃用设计煤种或商定的试验煤种,锅炉带额定电负
荷(ECR)或事先商定的试验负荷运行。
5.5.3     在制粉系统出力试验前应进行制粉系统调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最佳制粉系统
控制数据。
5.5.4    试验应具备的条件:
锅炉燃用设计煤种或事先商定的试验煤种;
锅炉运行持续时间大于 36h;
磨煤机运行持续时间大于 6h。
5.5.5    试验以制粉系统带额定出力和最大出力两种工况进行,试验时应记录的数据详见表
5。
5.5.6    磨煤机在额定出力稳定运行 1~2h,煤粉细度应达到锅炉设计要求,碾磨出力满足
锅炉运行需要。然后进行磨煤机额定出力的测试试验,测试试验持续 2h。
5.5.7    磨煤机在额定出力稳定运行 1~2h,在保持机组负荷稳定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试验
磨煤机的负荷至设计最大出力,煤粉细度应达到锅炉设计要求。在增大出力的过程中观察磨
煤机通风量以及中速磨石子煤排量;若发现磨煤机有堵煤倾向或中速磨石子煤排量大于磨煤
机额定出力的 5‰已属非正常工况,磨煤机出力不能再增加。以磨煤机不堵煤或中速磨石子
煤排放正常时磨煤机达到的最大出力进行测试试验。测试试验前磨煤机应在所能达到的最大
出力工况稳定运行 1h,测试试验持续 2h。
5.5.8    制粉系统出力试验持续时间:每个工况记录 2h,取用部分连续记录时间至少 1.5h。
5.5.9    试验时数据记录间隔:各测点的温度、风压、风量、挡板开度、电流、电功率等
10min 记录一次;原煤、煤粉的取样 30min 一次,对直吹式系统在输粉管道取煤粉样时应采
用等速取样,取样间隔可适当延长;中速磨煤机的石子煤箱在试验前清空,每个试验工况取
样一次,称重并测量石子煤的发热量。
5.6     磨煤单耗试验
5.6.1    磨煤单耗试验应按合同规定的标准进行,合同未规定时按 DL 467—1992《磨煤机
试验规程》进行。
5.6.2    磨煤单耗试验时锅炉燃用设计煤种或商定的试验煤种,锅炉带额定电负荷(ECR)
或事先商定的试验负荷运行。
5.6.3    在磨煤单耗试验前应进行制粉系统调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最佳制粉系统控制
参数,确定最佳煤粉细度。
5.6.4    试验以制粉系统带额定出力和制粉系统最大出力两个工况进行,试验时应记录的数
据详见表 5。
5.6.5    试验应具备的条件:
锅炉运行持续时间大于 36h;
磨煤机运行持续时间大于 6h;
锅炉保持负荷稳定时间大于 3h;
磨煤机保持试验负荷稳定时间大于 2h。
5.6.6     制粉系统试验持续时间:每个工况记录 2h,取用部分连续记录时间至少 1.5h。
5.6.7     试验时数据记录间隔:各测点的温度、风压、风量、挡板开度、电流、电功率等
10min 记录一次;原煤、煤粉的取样 30min 一次,直吹式系统在输粉管道取煤粉样时应采用
等速取样,取样间隔可适当延长;中速磨煤机的石子煤箱在试验前清空,每个试验工况取样
一次,称重并测量石子煤的发热量。
5.6.8    制粉系统单耗试验前应对给煤机进行标定,带电子皮带秤的给煤机称重精度应达到
0.5%,其他给煤机按容重法校验。磨煤机功率应使用精度为 0.2%的功率表或 0.5%的电度表
及秒表计量。
5.7     机组热耗试验
5.7.1    汽轮发电机组的热耗试验应按合同规定的标准进行,合同未规定时按 GB 8117—
1987《电站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进行。
5.7.2    机组热耗试验前应完成下列试验:真空严密性试验、汽水量平衡试验、系统不明泄
漏量检查试验。正式试验应采用设计的机组回热系统,各辅机经调整达到试验要求,主机工
作正常。
5.7.3    机组热耗试验可与锅炉效率试验同时进行,机组不明泄漏量不得大于 0.3%~0.5%。
试验持续时间不小于 1h;试验前负荷稳定时间不小于 1h;试验数据采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
记录间隔为 1min,需记录的参数见附表 6。试验中参数稳定范围:
机组负荷:额定电负荷             ±5%;
主汽压力:额定蒸汽压力         ±3%;
主汽温度:额定蒸汽温度         ±8℃;
再热汽温:额定蒸汽温度         ±8℃;
给水温度:额定给水温度         8℃;
排汽压力:额定排汽压力
?


8
25
% ;
(循环水温度)          5℃;
功率因数:0.85~1.0。
5.7.4     机组热耗试验的工况一般以汽轮机进汽阀阀点为基准,按试验结果整理出额定电负
荷下的热耗率。当另有协议时也可以发电机负荷为基准。对它励的机组,励磁机所消耗的功
率应给予考虑。
5.7.5     试验仪器的精度应达到:
凝结水流量:高精度喉部取压长颈喷嘴或高精度标准孔板(当以给水流量做为基本
测量项目时,给水测量应使用高精度标准喷嘴测量);
其他流量:标准孔板或标准喷嘴;
试验用互感器:0.2 级;
电功率:0.1~0.2 级功率表;
差压变送器:0.25 级;
压力变送器:0.25 级;
温度测量:采用 K 型及 E 型精密级热电偶;
较低温度测量:采用精密铂电阻。
5.7.6    影响凝结水测量的辅助性流量(如门杆漏汽等)应用孔板测量,否则可取设计值。
5.7.7     汽机热耗试验前应进行预备性试验,以检验试验测点、测量仪器及系统的准确性。
汽机热耗试验应进行两次,当两次试验值修正到相同的运行条件后其偏差不大于 1%时,取
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试验结果。否则应进行第三次试验。
5.7.8     带汽动给水泵的机组且小机与大机共用凝汽器时,小汽机的进汽量应采用流量孔板
等进行测量。
5.8     机 机机 机  组 组组 组  轴 轴轴 轴  系 系系 系  振 振振 振  动 动动 动  试 试试 试  验 验验 验
5.8.1    机组升速过程中,记录机组轴系振动情况。
5.8.2    机组升速到 3000r/min 空转时。将排汽缸温度变化 10~20℃  (只变化一次),记
录不同排汽温度时汽轮机组轴系振动情况,变化前、后每工况记录 10min。
5.8.3     机组半负荷运行时,将润滑油温度变化 10℃(只变化一次),记录不同润滑油温度
时汽轮机组轴系振动情况,变化前、后每工况记录 10min。
5.8.4    机组满负荷时,记录机组轴系振动情况。
5.8.5    观察机组超速试验升/降转速时的振动情况。记录机组惰走过程中的振动情况。
5.8.6    机组振动的观测仪器可使用运行表计,也可采用振动测量分析仪。
5.8.7    机组振动记录以轴振为主,有条件时可以同时记录瓦振。
5.9     汽机最大出力试验 汽机最大出力试验( (( (VWO 工况 工况工况 工况) )) )
5.9.1    汽轮发电机组带额定负荷运行正常,锅炉、发电机运行稳定,机组各辅机运行正常
并有调节裕度时,可进行汽轮机最大出力试验。
5.9.2    本试验可与锅炉最大连续出力试验同时进行,汽机所有进汽调节阀保持全开,实测
并记录凝结水流量(或给水流量),计算出主汽流量应达到汽机最大的通流量(有超压运行
能力的汽机,可按超压 5%控制)。锅炉出口蒸汽温度及压力应达到设计值,保持试验负荷
大于 2h。
5.9.3     机组达到最大出力并稳定后,记录轴承振动、支撑及推力轴承温度、机组膨胀及差
胀等,并按附表 7 记录试验数据。
5.10     汽 汽汽 汽  机 机机 机  额 额额 额  定 定定 定  出 出出 出  力 力力 力  试 试试 试  验 验验 验
5.10.1    机组出力达到额定电负荷后,保持试验负荷不变,按附表 7 全面记录汽机参数和
各辅机运行数据。
5.10.2    在机组自动控制系统投入和负荷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给水泵的不同编组方式,保
持机组各运行参数在额定值,按附表 6 全面记录汽机参数和各辅机运行数据,检验汽轮发电
机组的运行适应能力。
5.10.3    在机组自动控制系统投入的情况下,按设计要求进行高加切除工况试验,按附表
7 全面记录汽机参数和各辅机运行数据,检验汽轮发电机组的运行适应能力。
5.10.4    在机组自动控制系统投入的情况下,按设计要求进行汽机高背压工况试验,按附
表 7 全面记录汽机参数和各辅机运行数据,检验机组运行适应能力。
5.11     机组 机组机组 机组 RB 功能试验
5.11.1    RB 试验的目的
        RB 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火电机组在辅机发生故障跳闸锅炉出力低于给定功率
时,自动控制系统将机组负荷快速降低到实际所能达到的相应出力的能力,是对机组自动控
制系统性能和功能的考验。
5.11.2    机组 RB 试验应具备的条件
5.11.2.1     模拟量控制系统,如机组功率控制系统、燃烧控制系统、给水控制系统、温度
控制系统和其他辅助控制系统已正常投用,并经过相应的定值扰动和负荷变动试验,调节品
质达到《验评标准》的要求。
5.11.2.2     机组功率控制方式应为协调方式,其他几种运行方式(如机跟随、炉跟随)也
已投运过,并已进行过负荷变动试验。运行方式的切换已经过考验,  能手动或自动进行无
扰切换。采用滑压运行的机组还需检查滑压运行控制功能。
5.11.2.3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已经正式投入运行,RB 信号至 FSSS 的联系正
常,逻辑关系正确。
5.11.2.4    机组保护系统正常投入。
5.11.3    RB 功能静态试验
5.11.3.1    在机组停机的情况下,根据机组设计的功能,依次模拟 RB 产生的条件,检查负
荷运算回路、负荷指令速率变化等 RB 功能回路,并按经验数据(或设计)初步设定负荷指
令变化速率。
5.11.3.2    检查 RB 工况发生后,与其他热控系统如 FSSS 系统的联系,确认其逻辑功能的
正确性。
5.11.3.3     检查热控系统与汽机电调或同步器的接口匹配情况。在 RB 工况下,有方式切换
的系统应检查方式切换功能。
5.11.4    RB 功能动态试验
机组达到额定出力后,按试验大纲的要求,根据设计的 RB 功能分项进行动态试验,
记录各被调量的动态曲线,RB 工况下负荷指令变化率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最后确定。通过试
验最后确定较合适的各辅机故障跳闸时机组负荷指令变化速率。
5.11.5    RB 试验时对参数要求
机组 RB 试验时,参数波动范围不危及机组安全和不引起机组保护动作跳闸,即为
合格。
5.12     机 机机 机  组 组组 组  供 供供 供  电 电电 电  煤 煤煤 煤  耗 耗耗 耗  测 测测 测  试 试试 试
5.12.1    机组供电煤耗的测试应与锅炉热效率试验、汽机性能试验同步进行,通过试验计
算机组带额定负荷(ECR)时的机组厂用电率和供电煤耗,该值是机组 ECR 工况下的主要
经济技术指标。
5.12.2     试验期间机组的厂用电功率 Nc 可在厂高变的入口,  用经过校验的精度达到 0.2
级的功率表测量。发电机电功率 Ne 用汽机性能试验功率表测量。试验期间机组共用系统的
厂用电量 Gg 用启动变在试验期间的电量除以该启动变供的机组台数计算。用 Nc 及 Ne 在试
验期间的平均值乘试验间隔时间 t,计算试验期间的厂用电量 Gc、发电量 Ge。试验期间的
厂用电率:?
厂用电率=(Gc+Gg)/Ge×100%
5.12.3    以锅炉热效率、汽机热耗(发电机效率、管道效率取设计值)等计算锅炉每小时
的燃煤量 Bc。
机组发电煤耗:
b
f=Bc/Gc
    g/(kW·h)
机组供电煤耗:
b
g=Bc/(Gc-Bc)    g/(kW·h)
5.12.4    机组的标准供电煤耗:
b(标)=b
g×试验煤种低位发热量/29 310     g/(kW·h)
5.13    污 污污 污  染 染染 染  物 物物 物  排 排排 排  放 放放 放  测 测测 测  试 试试 试
5.13.1    试验项目
机组运行时向环境排放的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的废水应通过试验进行
检测,  以上各项指标的监测可结合机组的其他性能试验进行。
5.13.2    试验标准
机组污染物排放检测试验应按合同规定的试验标准进行,合同未规定时按 GB5468
—1991《锅炉烟尘测试方法》及 DL414—1991《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机组污
染物排放应达到 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有关要求。
5.13.3    氮氧化物排放测试
5.13.3.1    对新投产的具有低氮氧化物燃烧器的锅炉,应通过燃烧调整减少氮氧化物的排
放,使之符合 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4.4.1 条的要求,此工作可结
合锅炉燃烧调整试验同时进行。
5.13.3.2    机组氮氧化物的排放试验可在锅炉性能试验时同时进行。试验时锅炉应燃用设
计煤种或事先商定的试验煤种,机组负荷为额定电负荷,需测量和记录的数据见附表 8 (一)。
5.13.3.3     测试试验的测点位置应布置在除尘器的出口烟道,并在烟尘采样孔的下游相距
0.5m 以上。采样孔尽可能选在烟道两侧,孔数不小于 4 个。试验持续时间为 1h,采样间隔
5min。
5.13.3.4    试验测量仪器可采用电化学传感器,其测量的精度、准确度、检出限应于试验
前进行校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取样管应经预热,连接软管尽可能短,以便排除干扰。
5.13.3.5     锅炉排烟中的 NOx 含量,按 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换
算为标准状态干烟气中过量空气系数为 1.4 时的质量浓度。
5.13.4    二氧化硫排放测试
设计有排烟脱硫装置的机组,首先应通过脱硫装置调整试验,将脱硫装置调整到设
计能力,然后进行 SO
2 排放监测。未设计脱硫装置的机组,  结合锅炉性能试验进行 SO
2 排
放测试。
5.13.4.2    二氧化硫排放测试试验时锅炉应燃用设计煤种或事先商定的试验煤种,机组负
荷大于 90%额定电负荷,需测量和记录的数据见附表 8(一)。
5.13.4.3    二氧化硫测试试验的测点位置应布置在除尘器的出口烟道,并在烟尘采样孔的
下游相距 0.5m 以上。采样孔尽可能选在烟道两侧,孔数不小于 4 个,试验持续时间为 1h,
采样间隔 5min。
5.13.4.4    试验测量仪器可采用电化学传感器,其测量的精度、准确度、检出限应于试验
前进行校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取样管应经预热,连接软管尽可能短,以便排除干扰。
5.13.4.5    锅炉排烟中的 SO
2 含量,按 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换
算为标准状态干烟气中过量空气系数为 1.4 时的质量浓度。
5.13.5    机组烟尘排放测试
5.13.5.1    机组烟尘排放测试试验应采用等速取样法进行,试验时锅炉应燃用设计煤种或
事先商定的试验煤种,机组负荷大于 90%额定电负荷。
5.13.5.2     在锅炉除尘器后烟道上,按标准采用等截面法设置取样点,按预测流速平行采
样法或平衡型等速采样法并采用相应的仪器采集灰样。记录采样时间,称量除尘器后采集的
灰样重量,计算机组在标准状态下干烟气中的烟尘排放量,需测量和记录的数据见附表 8
(二)。
5.13.5.3    根据实测烟尘排放浓度,按 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推
荐的公式将实测的烟尘排放浓度换算成过量空气系数为 1.4 时的排放浓度。
5.13.6    废水排放测试
5.13.6.1     由于发电厂一般设计为全厂有一个或几个废水排放口,废水排放监测不宜按单
台机组进行监测,应采用在所有排放口检测机组投产后全厂排放总量是否超标的方法,在试
生产期间进行测试。
5.13.6.2     集中外排的电厂,废水排放检测取样点设在总排口,  多路外排的电厂,取样点
设在各外排口。一般应在管(渠)出口处的水流中部取样,用于检测油、悬浮物的水样应在
不同深度取样按比例混合后作为一个样品。
5.13.6.3     取样的同时应对排水流量进行测量,以便计算外排污染物总量,流量测量可采
用流速计法,在排放管(渠)横截面较规整的直段上测量流速,按流量=流速×截面积计算
排水量。
5.13.6.4    排放废水的检测项目主要有:pH 值、悬浮物、COD、油、氟化物、砷、硫化物
等。各检测项目的分析方法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
5.14     机组噪音 机组噪音( (( (声 声声 声) )) )测试 测试测试 测试
5.14.1    机组运行时的噪声测试应使用精密声级计,频率计权特性“A”,时间计权特性
“慢”。
5.14.2    机组室外设备的噪声监测在无雨、无雪、风力小于 4 级的气象条件下测量。所有
被测设备均应在运行状态。
5.14.3    声级计水平放置在三角架上或手持测量,传声器距水平支撑面 1.2m,距被测设备
1m。
5.14.4    在机组出力大于 90%额定电负荷时测量:汽机各轴承、发电机、励磁机、各给水
泵、锅炉各风机、各磨煤机、燃烧器、输煤栈桥、碎煤机室、灰浆泵房、主控室及其他现场
值班室和操作间的噪声强度值,按附表 9 进行记录。
5.14.5     根据测量结果,检查机组主辅机运行噪声值是否符合设计或技术规范规定的指标;
同时检查主要生产场所噪声水平是否超出劳动防护规范规定的指标。
5.15     机组散热测试
5.15.1    机组散热测试应按合同规定的标准进行,合同未规定时按 GB8174—1987《设备
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进行。
5.15.2    机组散热测试主要是对保温结构表面温度的测量,表面温度测试可采用热电偶法、
表面温度计法、红外辐射温度计法、红外热象法。
5.15.3    在机组出力大于 90%额定电负荷时,无雨、无雪、风速小于 0.5m/s 的气象条件
下进行机组散热的测试(室内测量时对气象条件不做要求)。
5.15.4    在汽机高、中、低压缸、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给水管道、高温抽汽管道、
锅炉炉墙、炉顶部、汽包、燃烧器区域、锅炉烟风道等处每处至少选 5 点(包括管道弯头、
炉墙拐角等部位)进行保温结构的表面温度、环境温度及风速的测量。
5.16     机组粉尘测试
5.16.1     机组粉尘测试应采用便携式粉尘浓度计。
5.16.2    机组粉尘测试在机组出力大于 90%额定电负荷且被测设备在运行时进行。主要测
量锅炉炉顶、汽包、炉墙四周、烟风道、燃烧器、空预器、给煤机、磨煤机、输煤皮带间、
碎煤机室、除尘器、汽机房 0m、汽机房运转层、除氧间、主控室等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
含量。
5.16.3    在距设备 1m、据水平支承面 1.2m 处测量,按附表 10 进行记录。
5.17     除尘器效率试验
5.17.1    除尘器效率试验应按合同规定的试验标准进行,合同未规定时按 GB5468—1991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进行。
5.17.2    除尘器效率试验应采用等速取样法,在除尘器的进出口同时进行。
5.17.3    除尘器效率试验可在锅炉性能试验时同时进行,试验时锅炉应燃用设计煤种或事
先商定的试验煤种,机组负荷为额定电负荷。
5.17.4    在除尘器前、后烟道上,按标准采用等截面法设置取样点,按预测流速平行采样
或平衡型等速采样法并采用相应的仪器采集灰样,记录采样时间,称量除尘器前、后采集的
灰样重量,计算除尘器效率。需测量和记录的数据见附表 11。
5.17.5     进行除尘器效率试验的同时,应对除尘器本体阻力、除尘器的漏风同时进行测量。
6     试 试试 试  验 验验 验  技 技技 技  术 术术 术  报 报报 报  告 告告 告
6.0.1    应按试验项目分别编写技术报告。
6.0.2    试验报告的基本内容:试验目的、试验所采用的标准、试验条件及试验过程简况、
试验的结果及评价、试验使用的仪器及校验报告、试验数据表、试验测点图、参加试验单位
及证明试验有效的签证等。
6.0.3    试验报告应由试验负责单位编写,征求各参加试验单位意见后,由试验负责单位技
术负责人批准。
6.0.4    单项试验报告应于试验完成后一个月内提出,全部试验报告应在试生产期结束,机
组移交生产一个月内编写完毕正式提交。
7     参 参参 参    考 考考 考    标 标标 标    准 准准 准
        GB10184—19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DL —467—1992《磨煤机试验规程》
        GB8117—1987《电站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
        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TJ36—19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8174—1987《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
        GB5468—1991《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DL414—1991《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IEC953—1(方法 A)《汽轮机热力验收试验规程》
        IEC953—2(方法 B)《汽轮机热力验收试验规程》
        ASME PTC6.0《汽轮机热力性能试验规程》
        ASME PTC6.1《汽轮机热力性能试验简化规程》
        ASME PTC4.1《蒸汽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8     附 附附 附            表 表表 表
附表 1     锅炉效率试验记录的参数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1  机组功率  MW   25  煤粉细度 R90  %  
2  蒸汽流量 t/h   26  锅炉燃料量 t/h
3  给水流量 t/h   27  飞灰可燃物含量  %  
4  主汽压力  MPa   28  灰渣可燃物含量  %  
5  主汽温度  ℃   29  收到基碳  %  
6
再热汽压(入/出) MPa/
MPa
30  收到基氢
%  
7  再热汽温(入/出)  ℃/℃   31  收到基氧  %  
8  给水温度  ℃   32  收到基氮  %  
9  锅炉减温水量 t/h   33  收到基硫  %  
10  炉膛氧量 %(盘表)    34  收到基水分  %  
11  炉膛压力  Pa   35  收到基灰分  %  
12  大气压力  Pa   36  收到基挥发分  %  
13  空气温度  ℃   37  收到基低位热量 kJ/kg
14
空气湿度
%   38
干燥无灰基挥发

%  
15  二次风量(盘表) t/h   39   
16  空预器出口二次风温  ℃   40   
17  空预器出口一次风温  ℃   41   
18  空预器进口烟气氧量  %   42   
19  空预器出口烟气氧量  %   43   
20  空预器进口烟气 RO2 量  %   44   
21  空预器出口烟气 RO2 量  %   45   
22  锅炉出口 MOx 含量  %   46   
23  锅炉出口 SO
2 含量  %   47   
24  锅炉排烟温度  ℃   
附表 2     锅炉最大出力试验记录的参数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1
机组功率
MW   25
收 到 基 低位 发
热量
kJ/kg
2
蒸汽流量
t/h   26  干 燥 无 灰基 挥
发分
%  
3  给水流量 t/h   27  炉膛温度测量  ℃
4  主汽压力  MPa   28  各受热面壁温  ℃
5
主汽温度
℃   29  磨 煤 机 投运 组

6
再热汽压(入/出)  MPa/
MPa
30  一 次 风 母管 压

Pa  
7  再热汽温(入/出)  ℃/℃   31  二次风箱压力  Pa  
8  给水温度  ℃   32  燃 烧 器 风量 挡 %  
板开度
9
锅炉减温水量
t/h   33  燃 烧 辅 助风 挡
板开度
%  
10
炉膛氧量
% (盘表)    34  省 煤 器 入口 压

MPa  
11  炉膛压力  Pa   35  汽包压力  MPa  
12
大气压力
Pa   36
一次(排粉)风
机挡板开度
%  
13
空气温度
℃   37  一次(排粉)风
机电流
A  
14
空气湿度
%   38
送 风 机 挡板 开

%  
15  二次风量 t/h   39  送风机电流  A  
16
空预器出口二次风温
℃   40  引 风 机 挡板 开

%  
17  空预器出口一次风温  ℃   41  引风机电流  A  
18  锅炉排烟温度  ℃   42  各段烟道压力  Pa  
19
锅炉燃料量
t/h   43  锅 炉 给 水含 硅

μg/L
20  飞灰可燃物含量  %   44  主蒸汽含硅量  μg/L
21  灰渣可燃物含量  %   45   
22  收到基水分  %   46   
23  收到基灰分  %   47   
24  收到基挥发分  %   48
附表 3     锅炉额定出力试验记录的参数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1  机组功率  MW   12  大气压力  Pa  
2  蒸汽流量 t/h    13  空气温度  ℃
3  给水流量 t/h    14  空气湿度  %  
4  主汽压力  MPa   15  二次风量 t/h
5  主汽温度  ℃    16  空预器出口二次风温  ℃
6
再热汽压(入/出) MPa/
MPa
17  空预器出口一次风温

7  再热汽温(入/出)  ℃/℃    18  锅炉排烟温度  ℃
8  给水温度  ℃    19  锅炉燃料量 t/h
9  锅炉减温水量 t/h    20  飞灰可燃物含量  %  
10  炉膛氧量 %(盘表)     21  灰渣可燃物含量  %  
11  炉膛压力  Pa   22  收到基水分  %  
续表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23  收到基灰分  %   37  磨煤机前风温  ℃
24  收到基挥发分  %   38  磨煤机出口风温  ℃
25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J/kg   39  磨煤机给煤量 t/h
26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   40  冷风门开度  %  
27  省煤器入口压力  MPa   41  热风门开度  %  
287  汽包压力  MPa   42  分离器挡板开度  %  
29  投运磨煤机组合    43  磨煤机电流  A  
30  一次风母管压力  Pa   44  一次(排粉)风机电流  A  
31  二次风箱压力  Pa   45  送风机挡板开度  %  
32  燃烧器风量挡板开度  %   46  送风机电流  A  
33  燃烧辅助风挡板开度  %   47  引风机挡板开度  %  
34  磨煤机前静压  Pa   48  引风机电流  A  
35  磨盘(磨)前/后差压  Pa   49  各段烟道压力  Pa  
36  磨煤机通风量 m3
/h   50
附表 4     锅炉断油最低出力试验记录的参数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1
机组功率
MW   25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J/
kg
2  蒸汽流量 t/h   26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  
3  给水流量 t/h   27  炉膛温度测量  ℃
4  主汽压力  MPa   28  各受热面壁温  ℃
5  主汽温度  ℃   29  磨煤机投运组合
6
再热汽压(入/出) MPa/
MPa
30  一次风母管压力
Pa  
7  再热汽温(入/出)  ℃/℃   31  二次风箱压力  Pa  
8  给水温度  ℃   32  燃烧器风量挡板开度  %  
9  锅炉减温水量 t/h   33  燃烧辅助风挡开度  %  
10  炉膛氧量 %(盘表)    34  省煤器入口压力  MPa  
11  炉膛压力  Pa   35  汽包压力  MPa  
12
大气压力
Pa   36
一次(排粉)风机挡板开

%  
13  空气温度  ℃   37  一次(排粉)风机电流  A  
14  空气湿度  %   38  送风机挡板开度  %  
15  二次风量 t/h   39  送风机电流  A  
16  空预器出口二次风温  ℃   40  引风机挡板开度  %  
17  空预器出口一次风温  ℃   41  引风机电流  A  
18  锅炉排烟温度  ℃   42  各段烟道压力  Pa  
19
锅炉燃料量
t/h   43  锅炉给水含硅量  μg/
L
20
飞灰可燃物含量
%   44
主蒸汽含硅量  μg/
L
21  灰渣可燃物含量  %   45   
22  收到基水分  %   46   
23  收到基灰分  %   47   
24  收到基挥发分  %   48
附表 5     磨煤机试验记录的参数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1  一次(排粉)风压  Pa   25  煤粉均匀性系数
2  磨煤机前静压  Pa   26  磨钢球装载量  t  
3  分离器前静压  Pa   27  磨辊间隙  mm  
4  分离器后静压  Pa   28  磨辊初始加载力  MPa  
5  煤粉分配器前静压  Pa   29  炉膛氧量  %  
6  煤粉分配器后静压  Pa   30  炉膛压力  Pa  
7  磨盘(磨)前/后差压  Pa   31  机组功率  kW  
8  磨煤机投运台数    32  蒸汽流量 t/h
9  磨煤机通风量 m3
/h   33  给水流量 t/h
10  磨煤机密封风量 m3
/h   34  主汽压力  MPa  
11  磨煤机前风温  ℃   35  主汽温度  ℃
12  磨煤机出口风温  ℃   36  再热汽温  ℃
13  磨煤机给煤量 t/h   37  锅炉减温水量 t/h
14  冷风门开度  %   38  原煤粒度大于 30mm  %  
15  热风门开度  %   39  原煤粒度大于 10mm  %  
16  分离器挡板开度  %   40  原煤粒度大于 1mm  %  
17  磨煤机电流  A   41  收到基水分  %  
18  磨煤机功率  kW   42  收到基灰分  %  
19  一次(排粉)风机电流  A   43  收到基挥发分  %  
20
一次(排粉)风机功率
kW   44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J/
kg
21  空预器出口一次风温  ℃   45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  
22  煤粉细度 R200  %   46  可磨性指数
23  煤粉细度 R90  %   47  磨损指灵数
24  风/煤比 kg/kg   
附表 6     汽轮机热耗试验记录的参数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

1  电功率  MW   12  六段抽汽压力/温度
8MPa
/℃
2
主蒸汽压力
MPa   13
七段抽汽压力/温度 MPa/

3
主蒸汽温度
℃   14  八段抽汽压力/温度 MPa/

4  再热蒸汽压力  MPa   15  排汽压力  MPa  
5  再热蒸汽温度  ℃   16  小机低压进汽压力  MPa  
6  速度级压力  MPa   17  小机低压进汽温度  ℃
7  一段抽汽压力/温度 MPa/℃   18  小机排汽压力  MPa  
8
二段抽汽压力/温度
MPa/℃   19  1 号高加进汽压力/温

MPa/

9  三段抽汽压力/温度 MPa/℃   20  1 号高加出水压力  MPa  
10  四段抽汽压力/温度 MPa/℃   21  1 号高加出水温度  ℃
11  五段抽汽压力/温度 MPa/℃   22  1 号高加疏水温度  ℃
续表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23  2 号高加进汽压力/温度 MPa/℃   43  8 号低加进水温度  ℃
24  2 号高加出水温度  ℃   44  8 号低加疏水温度  ℃
25  2 号高加疏水温度  ℃   45  凝结水泵出水压力  MPa  
26  3 号高加进汽压力/温度 MPa/℃   46  凝结水泵出水温度  ℃
27  3 号高加出水温度  ℃   47  凝汽器热井水位  mm  
28  3 号高加进水温度  ℃   48  前置泵进水压力  MPa  
29  3 号高加疏水温度  ℃   49  前置泵进水温度  ℃
30  除氧器进汽压力/温度 MPa/℃   50  给水泵出水压力  MPa  
31  除氧器进/出水温度  ℃/℃   51  给水泵出水温度  ℃
32  5 号低加进汽压力/温度 MPa/℃   52  主凝结水流量(盘表)   kg/h
33  5 号低加出水温度  ℃   53  主蒸汽流量(盘表)  kg/h
34  5 号低加疏水温度  ℃   54  锅炉给水流量(盘表)   kg/h
35  6 号低加进汽压力/温度 MPa/℃   55  锅炉主汽减温水流量
(盘表)
kg/h
36  6 号低加出水温度  ℃   56  再热蒸汽减温水流量
(盘表)
kg/h
37  6 号低加疏水温度  ℃   57  小机进汽流量 kg/h
38  7 号低加进汽压力/温度 MPa/℃   58  循环水进水温度  ℃
39  7 号低加出水温度  ℃   59  循环水出水温度  ℃
40  7 号低加疏水温度  ℃   60  大气压力  Pa  
41  8 号低加进汽压力  MPa   61  空气温度  ℃
42  8 号低加出水温度  ℃   62  空气湿度  %  
附表 7     机组最大及额定出力试验记录的参数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1  电功率  MW   15  小机低压进汽压力  MPa  
2  主蒸汽压力  MPa   16  小机低压进汽温度  ℃
3  主蒸汽温度  ℃   17  小机排汽压力  MPa  
4
再热蒸汽压力
MPa   18
1 号高加进汽压力/温

MPa/

5  再热蒸汽温度  ℃   19  1 号高加出水压力  MPa  
6  一段抽汽压力/温度 MPa/℃   20  1 号高加出水温度  ℃
7  二段抽汽压力/温度 MPa/℃   21  1 号高加疏水温度  ℃
8
三段抽汽压力/温度
MPa/℃   22  2 号高加进汽压力/温

MPa/

9  四段抽汽压力/温度 MPa/℃   23  2 号高加出水温度  ℃
10  五段抽汽压力/温度 MPa/℃   24  2 号高加疏水温度  ℃
11
六段抽汽压力/温度
MPa/℃   25  3 号高加进汽压力/温

MPa/

12  七段抽汽压力/温度 MPa/℃   26  3 号高加出水温度  ℃
13  八段抽汽压力/温度 MPa/℃   27  3 号高加进水温度  ℃
14  排汽压力  MPa   28  3 号高加疏水温度  ℃
续表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29  除氧器进汽压力/温度 MPa/℃   46  前置泵进水压力  MPa  
30  除氧器进/出水温度  ℃/℃   47  前置泵进水温度  ℃
31  5 号低加进汽压力/温度 MPa/℃   48  给水泵出水压力  MPa  
32  5 号低加出水温度  ℃   49  给水泵出水温度  ℃
33  5 号低加疏水温度  ℃   50  主凝结水流量(盘表)   kg/h
34  6 号低加进汽压力/温度 MPa/℃   51  主蒸汽流量(盘表) kg/h
35  6 号低加出水温度  ℃   52  锅炉给水流量(盘表)   kg/h
36
6 号低加疏水温度
℃   53  锅炉主汽减温水流量
(盘表)
kg/h
37
7 号低加进汽压力/温度
MPa/℃   54  再热蒸汽减温水流量
(盘表)
kg/h
38  7 号低加出水温度  ℃   55  小机进汽流量 kg/h   
39  7 号低加疏水温度  ℃   56  循环水进水温度  ℃
40  8 号低加进汽压力  MPa   57  循环水出水温度  ℃
41  8 号低加出水温度  ℃   58  大气压力  Pa  
42  8 号低加进水温度  ℃   59  空气温度  ℃
43  8 号低加疏水温度  ℃   60  空气湿度  %  
44  凝结水泵出水压力  MPa   61   
45  凝结水泵出水温度  ℃   62
附表 8     机组污染物排放测试记录的参数(一)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1  机组功率  MW   20  除尘器出口烟气 RO2 量  %  
2  主汽压力  MPa   21  收到基碳  %  
3  主汽温度  ℃   22  收到基氢  %  
4  再热汽压  MPa   23  收到基氮  %  
5  再热汽温  ℃   24  收到基硫  %  
6  给水温度  ℃   25  收到基水分  %  
7  炉膛氧量 %(盘表)    26  收到基灰分  %  
8  炉膛压力  Pa   27  收到基挥发分  %  
9  大气压力  Pa   28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J/kg
10  空气温度  ℃   29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  
11  空气湿度  %   30  一次风母管压力  Pa  
12  空预器出口二次风温  ℃   31  二次风箱压力  Pa  
13  空预器出口一次风温  ℃   32  燃烧器风量挡板开度  %  
14  空预器进口烟气氧量  %   33  燃烧辅助风挡板开度  %  
15
空预器出口烟气氧量
%   34
a=1.4 时 NOx 浓度 mg/
m
3
16
空预器进口烟气 RO2 量
%   35
a=1.4 时 SO
2 浓度 mg/
m
3
17  空预器出口烟气 RO2 量  %   36   
18  锅炉排烟温度  ℃   37   
19  除尘器出口烟气氧量  %   38
附表 8     机组污染物排放测试记录的参数(二)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1  机组功率  MW   26  除尘器入口烟气流速 m/s
2  主汽压力  MPa   27  烟尘取样流量 m3
/s
3  主汽温度  ℃   28  取样时间  min  
4  再热汽压  MPa   29  除尘器入口烟尘取样量  g  
5
再热汽温
℃   30  除尘器入口粉尘浓度 mg/
m
3
6  给水温度  ℃   31  除尘器出口烟气氧量  %  
7  汽包压力  MPa   32  除尘器出口α
8  炉膛氧量 %(盘表)    33  除尘器出口烟气静压  Pa  
9  炉膛压力  Pa   34  除尘器出口烟气动压  Pa  
10  大气压力  Pa   35  除尘器出口烟气流速 m/s
11  空气温度  ℃   36  烟尘取样流量 m3
/s
12  空气湿度  %   37  取样时间  min  
13  空预器出口二次风温  ℃   38  除尘器出口烟尘取样量  g  
14
空预器出口一次风温
℃   39  除尘器出口粉尘浓度 mg/
m
3
15
燃烧器风量挡板开度
%   40
粉尘排放浓度(标态)  mg/
m
3
16
燃烧辅助风挡板开度
%   41
α=1.4 时粉尘排放浓

mg/
m
3
17  空预器进口烟气氧量  %   42  收到基灰分  %  
18  空预器出口烟气氧量  %   43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J/kg
19  空预器进口烟气 RO2 量  %   44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  
20  空预器出口烟气 RO2 量  %   45   
21  锅炉排烟温度  ℃   46   
22  除尘器入口烟气氧量  %   47   
23  除尘器入口?α?    48   
24  除尘器入口烟气静压  Pa   49   
25  除尘器入口烟气动压  Pa   50
附表 9     机组噪声测试记录的参数
序号  项      目  单位  测量值  序号  项      目  单位  测量值
1  机组功率  MW   11  汽机高中压缸  dB  
2  主汽压力  MPa   12  汽机低压缸  dB  
3  主汽温度  ℃   13  发电机  dB  
4  再热汽压  MPa   14  励磁机(滑环)  dB  
5  大气压力  Pa   15  主变压器  dB  
6  大气温度  ℃   16  机房 12m 层  dB  
7  风力等级    17  机房 6m 层  dB  
8  环境温度  ℃   18  机房 0m 层  dB  
9  环境噪声  dB   19  主变压器  dB  
10  汽机各轴承  dB   20  电动给水泵  dB  
续表
序号  项      目  单位  测量值  序号  项      目  单位  测量值
21  汽动给水泵 A  dB   36  燃烧器 B 层左/右  dB  
22  汽动给水泵 B  dB   37  燃烧器 C 层左/右  dB  
23  凝结水泵  dB   38  燃烧器 D 层左/右  dB  
24  引风机 A  dB   39  燃烧器 E 层左/右  dB  
25  引风机 B  dB   40  输煤栈桥 1  dB  
26  送风机 A  dB   41  输煤栈桥 2  dB  
27  送风机 B  dB   42  振动筛 1  dB  
28  一次风机 A  dB   43  振动筛 2  dB  
29  一次风机 B  dB   44  碎煤机室 1  dB  
30  磨煤机 A  dB   45  碎煤机室 2  dB  
31  磨煤机 B  dB   46  灰浆泵房 1  dB  
32  磨煤机 C  dB   47  灰浆泵房 2  dB  
33  磨煤机 D  dB   48  现场值班室  dB  
34  磨煤机 E  dB   49  现场操作间  dB  
35  燃烧器 A 层左/右  dB   50  主控室  dB  
附表 10     机组粉尘测试记录的参数


项        目  单  位
测量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

1  机组功率  MW   26  锅炉尾部烟道 A/B  mg/m
3
2  主汽压力  MPa   27  给煤机平台 mg/m
3
3  主汽温度  ℃   28  空预器 A  mg/m
3
4  再热汽压  MPa   29  空预器 B  mg/m
3
5  再热汽温  ℃   30  磨煤机 A  mg/m
3
6  大气压力  Pa   31  磨煤机 B  mg/m
3
7  大气温度  ℃   32  磨煤机 C  mg/m
3
8  风力等级    33  磨煤机 D  mg/m
3
9  天气状况    34  磨煤机 E  mg/m
3
10  汽机房 1(12m) mg/m
3
35  除尘器前 mg/m
3
11  汽机房 2(12m) mg/m
3
36  除尘器后 mg/m
3
12  汽机房 3(0m) mg/m
3
37  除尘器左 mg/m
3
13  汽机房 4(0m) mg/m
3
38  除尘器右 mg/m
3
14  锅炉炉顶左前/右前 mg/m
3
39  除氧间 mg/m
3
15  锅炉炉顶左后/右后 mg/m
3
40  输煤栈桥 mg/m
3
16  锅炉汽包间左/右 mg/m
3
41  碎煤机室 mg/m
3
17  锅炉炉墙四周(标高) mg/m
3
42  振动筛 mg/m
3
18  锅炉炉墙四周(标高) mg/m
3
43  翻车机室 mg/m
3
19  锅炉炉墙四周(标高) mg/m
3
44  灰浆泵房 mg/m
3
20  燃烧器 A 层左/右 mg/m
3
45  给粉机平台 mg/m
3
21  燃烧器 B 层左/右 mg/m
3
46  输粉绞龙 mg/m
3
22  燃烧器 C 层左/右 mg/m
3
47  粉仓顶部 mg/m
3
23  燃烧器 D 层左/右 mg/m
3
48  现场值班室 mg/m
3
24  燃烧器 E 层左/右 mg/m
3
49  现场操作间 mg/m
3
25  水平烟道左/右 mg/m
3
50  主控室 mg/m
3
附表 11     除尘器效率试验记录的参数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序  号  项        目  单  位  测量值
1  机组功率  MW   26  除尘器入口烟气流速 m/s
2  主汽压力  MPa   27  烟尘取样流量 m3
/s
3  主汽温度  ℃   28  取样时间  min  
4  再热汽压  MPa   29
除尘器入口烟尘取样

g  
5
再热汽温
℃   30  除尘器入口粉尘浓度 mg/
m
3
6  给水温度  ℃   31  除尘器出口烟气氧量  %  
7  汽包压力  MPa   32  除尘器出口α
8  炉膛氧量 %(盘表)    33  除尘器出口烟气静压  Pa  
9  炉膛压力  Pa   34  除尘器出口烟气动压  Pa  
10  大气压力  Pa   35  除尘器出口烟气流速 m/s
11  空气温度  ℃   36  烟尘取样流量 m3
/s
12  空气湿度  %   37  取样时间  min  
13
空预器出口二次风温
℃   38  除尘器出口烟尘取样

g  
14
空预器出口一次风温
℃   39  除尘器出口粉尘浓度 mg/
m
3
15  燃烧器风量挡板开度  %   40  除尘器效率  %  
16  燃烧辅助风挡板开度  %   41  除尘器漏风系数
17  空预器进口烟气氧量  %   42  除尘器本体阻力  Pa  
18  空预器出口烟气氧量  %   43  收到基灰分  %  
19  空预器进口烟气 RO2 量  %   44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J/kg
20  空预器出口烟气 RO2 量  %   45  干燥无灰基按发分  %  
21  锅炉排烟温度  ℃   46   
22  除尘器入口烟气氧量  %   47   
23  除尘器入口α    48   
24  除尘器入口烟气静压  Pa   49   
25  除尘器入口烟气动压  Pa   50   



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pdf

206.54 KB, 下载次数: 0

各位早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