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质量管理] 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0
回复
458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421

主题

2564

帖子

8555

积分

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8555
QQ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10-26 07:2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几点思考


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几点思考一、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是指的什么?

    GB/T19001-2008 8.2.3 条款“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是这样描述的: 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该条款包括了2个内容,其一,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其二,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测量。

    GB/T19000-2008对过程的定义是这样的:一组将输入转变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显然过程就是“活动”,在实践中,这些 “活动”就是通常说的“干活”也就是说,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可理解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所规定的应开展的工作。 工作是否按要求开展了?进展如何?属于过程监视的范畴。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属于过程测量的范畴。

二、过程的监视的几种方法

()内审内审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全面而系统的监视,通常的做法是对照标准和体系文件对体系的各过程逐一进行检查,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内审一般一年进行1-2, 这样的监视频次显然是不够的.为保证体系的各过程满足要求并持续改进.还得采取其他的方法.

()上级对下级的工作检查 上级对下级的工作检查是过程监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通常有巡视现场、检查工作记录、问询下级工作进展等,发现不合格处,及时处理。

() 体系归口部门对各部门、各个工作环节的检查 此类工作检查较为专业,一般来讲,体系归口部门的人员对标准和体系文件较为熟悉,能较敏感的发现问题,较准确的判定不合格项

() 控制图等统计工具的应用 控制图通过对产品的特性值的分布进行监视,从而达到对生产过程的监视。是一种科学的监视手段,应提倡,同时应注意不要流于形式。该方法是一种生产控制的手段,将其作为GB/T19001-2000 7.5.1e)条款的证据更为合适些.

三、监视时发现的不符合项的处置方法

() 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开具不符合报告,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

() 日常监视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开具整改通知或纠正措施处理单,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譬如,人力资源部门未按规定编制年度培训计划,责令其整改;当发现产品的特性值的分布发生异常现象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四、测量过程能力的几种方法

()过程能力指数 用过程能力指数反应了过程的固有能力,按其应用对象分为:a 双侧公差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b、单侧公差情况的能力指数c、有偏移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指数可以用于测量产品的特性值如制造过程中的精度(标准差 σ )及加工偏移量 є的分布符合标准的程度。过程能力指数也可以用于测量譬如产品合格率等过程能力指标,但在套用单侧公差情况的能力指数公式时,有时会显得反应迟钝。

()过程能力指标 大多数组织的总目标及各部门、各层面上建立的质量目标都可作为过程能力指标,如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计划完成率,采购部门的原材料进厂合格率等。指标的目标值可通过以当前水平为基础,根据改进需要来确定,并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完成情况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或采取纠正、纠正措施或调整目标值。

()型式试验 定期的型式试验可视为对生产控制过程能力的测量。型式试验的时机一般有以下几种:

a 新产品投产前。

b 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前。

c 连续生产情况下,按规定的时间间隔。

a)、b)时机进行的型式试验的结果合格与否,是判定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决定能否投产,属产品的监视测量内容。一旦型式试验合格,判定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是出厂检验的结果。而在连续生产情况下,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的型式试验,可认为是对生产控制过程能力的测量。如果发生型式试验不合格,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停产整顿,直至型式试验合格,方可继续生产。而不会改变已判定的产品的合格与否的结论。







各位早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