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女四书”中观古代女教(转)

[复制链接] 8
回复
1261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8-12 10:02: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女四书”中观古代女教
2016-08-08 14:44 来源:今晚报  我有话说



  谈起中国传统社会的女性意识,大多数人的脑子里,只有“男尊女卑”“三从四德”之类的词语,这大概是对传统文化最深的误解。中国古代对女性的研究,不仅丰富,而且很多观念都体现了对女性生理特征的尊重。只是这种对女性的认知,在今天大多被人遗忘了。
  《易经》的《系辞上传》说:“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造成男,坤道成女”,“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这些浅如白话的字句,代表了古人对男女阴阳之类的基本认知。《中庸》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同样表明了这个立场,认为君子之道要从夫妇开始,到最高境界,便可明察天地间的一切事物。在古人意识中,男主外女主内不过是基于性别差异所导致的分工不同,就像阴阳和天地的关系一样,尊卑并非主导意识。
  所以《孔子家语》借孔子之口曾说:“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是故君子无不敬。”当然女性也须从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方面修养自己,才能获得来自社会和家族的尊重。《礼记》的《昏义》篇说“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也就是说在嫁前的三个月,女性是要到祖庙或宗室中,接受专门的女性教育的。
  因为有德言容功的教育,传统中国的女教也很发达,从东汉班昭著《女诫》开始,就不断有各种女性读本问世,比如晋代有《女史箴》,明代有《闺范》等。到明末时,王相把其母刘氏所著的《女范捷录》与《女诫》《女论语》《内训》三书合编为《闺阁女四书集注》,成为清代女子的必读书,一时间流传甚广。“女四书”中的《内训》为明成祖的徐皇后所著,而《女论语》的作者则是唐朝女学士宋若莘。值得一提的是《女论语》,它对儒家的女性观做了很多细化和阐释,强调的是一种“相敬如宾、和乐琴瑟”的婚姻生活。比如它对女性立身之道的认知:“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贞则身荣。”比如它对婚姻的认知:“前世缘分,今世婚姻。夫刚妻柔,恩爱相因”,“同甘同苦,同富同贫。死同葬穴,生共衣衾”。强调的多是夫妻的恩爱和情感,也无明显的尊卑意识。
  从这些古代的女教读物中,今人其实仍能有所启发,发展出一种新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首先应当表现为一种精神的自足。她对世界并不是只有这两种姿态:反叛或者追随。这意味着一个女性,不仅能为我们创造一个新的生命,她还能孕育出一个精神自足的自己。她不仅是别人的母亲,也是她自己的母亲。她的精神世界,就像她身体的曲线一样,是那样的丰盈而柔美,几乎可以接受整个世界。任何灾难和挫折,都不会影响到她,不会影响她的现在,更不会影响她的未来。在她的世界中,没有愤怒、嫉妒、怨恨、焦虑、失败,只有爱、宁静、慈悲和对创造新生命的渴望。她永远是自足的,对待世界也像一个母亲那样,因为她的身体是生命的源泉。(叶匡政)



我不是好人,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8-12 17:07:3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居主转载普及!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会让人看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17:54:14 | 只看该作者
饕餮先生 发表于 2016-8-12 17:07
谢谢居主转载普及!

谢谢先生顶贴!
我不是好人,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8-27 22:34:35 | 只看该作者

居主晚上好!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会让人看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1:21:42 | 只看该作者

上午好
我不是好人,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