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百姓话题] 《抱怨高考?你以为古代科举是吃素的!看完之后你会哭》

[复制链接] 5
回复
171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38

主题

457

帖子

2638

积分

游骑将军(从五品)

Rank: 9

积分
2638

人气网友内测之星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6-11 00:00: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又将是新一轮高考,寒窗苦读十余载,从容提笔为今朝。虽然如今除了高考之外有许许多多的道路可走,但是高考仍然是广大学子选择最多的一条路。高考就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论老幼胖瘦都是一条道,每年各省也会相继出台各自的“状元”。这其实是科举制度的一种延伸,无非是将选举范围缩小至各省。书客君认为和古代的科举考试相比,现在的高考生简直要幸福哭了。先不要急着拍我,我这儿也是有充分论点的:
先来介绍一下古代科举的过程:
清代科举示意图
科举制是中国历代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从隋代开始实行,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止,共经历了1300余年。由于科举制度与今天的高考在某些方面有些类似,故也有“古代的高考”之称。
科举考试制度自隋唐至两宋,都没有很大的变动,到了明清时期才有所变化。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宋两代的考试,由民间先在地方政府呈报,由地方送上中央,这些人就叫进士。考试录取,就叫进士及第。因此主要的考试只有一次。到了明代,殆因报考的人数更多了,才分成几次考。”明清时期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四级,即府县考、乡试、会试和殿试。
首先是府县考试,录取了叫入学,又叫县学生,就是人们常说的秀才,是科举功名中最低级的一等。
乡试一般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读书人中举后就有了做官的资格,所以被人们称作“老爷”。“范进中举”是人们熟悉的一个文学故事,出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小说对范进中举绘声绘色的描写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乡试的情形。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京城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古代科举资格限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
先来说一下这诱人的成名之路的第一大限制,那就是古代科举那可还真不是谁都能参加的,这里面可有很多神秘的规定呢。比如科举考试的考试资格,如妓女和优伶后代不许考秀才。那时候的考生要想参加科举,首先要有参加考试的资格,比如必须身家清白,不能在服丧期间参加考试,不能冒充户籍等等,还要请保人作保,如果发现有一条违反规定,不仅本人要受罚,连同保人也要受罚。
比如在清代,如果是娼(妓女)、优(唱戏的)、隶(皂隶)、卒(士兵)的子孙,都不能参加童试。因为在封建社会,考中举人进士之后,便有可能获得官职,一旦升官,不但封妻荫子,还能褒封祖宗三代,假如祖上三代是娼、优等人就有辱名誉。此外还不能冒充本县人的籍贯,因为一旦“冒籍”,就会挤掉本县士子的名额。另外参加科举的人还不能匿丧。就是假如家中有父母丧亡,子女必须服丧,这是起码的孝道。
奔赴考场——风餐露宿与蜗居
现在高考考点很多,可以就近参加考试,在古代,科举的第一轮考试“乡试”,一个省或大片地区只有一个考场,是全省统一考试。至于后面更高级别的考试是全国统一考试,考场设在京城,考生要跋山涉水“进京赶考”。所以,好多考生(举子)在京城考完试后,“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闭门苦读,投入到下一轮备考复习中。
这种现象,在考得不好的落榜生中尤其明显。
考试中——三场辛苦磨成鬼
明清进入考场前,考生要先经过检查,排队脱光衣服接受搜身,平均每个考生要被搜查两个小时。考场都是单间,称为“号房”,名字听着像监狱,在高考期间,考生的吃喝拉撒全都在一个高6尺,深4尺,宽3尺的号房里。每年的农历八月,正值“秋老虎”季节,蚊虫张狂肆虐,气候闷热异常。此时,放置于号巷尾部的粪桶,经暑气一蒸,臭味弥漫,令人窒息。因此坐在这个粪桶附近的考生就非常倒霉。据说曾经有位才华横溢的考生就因为坐在巷尾的“粪号”而受到影响,被熏得头晕眼花,无法考试。三场过后,不但没有考中,还生了一场大病,差点丢了性命。
一位曾参加江南科举的考生在其所着的《明斋小识》里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初八日天气微凉,人悉兼衣。及明午暴热,日如火炙,甚于三伏,又旁置红炉,后叠衣服,遂致两眼昏懵,气不能出。至二场以单衣进。十一夜半,大雨忽来,陡然寒冷,体僵齿战……
就是说这年乡试,第一场进场时,天气还比较凉,所以他穿了厚衣服进场,但第二天突然暴热,热得两眼昏花。于是到第二场进场时,他就穿了单衣进去了,没想到晚上天又下起雨来,又冻得要死。还真是拿生命在“高考”的节奏,让人不得不佩服啊。
这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高强度的答题过程,以明朝乡试为例,考生的第一场考四书五经,得一口气写七篇论文。第二场要写一篇政论,五篇判词,外加一篇公文。第三场考策问,要写五篇时政评论。所有这些,都是那种结构严整到苛刻,小心应对如走钢丝的八股文。闭眼就能想象,在昏天黑地的考场里,接受如此大运动量的书写考验,表面简单的明清科举,是一场怎样七荤八素的折腾。
这样恐怖的考试方式,不管是当时的亲历者,还是后来的旁观者,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明朝人有诗形容得最形象:三场辛苦磨成鬼。虽说夸张,却也有理,这么个折磨过程,且不论中榜与否,全程咬牙熬过来的,就真不是一般人。看看明清的牛人就知道,大儒王阳明,大改革家张居正,大英雄郑成功,大名臣曾国藩……有一个算一个,全是从这场辛苦的折磨里熬过来的。他们后来留在煌煌史册上,被冠以“大”字的种种能耐,更是从这看似简单,其实艰辛无比的炼狱中,实打实考出来的。
别期盼特招加分——除非连考三四十年
古代科举考试也有特殊录取、破格录取的机制,存在“加分”、“特招”这类现象。
因为乡试很难考过,所以各个朝代或多或少对这部分参考决心很大、“屡考屡不中”的考生有所照顾。其中,宋代的照顾办法“特奏名”最受考生拥护。
据《宋史·选举志一》记载,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太祖)于开宝三年(公元970年),“诏礼部阅贡士及十五举尝终场者,得一百六人,赐本科出身”。也就是说,连续参加15次进士考试,也没有考中的考生才有“特奏名”的机会。实际上考生要等到这种照顾,并不容易。15次考试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时间,到获得特赐进士时,少说也到了当爷爷的花甲之年,因此时人称这种“特奏名”为“老榜”。
除了“特奏名”这种特殊照顾的情况,在古代科举考试当然不会少了花钱“买分数”、“买录取通知书”等腐败现象。如在明代,进入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例监”,便是花钱搞到入学指标的学生。
在中国古代,大龄考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清代吴敬梓笔下的范进。“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第三回中的故事,范进考了20多回,一直到54岁时才考中举人,所以得知喜讯后高兴得疯了。
而在科举史上,像范进这样54岁还参加考试的并不稀奇。
古代对考生年龄并无限制,所以“父子同场”的现象很常见。清代史学家王西庄(王鸣盛)当年就曾与秀才老爸一起赶考。但王西庄32岁时,以“一甲第二人”(榜眼)考中乾隆十九年进士,做了大官。而王西庄的父亲还是没能通过乡试,后来到拄拐棍时仍参加考试。据《清稗类钞·考试类》“王西庄随父应岁科考”条所述,当时有一与王西庄同年入仕的督学官员劝王父,这么大年纪了何苦再参加考试?老秀才严肃地说:“大丈夫奋志科名。”
创下中国古今考试史上“考生”年龄最高纪录的,是清代年过百岁的广东顺德老秀才黄章。据清代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二笔》中记载,黄章参加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乡试时已102岁,已有重孙子了。黄章在提入考场的灯笼上写了“百岁观场”四个大字,由曾孙为之引导入场,并放言如果这次考不中,105岁时也考不中,到108岁时才有好运。
令人感慨的是,像黄章这样的超高龄考生在清代并不少见。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会试中,地方各省上报70岁以上参加会试的考生多达122人,其中80岁、90岁以上,并考完了三场的考生有92人。
给广大高考生一些tips
关于临考前的复习
每日做题。考前要养精蓄锐,并不是说整天休息。相反,我以为每日还是要做些题的,不要让自己手生,要让自己保持对问题的敏感,形成模式识别能力。当然,做题的数量不能多,难度不能大。
一次成功。面对一道题(最好选陌生的中档题),用心去做,看看能否一下就理出思路,一做就成功。一份试卷,若没能一次成功地解决几道题,就往往会因考试时间不够而造成“隐性失分”。
讲求规范。每年高考,都会有不少考生因答题不规范而丢分,非常可惜。考生要找几道有评分标准的考题,认真做完整,再对照评分标准,看看是否答题严密、规范、恰到好处。
回到基础。一般说来,考前不宜攻难题,既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也没有必要。要回到基础,把基础夯得扎扎实实的,这样在考试时才能做到基础分尽量不丢。
关于科学应考
填写信息,稳定情绪。试卷发下来后,立即忙于答题是不科学的,应先填写信息,如在答题卡上涂清“试卷类型”,写清姓名和准考证号等,这样做不仅是考试的要求,更是一剂稳定情绪的“良药”。
总揽全卷,区别难易。打开试卷,看看哪些是基础题,哪些是中档题,哪些是难题或压轴题,按先易后难的原则,确定解题顺序,逐题进行解答。力争做到“巧做低档题,题题全做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高档题,做错也无悔。”
认真审题,灵活答题。审题要做到一不漏掉题,二不看错题,三要审准题,四要看全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审题中还要灵活运用知识,发现和寻找简捷的解题方法。
过程清晰,稳中求快。一要书写清晰,速度略快;二要一次成功;三要提高答题速度;四要科学使用草稿纸;五要力求准确,防止欲速不达。
心理状态,注意调节。考试中,要克服满不在乎的自负心理,要抛弃“胜败在此一举”的负重心理,要克服畏首畏尾的胆怯心理。面对难、中、易的试卷,调节好心理,积极应对。

《转载》


曾经以为,所谓无时不刻的思念,只是华丽的说辞,却不知现在,相思成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2923

帖子

1万

积分

忠武将军(正四品)

祝新盐城论坛各位朋友们 →阖家欢乐 幸福安康←

Rank: 12Rank: 12

积分
10579

人气网友首届研讨会纪念勋章内测之星建言之星

沙发
发表于 2015-6-11 00:44:38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出不了几个人才了。不知道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热线:0515-8990 1111网址:www.yc1111.ne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7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云麾将军(从三品)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49231

人气网友首届研讨会纪念勋章内测之星建言之星

板凳
发表于 2015-6-11 05:36:07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有点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6-11 07:22:0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西域恋歌,响遏行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04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云麾将军(从三品)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44987

人气网友首届研讨会纪念勋章

5#
发表于 2015-6-11 08:2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4119

帖子

1万

积分

忠武将军(正四品)

Rank: 12Rank: 12

积分
15110

人气网友首届研讨会纪念勋章建言之星内测之星

6#
发表于 2015-6-11 11:47:00 | 只看该作者
过来顶一下
每天回家,都有幸福陪伴着您!江苏有线,您恒久的朋友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