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18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称:“对不起良心的专业应该停办了。” 他表示:“不能搞‘玩命’的中学,也不能办‘快乐’的大学。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天天谈恋爱,‘醉生梦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一部分教师‘认认真真培养自己,稀里马虎培养学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一部分学校‘领导精力投入不足,教师精力投入不足,学生精力投入不足,资源配置投入不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当下,理工学校开设越来越多的人文专业,语言、体育大学开设金融专业,农业类高校开设播音主持专业……高校之所以开设这些看似热门实则鸡肋的专业,一是为了利用热门专业的吸引力大量招收学生,积聚财源,“躺着挣钱”;二是为了扩大规模成为一所“综合性”“跨界办学”院校,来实现“二本升一本”“专科升本科”此类提高自身段位的目标。 然而,这些不切合学校实际肆意开设专业的做法,对师生来说是双重折磨:不仅让老师教得痛苦,学生学起来更痛苦。师资力量跟不上,老师水平不够,只能万年ppt、照着课本念,有网友称,连期末考试的题目都是八年前的。如此,经过四年学习,学生浑浑噩噩,学无所成,在就业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更谈不上人文素养的提升。 另外,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对校方的品牌塑造来说也十分不利,一届届毕业生被打上“销路不好”的烙印,极易形成恶性循环。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也消磨了青年的热情,束缚了学生的眼界,不仅专业知识匮乏,精神状态也不可能适应新时代事业发展的要求。这样看来,滥开专业实则是浪费教育资源,误人子弟,有百害而无一利。 有网友建议,相关部门可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列出一个拟停办专业的清单,去粗取精。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腰,素质是人才培养的脑,把腰板挺直了,人才才能站得更直,人才的头脑才能迸发出创新的智慧。 来源:半月谈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