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娱乐动态] 探访古长安的“三池”“三灵”“三原”(转)

[复制链接] 0
回复
47358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9-5-27 07:3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探访古长安的“三池”、“三灵”、“三原” 2019-05-26 08:12

​翻开历史典籍,经常可以看到“三池”、三灵”,以及“三原”的说法,尤其对古长安而言,它们的存在如同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地理印记,虽过去了数千年,却依然令人神往。
可是,如今已很少有人知道“三池”、”三灵”和“三原”了,虽然有人会联系到沣东新城昆明池七夕公园的开园而断定其中必有昆明池,可是更多的,便茫然无知了。那么,这些被以“三”冠称的地名,究竟具体指哪些、又坐落于何处呢?
三池,即昆明池、滮池和镐池。其中的昆明池很好找,就在西安西南方向,具体位置在今天沣东新城的斗门镇与细柳镇一带;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大人工湖,昆明池的面积,相当于现在四个杭州西湖的面积。昆明池始建于汉代,据《史记 西南夷传》记载:汉武帝派遣使者到印度去买竹子,不料遭到云南昆明国的地方武装势力阻止,于是汉武帝便想征伐昆明国,不过得知昆明国水师比较厉害,因此便照滇池开凿了昆明池,以练习水军。关于当时的开挖情况,《搜神记》记载,在挖到根深的地方时,全是灰墨,不再有泥土。汉武帝问东方朔是怎么回事。东方朔说他也不知道,但建议汉武帝去问问西域来的人。汉武帝考虑到连东方朔都不知道,所以很难再拿它来问别人了。到东汉明帝时,有西域的僧人到洛阳。当时有人想起东方朔的话,就问其灰墨的事来,僧人说:“佛经上说:‘天地在大劫将要结束的时候,就会有毁灭世界的大火燃烧。’”言下之意,指灰墨就是大火焚烧后的余烬。
可实际上,所谓灰墨,极可能与周朝的一场战争联系在一起。周幽王时代,申侯勾结犬戎攻破了镐京。当时的镐京城便遭到兵火焚毁,这灰墨,很可能就是那场大火烧下来的馀烬。
虽然昆明池在宋以后慢慢干涸了,但还是遗留了一些遗迹。如今天的“斗门”,即是当年昆明池进出水的闸门所在地。2017年,重建的昆明池以崭新的面容出现在世人面前,虽然已经难以寻觅西周时期的蛛丝马迹,可澄澈万顷的水面,还是令人几多遐想,要知道,如此浩瀚的池水,孕育和滋养了多少生灵,又诞生了多少美丽的故事和传说。
比昆明池要早的是滮池和镐池,据考证,二者的位置,均在昆明池北,其中镐池在镐京城内,而滮池则在城北。关于滮池,诗经中《计.小雅.白华》篇有称:“滮池北流;”而 《水经.渭水注》也说,“鄗水又北流,西北注与滮池合,水出鄗池西,而北流入於鄗。” 可见,鄗池池水经由滈水北注入渭,滮池的进水口即镐池的出水口,而滮池的出水口当位于池子北端。从现有的钻探情况看,滮池北端与一条古河道相接,这条古河道可能就是滈水故道。
滮池也叫“冰池”,酷似谐音,滮池也称青龙潭、黄堆潭,据说池畔,曾是玄奘大师西去取经、从长安出发时歇脚的第一站。这座古池位于今天沣东新城王寺街办的西北方向。目前水面仍约有十亩,四季不涸。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汉城队钻探并发表报告:滮池遗址地处老丰镐村、纪阳寨、跃进村、桃园村和落水村之间。平面形状不规则,东西最宽约700米,南北最长约2980米。关于它的规模,南朝萧梁吴均在《庙记》称:“周匝二十二里,溉地三十二顷。” 不过,无论滮池、镐池,都在唐晚期、宋初时干涸了。
除了“三池”,凭依沣河,围绕丰镐二京的,还有“三灵”和“三原”,三灵,即灵沼、灵台和灵囿,而“三原”,为细柳原、毕原和高阳原。
灵台的位置在今天鄠邑区秦镇以北约一公里的沣水岸边,虽历经东周、春秋战国、秦、汉、唐至今两千多年,但唐时以台为基建的一座“平等寺”,让灵台在某种意义上,留存了下来。
关于灵台,还有这样一则记载,称西伯侯姬昌筑灵台,凿灵沼时挖出死人骨头,吏官报请侯爷,西伯侯说:“拥有天下的就是天下之主,拥有一国的就是一国之主。我就是死骨的主人。”于是用白绫装捡死骨,重新择地安葬建有墓塚,墓碑御名《苦骨塚》。周文王“德及枯骨”的史实,对万世后人都是有启迪和教育意义的。而保留至今的平等寺,当地村民讲,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平等寺寺内还有两颗古柏、一口古钟;古柏直径约在1米多,铁铸大钟则高约两米多,内可容四人。最初的平等寺占地三百多亩,可今天的平等寺仅保持着不足一公顷,到底灵台与平等寺的渊源如何,似乎也只有依靠更多考证,才能破解其内在的关系了。
相比灵台,灵沼则记载颇多。《文选·班固<西都赋>》说它:“神池灵沼,往往而在。”意为神灵的神湖灵沼,因为太美了,而无时无刻不意念中萦绕;唐张登在《醉题》一诗中写道:“闲游灵沼送春回,关吏何须苦见猜。”而宋代大词人柳永也作《破阵乐》词:“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当然,更生动的还是晋潘尼作的《赠侍御史王元贶》一诗:“游鳞萃灵沼,抚翼希天阶。”可见灵沼内湖水清澈,连鱼身上的鳞都历历可见。
那灵沼大致的位置在哪里?《三辅黄图》称其“在长安西三十里”;而清王士祯的《池北偶谈》则准确一些,书中说,海子村“旁有灵沼,周数十顷,池中产黄莲花,然不常见。花盛,则县仕人多科甲者。”海子村就是现在的董村(明代以前村名北海子),显然,灵沼就在村旁边了。由记载描述来看,灵沼昔日盛产莲花,而且遇花之年,风调雨顺,当时的人甚至以此占卜仕途,赶考遇花必中,由此也才有了“灵沼瑞莲”的佳话。
还有一个传闻,说董村曾多次出现四面环水景象。可却从来没被淹没过,对此有称村子是建在了神龟的背上,不过更靠谱的推测是,该村可能为周时灵沼“辟雍”所在。因为据记载,周代的贵族大学“辟雍”就建在四面环水的地方。
至于灵囿,面积很大,从《周礼·地官·囿人》、《礼记·月令》记载可看出,周王朝在灵囿中不光设置了地官囿人,而且对野游活动的季节及一些行为准则做了规定。灵沼内有鱼、鳖、飞鸟、麋鹿、白鹤等动物。唐徐元弼有赋:“代间秦余,地仍周旧,俯皇都之近域,有文王之古囿,遥萦林麓之表,远抱川原之秀。”由此可见,三千年前周王朝就懂得保护异类,爱护大自然了。那时的沣河边的灵囿有多美,实际上读一读诗经就知道,《秦风·蒹葭》一诗和《关雎》一诗描写姑娘和小伙的爱情同时,描绘了沣河中游古灵囿之地美丽如画的景色,他应该发生在近似原始有芦苇丛和沙洲的沣河之滨。
尽管灵台、灵囿、灵沼,总是被人分开记述,但真实情形是三者完全一体。如《关中胜迹图志》卷六灵沼-集传二描述:“台下有囿,囿中有沼也。”这个台就是灵台, 以前传说灵沼地区自然地貌偏低多水,是巨人所踩脚印而成池的美丽神话,其真实情况应该是周文王发动民众移土建灵台而开凿出来了灵沼;《孟子·梁惠王》记载,“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其为台曰灵台,其为沼曰灵沼。”
将三者关系说得更为清晰的是关中胜绩图卷六,书中引述左传注灵沼一集传二:“囿中有台,台下有囿,囿中有沼也”。可见无论灵台灵沼灵囿,都是相辅相成而来,是周代所建的一个国家生态公园。在这个公园里,“目以灵知感通异类。大其囿,见惠洽于蒸人,固以垂耿,光亭本育,无私公共而有,勿丞子来而以筑,不卵,仁叶于羽毛,以薪以蒸,惠昭于郊牧。”不难看出,周人三千年前就唯恐动物灭绝而把保护养殖与射猎的矛盾关系用法规加以处理,从而实现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今天的灵囿已踪迹难寻,但如果依托灵囿故址,建设北从马王镇到灵沼乡全境,南到户县秦镇河段的十公里多功能生态长廊,无疑极有可能让“灵囿”重新成为大西安重要的园林休闲旅游区。
跳出“三灵”来看“三原”,丰镐二京的择址便颇具眼光,她们地接高阳原,背靠细柳原,紧邻毕原,沣河从中川流而过,真是得天独厚,风光无两;其中,毕原是西周王朝的重要葬地,周文王、武王乃至周公的墓冢,都在原上。而位于今天郭杜、河池一带的高阳原,在唐时,也是主要的葬地和人们游玩休闲的好去处。这些土原的海拔不高,都是河流冲积所致,因此土壤肥沃,极适于种植农作物。当然,沣河不仅仅对于丰镐二京具有着非凡意义,对后世长安城的城市发展,亦有巨大影响。
从沣河走向看,丰镐二京建成后,一条颇具魅力的城市发展轴线便形成了,穿丰镐城而过的沣河,一直向北延伸,与渭河相融,以至于后来无论是秦首都咸阳,还是汉长安城,都没有远离它。
“ 为什么后来的城市会向北移动,秦咸阳城和汉长安城乃至隋唐长安都趋向于渭河,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拥有大量人口的城市,需要更多水,更丰富更稳定的水源”李晔说,相比之下,显然渭河比沣水的水量更大。
如秦咸阳城,几乎正对沣河入渭口,而秦阿旁宫,则位于镐京西北方向,直线距离非常近;至于汉长安城以及建章宫、章台宫等,就处于沣河下游,靠近渭河;而西周灵囿与汉代上林苑相接,完全是受着沣渭滋养的、既无分别的佳美之地。
应该说,潏河入沣与沣河入渭,让古今长安城在空间上具备了持续延展的基础。从丰镐二京到汉长安城的建立,再由隋大兴城位移唐长安城来观照,多个朝代更迭,都丝毫没有影响皇权对这条沣渭轴线的依赖。显然,作为关中平原最宽阔,最肥沃的所在,这里具备了一座城市需要的一切条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三灵 昆明池 七夕公园 西安西南 细柳镇




来源: 探访古长安的“三池”“三灵”“三原”(转)
我不是好人,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